郑州金水庙李和新郑梨河春秋墓地墓葬腹土寄生虫考古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fasof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寄生虫考古是一门研究考古遗址中寄生虫残留物的新兴学科,其通过对古代残留物中有关寄生虫遗存的分析来研究古代人类行为模式及其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首次报道发现古寄生虫卵的是Rufler,1910年他在埃及出土的木乃伊中发现血吸虫卵。随着上世纪60年代美国所谓“新考古学”的开始,考古学的视角开始向其他学科延伸。考古学和其他多学科结合的新观点开始出现。在寄生物考古领域也是如此,Heizer and Napton等都进行了包括寄生虫学在内的早期的多学科研究项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寄生虫考古的方法和技术越来越成熟。   目前,寄生虫考古的材料主要是干尸、粪化石、厕所堆积物和生活垃圾等,对墓葬腹土的研究却很少。墓葬腹土是指墓葬中人体腹部的土壤,其中包含有古人肠道残留物,是非常重要的考古材料。我国历史悠久,考古发掘的墓葬很多,腹土材料非常丰富。   本课题组首次在国内进行墓葬腹土寄生虫考古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在技术和方法上取得了重要进展。本论文是在任启坤、蓝万里的基础上继续对墓葬腹土材料进行研究。一方面继续在方法和技术上探索、改进;另一方面,尝试通过古寄生虫卵的研究探讨郑州地区春秋时期的古寄生虫感染、甚至古寄生虫病的流行。   论文的第1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包括寄生虫考古的国内外研究情况、发展和意义以及寄生虫学背景知识等。论文的第2章主要依据国内外墓葬腹土研究的成果和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对墓葬腹土寄生虫考古的研究方法进行梳理和归纳。从墓葬腹土的采集到实验室提取,分别一一阐述和讨论。第3章和第4章是是对郑州金水庙李和新郑梨河晨辉春秋墓地墓葬腹土的研究,包括样品的采集、实验室提取、鉴定等方面。论文的第5章是对实验结果的归纳与讨论,通过对两处春秋墓地的20座墓葬中腹土的研究,在其中5座墓葬中成功提取到34粒蛔虫卵,包括18粒受精卵和16粒未受精卵。分析了古虫卵得以保存的原因并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古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论文的第6章是结语部分,总结了论文的学术贡献和创新点,同时也提出了本论文的不足之处,并对国内墓葬腹土研究的前景进行展望。   论文通过对郑州金水庙李和新郑梨河晨辉春秋墓地墓葬腹土的研究,证明郑州地区春秋时期有蛔虫病存在。此外,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本次研究对墓葬腹土寄生虫卵的提取方法做了一定的调整,调整后的方法大大节省了实验室阶段古虫卵提取的步骤和时间,尽可能减少了实验过程对寄生虫卵的损坏。提取方法的改进对我国墓葬腹土寄生虫考古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第一次西学东渐时期,西学的传入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中国古代的博物学传统.以民间博物学和官方类书为主要形式的中国传统博物学,依旧保持着强大的优势。本文以《康熙几暇格物编
齿状突骨折是上颈椎损伤的重要类型。齿状突骨折治疗方案较多,无论前路手术还是后路手术均存在一定血管、神经损伤风险。既往关于椎动脉变异的报道较少,椎动脉变异是导致术中椎
清末以来,西方文化与知识接踵输入中国,西医学也不例外。随着医学传教士的来华,特别是在英国医生合信于1851年出版我国近代第一部介绍西方解剖学和生理学的专著《全体新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常见,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固定和尽早行康复锻炼,以防止卧床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常用的固定系统在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失败案例并不鲜见。笔者认为
小麦作为当今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北方地区的最主要粮食,对国计民生均有着重要影响。河南是中国小麦的主产区,在河南“小麦居半”的状态形成于明代。河南小麦种植有着较为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平原面积广袤,土壤肥沃,水源较为充足,这都为小麦在河南的种植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尤其是暖温带的气候条件,能够使得越冬的小麦不会因为气温过低受冻,又不会在越冬时气温过高分蘖过多影响小麦产量。河南的生态环境给小麦的生长提供了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7月— 2018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收治
目的:比较骨盆内置固定架技术和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2月— 2017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骨盆骨折患者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