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功能性胃肠病是指具有腹胀、腹痛、腹泻及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但缺乏器质性疾病(如胃炎、肠炎等)或其他证据的一组疾病。在临床功能性胃肠病十分常见,尤其是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便秘更是国内外极为常见的消化内科慢性功能性疾病。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经济飞速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方式的改变,功能性胃肠病在国内外的发病率都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功能性胃肠病必须是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基础上诊断的消化道疾病,有别于肿瘤、炎症等显著器质性病变。功能性胃肠病病程长,病情复杂,多数迁延起伏,不易治愈,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反复多方求医造成医疗花费巨大和医疗资源浪费。患者不仅长期承受躯体不适,而且极易同时伴有心理疾病。一直以来,罗马标准都是诊断功能性胃肠病的金标准。2006年,罗马功能性胃肠病委员会重新修订罗马标准即罗马Ⅲ以来,国外有关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较多,而国内更多的应用罗马Ⅱ标准诊断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标准应用较少。近年来随着柯美云教授等消化内科著名专家不断努力,罗马Ⅲ标准在国内临床应用推广渐渐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截至目前,功能性胃肠病流行病学研究在普通人群中如官兵、大学生等可见,但鲜有中国护理人员这一特定人群的研究,本研究是近年来首次应用罗马Ⅲ标准对杭州市三甲医院夜班护士功能性胃肠病流行病学所进行的课题研究。研究方法 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选取杭州市级公立主要三甲医院(共六家),随机抽样调查杭州市市级三级甲等(简称三甲)医院夜班护士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被调查者自愿参加,采用分层、多级、整体、随机抽样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设定目标研究人群,年龄在20~50岁之间,有护理独立上岗资格,从事夜班工作6月(24周)以上,并排除器质性疾病者。问卷内容除外功能性胃肠病常见类型诊断标准设计调查问卷,还增设有性别、受教育程度、成长环境及饮食习惯等等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研。三甲医院夜班护士文化程度高理解能力强、依从性好,问卷调查的数据来源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和准确性。本研究通过浙江中医药大学伦理学委员会审查。所有问卷回收后录入电脑专用EXCEL表格,随后由消化内科和流行病学的专业人员共同进行数据筛选和系统分析。文献采用可信度较高的罗马Ⅲ标准的诊断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问卷、医院焦虑与抑郁评分量表、负性生活事件量表、肠易激综合症生活质量问卷等。测量和分析问卷中各量表得分,以及其他潜在的生活影响因素如饮食、饮酒和运动等。结果中出现的P值均采用双向取值点,P<0.05认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选取95%可信区间计算值。计数资料都选用x2检验,计量资料都选用t检验、单元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结果共回收杭州市六家三甲医院夜班护士身心健康调查问卷1171份,有效问卷1148份,有效率达98%,问卷调查男性98人(占8.54%),平均年龄23.46±1.242岁,年龄均小于30岁;女性1050人(占91.46%),平均年龄为29.53±2.159岁,其中20~30岁515人(44.86%)31~40岁443人(38.59%),41~50岁92人(8.02%)。总体结果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和肠易激综合症总发病率为:47.04%(540/1148),在女性中更为常见。在心理影响因素中,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焦虑和抑郁在肠易激综合征组中都相比正常组显著升高。提示焦虑和抑郁都是肠易激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杭州市夜班护士高风险岗位亦成为又一发病危险因素。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问卷得分为69.08±3.781,在生活因素中,奶制品、凉菜和饮酒等因素未发现和功能性胃肠病显著相关。结论功能性胃肠病在杭州市三甲医院夜班护士中极为常见,本调查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症和功能性便秘发病率分别为21.69%(249/1148)、17.07%(196/1148)%和8.28%(95/1148)。,肠易激综合症发病率在影响因素方面,焦虑和抑郁是肠易激综合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夜班频次及强度不同尤其高风险岗位也与功能性胃肠病尤其肠易激综合症发病息息相关,少运动也和肠易激综合症的发病息息相关。罗马Ⅲ标准应用以来,我国功能性胃肠病大样本的应用于临床尚未普及,尤其在护理这一高危的特定人群。本课题是首次大样本应用罗马Ⅲ标准对杭州市三甲医院夜班护士功能性胃肠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及关键性的结论对罗马Ⅲ标准在临床推广的广度及深度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同时对护士这一特定群体功能性胃肠病流行病学资料掌握第一手客观依据,从而保障护士权益及身心健康,为临床护理人员科学合理的排班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