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视觉艺术史的研究很大程度是观看或视觉方式的历史变化之研究。沃尔夫林可以说是表明视觉有一个历史的先行者。他坚持以艺术的图像或视觉直观特性来发掘各个时代、民族、地域,甚至个人的视觉感知自身的变化,从而反映人类不同的生命意识。这种变化最终显现为视觉艺术的风格。也就是说在沃尔夫林这里形成了视觉历史主义的人文科学观念,他把视觉或观看历史的解释为不同观看方式或观看模式的视觉层次,或者按照“再现的普遍形式”“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觉艺术史的研究很大程度是观看或视觉方式的历史变化之研究。沃尔夫林可以说是表明视觉有一个历史的先行者。他坚持以艺术的图像或视觉直观特性来发掘各个时代、民族、地域,甚至个人的视觉感知自身的变化,从而反映人类不同的生命意识。这种变化最终显现为视觉艺术的风格。也就是说在沃尔夫林这里形成了视觉历史主义的人文科学观念,他把视觉或观看历史的解释为不同观看方式或观看模式的视觉层次,或者按照“再现的普遍形式”“观看的类型”分析的“知觉模式”。由此可知,每个时代或或民族感知方式的不同,那么所看到的事物也是不一样,以艺术的视觉形式所呈现的面貌也不同。另外就是沃尔夫林的视觉历史主义风格研究与德意志历史主义人文思潮的理论相契合。沃尔夫林的艺术史观同样地体现了强调有机生长体;稳定的民族特性;生命体验论和文化艺术多样性的历史哲学思想。本课题本着从视觉历史主义理论观念出发,力图对沃尔夫林做出比较全面而独特的把握,也折射出在其之后视觉历史主义艺术风格论的完善意向。在共时角度上,沃尔夫林把视觉形式作为艺术史的核心。他所有讨论都是以艺术的视觉形式语言为基准点。视觉语言的内在自律的发展是视觉形式本体论倾向的内部艺术史范式。基于视觉形式语言上他发掘了“纯视觉符号”,继承了康拉德·费德勒把艺术视觉形式创造作为认知方式的“纯视觉”理论,为内在性艺术史科学奠定了认识论的基础。在抽象意义而言,这些“纯视觉符号”视觉形式语言是无所指的能指,在静态中引导具体动态的观看意向,只是作为视觉需求的基本图式。当具体艺术作品的视觉经验与图式相契合时,艺术史呈现了具体的风格或面相。在历时的角度上,沃尔夫林讨论了艺术史中具体观看方式的变化。他把艺术史的首要任务归为揭示观看史的视觉层次,而这种任务首先依赖于各个时代具体艺术作品的视觉形式语言的内在变化而导致的观看方式的变化。这种观看变化,实际上是基于视觉形式的心理上或生命感觉的变化,亦即形式感,是把视觉形式看作为有生命的移情作用。个体移情感受也通过生理-心理学归诸一般法则。无论是共时的视觉形式,还是历时的观看方式,沃尔夫林都采取基于二元论的艺术两极批评法。这是沃尔夫林视觉历史主义风格史的基本方法。这个方法及最终形成的整个理论同步于欧洲当时哲学、文化、美学和心理学等领域都盛行着二元对立或两极分化来进行理论叙事的现象。显而易见,沃尔夫林的艺术两极批评法既是来自西方古典哲学也是来自欧洲18世纪以来民族国家民族政治的社会语境。沃尔夫林强调视觉艺术批评两极法历史具体化为意大利16世纪和17世纪、南欧民族与北欧民族的艺术风格,而最终确定的是欧洲艺术发展的古典与非古典两极。但是,两极批评法模糊了巴洛克之外的非古典风格,其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方式并不是艺术的真实现象,超越以二元对立思维方式为基础的两极批评法是必然的。沃尔夫林一再强调“一切都是过渡”,“人们看见的总是他们所寻找的东西”等等历史主义观念,它们已经启发了艺术批评多元性的趋势。另外,沃尔夫林视觉历史主义风格史赓续和衔接的是德意志式的历史主义传统。他的艺术风格的双重根源总是认为民族特性是“恒定的”,对于视觉艺术风格总是有一双“民族之眼”。由此可知,沃尔夫林的“民族之眼”实质上风格根源的根源,与赫尔德、梅尼克等历史主义者认为的民族有机体具有稳定性、真正的文学与艺术都是民族的相一致。历史主义观念的民族生命情感(或者民族主义倾向)也在沃尔夫林的两极风格:文艺复兴与巴洛克、南欧民族与北欧民族艺术的视觉形式感知中得到辨别。前者是静态稳定的古典感觉,后者是动态变化的现代感觉。总体上,显而易见地体现出了沃尔夫林视觉历史主义的风格史。本文在对沃尔夫林艺术史论的研究中,尝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一是提出沃尔夫林是以视觉经验的生命感知实现他的艺术(史)研究,反对其为形式主义的艺术理论家的观念。艺术作品如果只有形式,那将是真正抽象的形式主义;而只有视觉的生命经验则也只是一堆混乱的原料或印象。艺术中视觉的感知方式的认识论,是透过可见形式的寻觅和创造而发现生命的力量和时代的生活氛围,从而使可见形式自身具有生命。二是明确视觉艺术史的视觉历史主义的理论观念。用这种观念作为研究沃尔夫林史论的基础上,力图提出沃尔夫林之后视觉艺术史研究的新的范式。既强调以视觉为中心的艺术类型和学科特质,又有效地展现历史主义多样性的视觉层次。
其他文献
现如今,随着教育环境和教学方式的不断变革,语文古诗词教学不断适应与融合、超越与创新,呈现百花齐放的姿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自身实践、观摩课例、集体探讨、日常观察等途径发现,许多教师在诗词课堂教学中不约而同地与绘画相结合,且方式多种多样。将绘画渗透于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在艺术感受中理解诗词,提升学习自信心;同时能使学生的审美情操得到陶冶,艺术素养也得以提升。总之,这
环境对于人而言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人的各方面发展。幼儿园作为幼儿成长为完整的人的最重要的奠基之步,它的环境就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班级作为幼儿一日活动最主要的场所,它的创设和利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纵观整个班级环境,墙面的环境更加全面的与幼儿产生接触,给予幼儿更强烈的环境刺激,所以创设一个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的墙面环境尤为重要。鉴于此,本研究通过采用文献
漆艺术语言逐渐繁荣的今天,漆艺工作者通过各项精湛的漆工艺为漆艺术注入鲜活生命力,金漆装饰手法作为漆艺语言不可或缺的表现手法之一,历经自商朝至今,伴随每一个历史节点更替而历久弥新,在当前现代漆艺蓬勃发展的艺术环境之下,金漆装饰手法顺应时代需求,成为漆艺家及相关艺术工作者研究、关心的话题。整合现存金漆装饰手法珍贵资源,从而拓展金漆在现代漆艺中自由表达的更多可行性方案成为此次研究的核心,基于个案研究与实
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要求是将农村建立成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型农村。农业农村资源是乡村振兴的依托,农民是乡村振兴发展的主体,要实现乡村的振兴,需要发挥农民的带头作用,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促进农村创新创业,增强农民的自我造血功能。论文以国内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国内外职业教育培训内容、方式及与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技能之间的关系为文献基础,以成就需要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人
阅读在英语学习中一直占着重要地位。近年来,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然而,在目前的阅读课堂上,教师往往把精力过多的放在对词汇、语法、句子结构或发音的解释上,而忽视了阅读理解的本质是什么。这种阅读教学会阻碍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为改变这种不良现状,本研究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旨在探索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以及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
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确立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其中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实现的理论保证,也是前提和基础。学习唯物史观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培养分析历史的思维能力。关于唯物史观的研究,前人多研究其在中国的传播、各个阶段史观的发展或将唯物史观与某一文化现象结合来论述。关于唯物史观与中学历史教学的研究,多集中于谈
红色文化资源是红色文化的载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期间传承下来的物质遗产和精神文化遗产。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与时俱进,响应时代的需求。家国情怀是中国的重要文化标识,历史渊源深厚,内涵丰富。家国情怀作为2017版新课程标准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历史学科最高培养目标。新课标的出台更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发展特点,也是国家与社会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企业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企业管理层为了将内部管理发挥到极致可谓是“煞费苦心”。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有效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鼓励企业员工发挥其最大潜力,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在诸多的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中,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较为有效且全面的方式,受到了许多企业管理层的青睐。许多企业,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企业开始引入平衡计分卡方式对于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进行相应的构
江西省立南昌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始创于1923年秋,属中等学校,时称江西省立商业学校。学校几经变迁,先后改称南昌职业学校商业部、省立第二职业学校、省立南昌商业职业学校。1942年后始称江西省立南昌高级商业职业学校直至停办。该校作为优秀的商业职业技术学校,其发展历程是特殊时代背景下商业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一面镜子,将其行政组织、管理方式、教育教学进行研究、总结与反思,这样对于解决当下我国商业教育存在的一些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