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沿海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近十几年来,我国加快了沿海地区围海造地的步伐。围海造地地区陆域与其它自然形成陆域的地区不同,其陆域形成速度快,上部土层短期很难完成固结,下部土层则存在超固结现象,并且此类地区场地一般属于III类场地(即建筑不利地段)。但是,此类地区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还是人口密集程度,都属于高度发达地区。因此,对此类地区建筑上部结构-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据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理论及成果,针对围海造地地区特殊的地层条件、自然环境,以深圳围海造地地区十一层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为工程实例,对其在静荷载、风荷载以及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问题:(1)在静力荷载作用下,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后,围海造地地区地层条件对上部结构梁、柱及筏板基础变形及内力的影响,筏板基础在薄板理论和厚板理论下计算结果的异同;(2)在是否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以及围海造地地区地层条件下,分别施加X向和Y向风荷载后,上部结构各层X向和Y向位移以及上部结构的梁、柱变形及内力变化规律;(3)在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以及围海造地地区地层条件下,结构固有频率的变化情况;(4)在多遇地震作用下,是否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以及围海造地地区地层条件,上部结构各楼层的层间位移和层间位移角变化规律以及加速度时程反映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