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铅扶正方对铅诱导PC-12细胞氧化应激反应的干预效应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k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采用醋酸铅溶液诱导建立PC-12细胞铅中毒的模型,观察不同浓度醋酸铅对具有神经元特性的PC-12细胞的影响,和铅中毒神经系统损伤进展中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变化,以及驱铅扶正方含药血清对其的干预效应,以探讨驱铅扶正方防治铅中毒神经系统损伤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PC-12细胞设置为不同的分组:空白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醋酸铅染毒组以及含药血清组。用不同浓度的醋酸铅溶液分别对PC-12细胞进行刺激,通过MTT法检测醋酸铅染毒组细胞生存率。用采血时间为末次给药后2小时,10%浓度的驱铅扶正方含药血清对醋酸铅溶液诱导之PC-12细胞进行干预,用MTT法进行检测,观察阳性对照组和含药血清组PC-12细胞生存率的变化,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巴比妥酸盐法分别检测各组PC-12细胞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  结果:1.醋酸铅溶液对PC-12细胞生存率的影响:浓度越高的醋酸铅溶液对PC-12细胞的刺激作用越大,其细胞的生存率越低。醋酸铅染毒组用100?l浓度为100?mol/L的醋酸铅溶液对PC-12细胞进行24小时的刺激,其细胞生存率接近50%(46.7%);2.驱铅扶正方含药血清对PC-12细胞的影响:驱铅扶正方之含药血清的采血时间点为最末次给药后2小时,且浓度为10%时,其能对染铅之PC-12细胞产生最明显的增殖作用;3.与氧化应激相关的指标在染铅细胞中的变化:醋酸铅染毒组的PC-12细胞经醋酸铅溶液的刺激后,SOD活性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MDA的含量出现明显的增多;含药血清组的SOD活性出现很明显的提高,MDA的含量开始显著下降;阳性对照组中SOD活性、MDA含量均有一定的变化;4.氧化应激与神经系统损伤的关系: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醋酸铅染毒组的SOD活性有了明显的降低,其MDA的含量有了很明显的升高,具有显著的差异(P<0.01);相较于醋酸铅染毒组,阳性对照组的SOD的活性明表现出上升趋势,MDA含量有显著的下降(P<0.01),而与醋酸铅染毒组相比较,含药血清组的SOD活力出现明显上升,MDA的含量出现很明显的上升(P<0.01),且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含药血清组的SOD活力出现更加显著的上升,MDA含量出现更加显著的降低(P<0.01)。  结论:1.建立PC-12细胞铅中毒模型,可选用100?l浓度为100?mol/L醋酸铅刺激24h的标准,达到细胞半数抑制率;2.驱铅扶正方含药血清在浓度为10%时,并且于末次给药后2 h采血,使染铅PC-12细胞增殖最为明显;3.对铅中毒所引起的神经系统的损伤,驱铅扶正方能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对氧化应激的干预效应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2型糖尿病(T2D)患者与健康人的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的含量以及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相似性的研究,证实肠道菌群结构及其代谢产物在T2D不同中医证型间存在显著差
目的分析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与12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联系,探讨PNI作为胃癌患者预后指标的作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3年
目的:通过观察、评价益肾活血方抗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临床疗效及对大鼠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影响,探讨益肾活血方在防治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可能
目的:基于内毒致损理论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同病情程度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浅析内毒在不同中医证候中的致病病机,并进一步探究其病机转化规律以指导临床诊治。  方法:本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