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三维测量的多红外目标靶点的自适应驱动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ao5211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对灵活方便的制造现场实时测量技术的需求日趋紧迫,大空间三维视觉测量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需求。本文的研究目标是设计一种面向大空间高精度视觉测量的多红外目标靶点(红外LED)发光强度自适应驱动系统,该系统作为大空间三维视觉测量系统的子系统,用于在测量过程中实现红外LED发光强度的自适应调节,从而使不同距离的红外LED在CCD相机上的成像光斑始终满足测量要求。本文在综合分析了大空间三维视觉测量中靶点驱动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飞机零部件在加工、装配等制造过程中的测量要求,分析了靶点控制驱动技术在上述应用中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设计实现了以微控制器PIC16F873A和LED驱动芯片MAX6964作为核心器件,可满足大空间范围内靶点亮度控制需求的多目标靶点驱动器。为了使LED在近距测量时的调节精度和远距离测量时的发光亮度都能满足要求,采用推挽电路驱动LED,并且其驱动电压可由继电器控制切换,用于控制LED导通时的正向电流大小,初步调节LED的发光强度,并根据MAX6964端口输出特点设计了PWM信号输出电路,设计电路使PWM信号可用于进一步调节LED的发光强度,一方面解决了MAX6964驱动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充分利用了其多路PWM调节的能力;靶点驱动器受控于PC机,设计了通信电路,以RS-422串行接口和无线两种方式建立PC机与微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可根据现场测量环境选择一种通信方式,使得PC可远程控制靶点驱动器工作。本文对测量系统各个组成模块的时序特性进行了分析,制定了使靶点驱动器和计算机之间的交互方式、通信协议以及命令响应逻辑,确保了测量过程中靶点驱动器和计算机配合的可靠性、协调性以及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上,结合硬件电路驱动原理,对多目标靶点自适应驱动系统程序进行设计,包括单片机程序和上位机发光强度调节程序两个部分,单片机程序主要包括串行接收/发送、红外LED驱动、指示报警、按键触发等模块;上位机发光强度调节函数嵌入在测量软件里面,根据靶点成像光斑的成像情况产生发光强度控制参数,并传递给靶点驱动器实现对靶点发光强度的调节。本文在完成硬件电路和程序开发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实验对多目标靶点自适应驱动系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研发的多红外目标靶点自适应亮度驱动系统工作稳定、可靠,调节性能可以满足靶点距离相机1.5~10米范围内的跟踪测量要求。
其他文献
继电器是自动控制系统、遥控遥测系统和通信系统中的关键元件之一,它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通信、交通以及日常生活的众多领域。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内,尤其是在国家重点军
扰流柱是涡轮叶片内部的一种传统但有效的冷却结构。在叶片尾缘区,厚度比较薄,常采用带扰流柱阵列的内冷通道,既能起到扰流强化换热的作用,又能起到支撑加固的作用。本文采用数值
与传统刚性外形结构的微型飞行器相比,柔性气动外形的微型飞行器具有更高的气动性能,提高飞行器在气流扰动下的飞行稳定性,本课题为研究柔性气动外形结构提高飞行器抗气流扰动的
本课题通过对目前煤矿井下工作面安全生产现状的分析和了解,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和以太网的信息采集、处理和传输技术于一体的煤矿综采液压支架压力和井下CO浓度
现今,石油已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能源基础和经济命脉,所以各国都非常重视对石油资源的开采及发掘。而及时、准确的获得井下重要参数对于开采和发掘具有重要意义。井下信息的传输
伺服系统是具有快速响应特性的精密转速控制与定位控制的电机驱动系统。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具有结构简单、功率密度高、效率高、可靠性高、体积小和重量轻等优点,结合交流伺服控制方法,使其可以满足高性能、高精度运动控制场合的要求。国内外交流伺服控制器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位置、速度、力矩全数字化高精度控制。然而,永磁同步电机作为一个非线性、
学位
气动稳定性问题是关乎航空发动机研制成败的关键技术问题,在发动机各个研制阶段都要定量评估各项降稳因子对发动机稳定性的影响。不同的降稳因子在不同的研制阶段有不同的评估
高速列车动态限界测量系统是随着我国高铁技术发展、确保列车安全运行而研制的专用测量设备。由于特殊的测量需求,测量目标大,运动速度快,测试成本昂贵,电磁干扰,地面震动,气流扰动
涡轴发动机的重量关系着发动机的使用性能和经济性能,所以在发动机预研究阶段估算发动机重量,以此对涡轴发动机的性能进行定位是十分必要的。而发动机的适航关系着发动机的使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