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饮食是每个民族文化与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菜名的研究也由来已久。但传统的研究大多围绕菜名的语法结构和汉英翻译展开。随着认知学科的兴起,人们已意识到语言与认知的紧密关系。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我们日日接触的菜名,可以揭示其文化与认知属性,必将很有意义。本论文运用了认知语言学的侧面-基底理论和隐喻理论来研究中英菜名,其突破点在于:1)以具有可比性的小型英汉菜名专项语料库为基础,统计出中英菜名的概念语义结构分布情况:2)用侧面-基底的方法研究中英菜名中所体现出的两种文化对饮食事件框架中不同要素的偏爱;3)用认知隐喻学的方法分析隐喻性菜名,探讨中英菜名中反映的两种饮食文化所偏爱的源域形象。这项研究所使用的小型语料库由中英菜名各280个组成。它们都是作者从相关论著、学术论文和网络中收集的。通过对该语料的侧面-基底和隐喻研究分析,我们发现:1)中英菜名都经常含有原料、烹饪方法和装盘效果,而都不常含有炊具、餐具和饮食方法。这源于中英烹饪相似的突显体验。2)中式菜名常用调料和食用效果命名,而英式菜名少见;英式菜名偏爱用烹饪者和烹饪风格命名,而中式菜名中较少。这些显著的差异与两种文化对于饮食的不同态度息息相关。3)大多数的隐喻都来自易于理解的源域。这与认知科学的突显原则和经济原则是一致的。4)中式菜名中的隐喻比英式菜名中的多得多,而且源域的范围也宽很多。这反应出我们中国人在给菜肴命名时所特有的审美追求。研究结果同时证实:语言具有体验性。也就是说,语言是基于我们在现实世界中的经历以及我们对于这些经历的认识与理解。正是如此,我们才能成功地运用个人经历和集体经历---文化---来阐释我们所发现的中英菜名中的异同。本论文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导言,在回顾现有的菜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行本研究的意义与优越性。第二部分为研究主体,包括第一、二、三章;第一、二章分别是对菜名的侧面-基底和隐喻研究,第三章归纳了两种研究得出的结果,并对中英菜名中的异同点进行了阐释。最后一部分总结归纳了研究结果,指出本研究的局限,并为该话题将来的研究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