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持有量也在不断加大。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鼓励外资的进入,以解决资金严重不足和产业化水平不高的状况,但当经济发展到现阶段,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迫使人们不得不开始重新思考大力引进外商投资的作用,即外资是否真正具有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因为“污染避难所假说”较为直观的给出了外商直接投资和环境污染状况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的一种解释,故本文以中国2005-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建立计量模型,目的是检验“污染避难所假说”在我国是否成立,即环境规制强度对FDI是否有影响,同时在分析模型中引入地区工资水平、人口密度、人均GDP、市场化程度变量来建立计量模型,以充分反映我国各地区的特征。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FDI的影响呈倒“U”形,即环境规制对我国FDI流入量有双重作用,在倒“U”形的左边,FDI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降低而提高,在倒“U”形的右边,FDI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降低而减少。我国当前的状况处在倒“U”形的左边,故目前“污染避难所假说”在我国成立。同时,FDI倾向于流入到工资水平较低、人口密度大、经济比较发达、市场化程度高的省份。对污染避难所假说进行检验的同时,本文还对我国FDI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进行了研究,从我国FDI的利用现状出发,使用2005-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和FDI的相关数据,基于复合系统协调度理论建立了一个“经济发展——FDI”模型,用来分析经济发展与FDI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发展的协调程度较弱。所以综合得出结论:以环境为代价吸引FDI,以期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观点无论从对环境的危害程度方面来看,还是从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方面来看都非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