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黄酮类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茶和可可等食品中,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中研究最多的一类,目前己从植物中分离和鉴定出8000多种黄酮。因其具有各种良好的生理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营养品、药用品和化妆品中。但是,生理活性较好的黄酮往往在植物体内含量较低,仅靠分离提取来获得比较困难,难以得到足够的量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通过人工合成的方式高效获取,进行生物活性评价、探究构效关系,最终才能找到有助于食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酮类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茶和可可等食品中,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中研究最多的一类,目前己从植物中分离和鉴定出8000多种黄酮。因其具有各种良好的生理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营养品、药用品和化妆品中。但是,生理活性较好的黄酮往往在植物体内含量较低,仅靠分离提取来获得比较困难,难以得到足够的量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通过人工合成的方式高效获取,进行生物活性评价、探究构效关系,最终才能找到有助于食品、药品和化妆品行业开发的先导化合物。本论文分别对三种不同的黄酮异戊烯基黄酮(Neocyclomorusin)、呋喃黄酮(Kanjone)、查尔酮(Velutone F)及其相关天然产物进行全合成及活性研究。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黄酮的基本结构类型,黄酮在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等方面的生理活性,并且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第二章介绍了以2,4,6-三羟基苯乙酮(2-5)和2,4-二羟基苯甲酸(2-8)为原料,经酯化、BK-VK重排、C-异戊烯基化、环化、脱保护基、侧链环氧化等反应步骤成功合成了四种天然异戊烯基黄酮化合物 Neocyclomorusin(2-1)、Oxyisocyclointegrin(2-2)、Cudraflavone B(2-3)以及 Morusin(2-4),其中 Neocyclomorusin(2-1)和 Cudraflavone B(2-3)为首次全合成。对合成的四种天然产物进行抗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天然产物Cudraflavone B(2-3)和Morusin(2-4)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阳性菌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抑菌活性均优于氨苄西林。第三章以三种不同的合成方法成功合成了 9个天然呋喃黄酮Kanjone(3-1),6-Methoxyisopongaglabol(3-2),6,3’-Dime-thoxy-[2",3":7,8]-furanoflavone(3-3),2-(3-Hydroxyphenyl)-6-methoxy-4H-furo[2,3-h]chromen-4-one(3-4),Pongol(3-5),6-Hydroxy-3-methoxy-furo[8,7:4",5"]flavone(3-6),Pongamoside B(3-7),Pongamoside A(3-8),Pongamoside C(3-9),并建立LPS 诱导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对合成的9个天然产物进行统一的抗炎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天然产物6-Methoxyisopongaglabol(3-2)的抗炎活性最好,其 IC50=17.4 μM。第四章介以1,3-环己二酮(4-6)为原料,经过傅克反应、克莱森-施密特缩合、格式反应、CBS还原等反应步骤成功合成天然查尔酮Velutone F(4-1)及其衍生物4-2,4-3,4-4,4-5,并对它们进行抗炎活性评价,通过比较衍生物的抗炎活性,初步探索了 Velutone F(4-1)的抗炎构效关系。综上,本论文对三类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天然黄酮分子进行了全合成,并初步研究它们的抗炎、抗菌方面的活性,为这类天然产物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黄曲霉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常见腐生致病真菌,其次级代谢物黄曲霉毒素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黄曲霉毒素可以在采收、加工、储藏及运输等过程污染农产品,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内可引起肝肾毒性,甚至癌症。玉米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由于其碳水化合物及水分含量高,极易被黄曲霉及其毒素污染,导致品质下降并危害安全。因此,寻求有效的防控黄曲霉及其毒素污染的方法至关重要。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
苦荞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黄酮类化合物等营养及功能成分,自古以来被认为是食药两用的粮食珍品。米是中国国民餐桌上最重要的食物形式,十分符合国民的食用习惯。但目前市场上的苦荞米多数处于粗加工状态,营养美味的苦荞米非常少。因而本论文将以大众化的苦荞米产品为切入点,初步对市售的苦荞米进行营养品质与感官评价的研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筛选出最优市售苦荞米品种,在此基础上进行发酵苦荞米研制,以总多酚和
浓香型白酒是中国最受欢迎的蒸馏酒之一,己酸乙酯是它的主要风味物质,其酯含量比例决定浓香型白酒的品质。己酸乙酯的前体物质是己酸,对浓香型白酒的风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浓香型白酒风味特征是由微生物多样性决定的,传统发酵工艺中,酯风味主要由发酵能力较强的产香酵母、细菌和霉菌等酯化生成。目前发现梭菌属细菌、瘤胃菌科、巨球型菌属、芽孢杆菌属细菌等都具备产生己酸的能力。如今,这些微生物主要集中在分类、分离、筛
我国是肉类生产和消费大国,受非洲猪瘟的影响,国家出台了系列政策,要求从“调猪”变“调肉”,鼓励“北肉南调”和“最后一公里”,冷鲜肉冷链调运成为产业的必然选择。在肉品冷链物流过程中如何保持“鲜”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推广应用绿色节能的新型冷加工技术是目前研究热点。研究表明,超快速冷却、冰温/超冰温等新型冷加工技术可较好的保持冷鲜肉品质,因此本研究从加工保鲜、包装锁鲜和仓储物流环节温度衔接与控制三个角度
苦荞营养价值高,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其淀粉含量为70%左右,但由于其加工特性差,且口感较苦涩,目前市面上高含量苦荞饼干极为少见。利用微生物发酵对荞麦淀粉进行改性处理,既能改善荞麦粉的加工特性,又可增加荞麦粉的风味和营养功能成分。以优质发酵荞麦粉为原料进行新型半发酵饼干的开发研制,有助于提升荞麦加工技术水平,丰富荞麦饼干的品类,同时其低糖低油的特性符合当下对健康食品的迫切需求,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和市场
果蔬汁是指以水果或蔬菜为原料所制成的调制产品,由于其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而广受消费者的好评。浑浊态的稳定存在可以赋予果蔬汁良好的外观和口感。但果蔬汁的内源性PME会通过水解高甲氧基果胶的方式破坏果蔬汁均一稳定的浑浊状态。PME的活性受到PMEI的调控,PMEI能够特异性结合并降低PME的活性,二者共同决定果胶的去酯化程度。PMEI除了在果蔬加工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外,还能起到降低植物感染病害风险
针对高苦荞含量面条制备时存在的面条难以成型、粘弹性差且面条流变特性、煮制特性不佳和口感不良等问题,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优化等方法制备了一种苦荞生湿面条,并辅以干牛蒡叶,系统分析了牛蒡叶汁浓度(0.00%、1.25%、2.50%、3.75%、5.00%)对苦荞面团的流变特性和苦荞生湿面条品质的影响,再对制备的生湿面条进行保鲜研究。最终制得一款口感顺滑、粘弹性俱佳且苦荞含量88%的苦荞牛蒡生湿面条,并对
青稞(Hordeum vulgare L.var.nudum Hook.f.)作为青藏高原地区的特色农作物,其营养组成全面独特、符合“三高两低”的饮食需求、富含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具有极高的营养和食疗价值,经常食用青稞对人体的各类营养缺乏症有改善作用,且粒色较深的青稞营养价值普遍比浅色青稞营养价值要高。但是,青稞籽粒硬度大,口感粗糙,消化率低,严重制约了其在食品工业上的开发应用。研究发现,萌发
青稞(Hordeum vulgare L.var.nudum Hook.f.),又称裸大麦,起源于我国青藏高原,主要种植于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地的高海拔地区。青稞拥有独特的功能活性和丰富的营养组成,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产业化开发前景。我国青稞资源丰富,但“家底不清”、“出路不明”,严重制约了青稞的产业化推广。本研究首先系统分析了青稞的营养品质,其次针对青稞主要产品糌粑的颜色和质构特性进行了综合
目前,佛手产业面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其天然产物的精深加工不足、产品转化率低等问题。本研究从佛手果皮中提取精油,利用羟丙基-β-环糊精包埋果皮精油制成微胶囊,再将微胶囊负载于可食用膜中应用在蓝莓保鲜上。本研究旨在提高佛手资源利用率及其精油的精深加工水平,同时为佛手精油在水果保鲜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数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佛手果皮精油(fingered citron peel essent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