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闻喜县《杨园图景》空间营造理念研析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uld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清乾隆闻喜县《杨园图景》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图中所描绘的园林空间进行推想建模,进而展开对杨园整体空间营造理念的研究。全文共分为三大部分:首先,主要是对清乾隆闻喜县《杨园图景》的背景解读。包括闻喜县城周边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闻喜古城整体格局和杨园的发展历史、园主杨永宁及杨氏家族的历史钩沉等三个方面内容的梳理和剖析,以便掌握杨园自创建伊始赖以维系的历史人文与自然山水双重环境,为后续研究杨园相地、借景等造园手法与园居文化提供基础支撑。其次,利用古今《城图》标注及测量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杨园在历代《城图》中的周边地名进行调研考证,对比界定了杨园的地理位置和大致基址规模。通过对比园林空间与传统园林图画,分析了图画再现园林时的差异与相似,探讨了“由图入园”复原杨园整体空间的可行性。并将乾隆《杨园图景》中的布局模式和有效空间信息进行提取,以界定的杨园基址规模为限定,按现代建筑制图规范绘制了详实的杨园平面和剖面复原图,整理了图中所示单体建筑的尺度和结构复原数据表,构建了基于《杨园图景》的空间推想模型。最后,以构建的杨园空间模型为辅助,结合古代造园学理论,按照相地立意、空间组织、要素经营、取景在借、书寓风光的思路展开对杨园空间营造理念的研究。总结了杨园基于整体山水环合意识下的相地模式,以及基本的杨园立意构园的原则;通过分析整理了相应的杨园空间组织的理念;论述了各造园要素的功能和基本的创作理论;阐释了不同类型的借景在杨园中的体现。在此基础上,梳理杨园图中的诗文匾额,结合具体场景解析诗文所塑造的诗情画境与其蕴含的文化内涵。通过对乾隆《杨园图景》及其园林空间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杨园整体园林空间的营建,不止于单纯的物质空间建设,其核心在于综合运用诸如诗文、匾额、山水、植物等多种设计要素来实现园林空间文化主题和整体意境的创造。不同设计要素在单元场景所映射的文化主题,正是园主人文理想标准在此番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与诗意画境中的主观表达,在塑造了园林独特的人文气质之余,深深融结在园林整体空间秩序当中,最终实现“景”与“境”的共筑。
其他文献
伴随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居住空间的边缘化已成为我国大城市居住空间发展的重要趋势,大城市的边缘区是现阶段城市化影响下最为活跃的地带。城市边缘区的建设问题越来越明显,能够很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气候条件差异很大,不同的气候条件对住宅设计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气候对建筑节能设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设计的要点是冬季保温、夏季隔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相应出现,1999年我国正式进入老龄化国家,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和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其
高速公路服务区作为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行车安全、缓解驾驶员长途驾驶疲劳、保证行驶车辆维修保养必不可少的设施。我国目前还没有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和设计方面的
在城市郊区化的发展背景下,近郊商业中心是上海现时城市商业空间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由于相对滞后于居住郊区化,一直以来近郊商业的发展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国内商业郊区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快速的发展,我国机场建设量也不断增加。在航站楼的设计实践中,普遍存在着追求宏大的规模、奇特的造型,往往忽视了内部空间的人性化设计。随着旅客流量
美是人类的重要追求,是人类社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美是自在的、与生俱来的、无所不在的。美术是指人类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所创造的一系列有记忆、有标准的活动及产品。对于城
云南小城镇量大面广、自然条件、历史沿革、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历史文化现象和“天人合一”的人文现象从原始村落形态到现代的小城镇形态都始终贯穿了小城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