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转移同时性双侧肾癌预后因素分析及nomogram模型构建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kyfuc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肾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膀胱癌,死亡率更是位居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位列第一。肾癌单侧多见,双侧肾癌仅占所有肾癌病例的5%-10%,其中又以同时性双侧肾癌最为常见。目前关于同时性双侧肾癌的研究还十分局限,其生存预后与单侧肾癌是否一致以及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尚不明确。本文旨在探究非转移同时性双侧肾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此构建出可以预测患者术后生存的预后模型,从而为此类患者术后诊疗随访提供个性化指导。研究方法:本研究利用SEER数据库2010-2015年间的非转移性同时性双肾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作为训练队列(554例)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有关预后因素进行了匹配,比较了非转移性同时性双侧肾癌与非转移性单侧肾癌的术后5年生存率以及非转移性同时性双侧肾癌患者不同术式之间的术后5年生存率差异。对非转移性同时性双侧肾癌患者有关预后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非转移性同时性双侧肾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并根据这些独立预后因素构建nomogram预后模型。并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和齐鲁医院于2007年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住院手术治疗的非转移性同时性双侧肾癌患者数据作为验证队列(111例),对上述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1.非转移性同时性双侧肾癌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与非转移性单侧肾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2.与至少一侧行肾肿瘤根治术相比,非转移性同时性双侧肾癌患者两侧均行肾肿瘤剜除术可以带来更好的远期生存收益。3.初诊时年龄>=60岁,临床分期处于Ⅲ、Ⅳ期,组织学病理出现肉瘤样变特征,Fuhrman或WHO/ISUP核分级处于Ⅲ、Ⅳ级,至少一侧行肾肿瘤根治术是影响非转移性同时性双侧肾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4.基于以上独立预后因素构建的5年总体生存率(OS)nomogram预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训练队列内部验证:C-index=0.763,验证队列外部验证:C-index=0.918)。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和目的自体脂肪组织由于其易于获得,丰富且廉价,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整容与整形手术。在自体脂肪移植手术中,基于梯度密度分选的离心可以去除脂肪组织中多余的油和肿胀液。之前的研究中,离心后的脂肪组织会形成密度梯度,高密度脂肪相较于低密度脂肪具有更多的干细胞含量,更高的移植后保留率。尽管有学者用三等分方法将离心后脂肪进行分层移植,但在临床中,不同个体的脂肪组织,由于其油脂以及细胞外基质的含量不尽相同,
学位
目的 PAQR4(Progestin and adipoQ receptor family member 4)属于 PAQR家族成员(PAQR1~PAQR11)中的一员,为一种7次跨膜蛋白。既往研究显示PAQR4在肿瘤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已经被证实在人胃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和肝癌中发挥着促癌作用。但国内外对于PAQR4在肝细胞癌HepG2细胞中的具体作用,以及在肝细胞癌作用机制
学位
中国现代教育发展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即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美育的内涵包括了"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生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阶段,艺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锻炼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审美能力和道德修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会议
研究背景:胸外科手术是肺癌、肺大泡、肺结核、纵膈肿瘤等胸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胸科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约在30%-60%。胸科术后慢性疼痛的机制复杂,并且尚未明确,目前的治疗手段有较多副作用,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继续探索胸科术后慢性疼痛的机制是我们目前要做的至关重要的一步。随着对肠道菌群的研究越来越多,不少学者发现肠道菌群在多种类型的疼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肠道菌群是否也参与胸科术
学位
第一部分基于医院大数据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腹腔镜手术发展历程目的:由于“碎片化”信息管理,现有的流行病学数据难以准确描述中国腹腔镜手术发展趋势。因此,本部分研究旨在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结构化1999年-2019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腹腔镜手术患者数字病历,并分析其发展趋势。方法:回顾性收集1999年-2019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数字
学位
第一章: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90天及1年期死亡影响因素分析[目的]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Vertebrobasilar artery occlusion,VBAO)致死及致残率高。本研究拟探究急性VBAO患者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后90天及1年期死亡事件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确诊的
学位
1 研究背景脓毒症(sepsis)是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脓毒症病死率很高,严重危害公众健康,对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极大的经济负担。脓毒症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迄今为止,脓毒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对脓毒症的早期识别和积极治疗可阻止病情进展和不良结局的发生。因此,探讨脓毒症的治疗新策略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有望改善脓毒症病人预后,提高生存率。2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
学位
背景: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是肿瘤细胞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特殊内环境,包括周围的血管、免疫细胞、成纤维細胞、骨髓源性炎性细胞、各种信号分子和细胞外基质。肿瘤微环境不仅为肿瘤的生长发育提供肥沃的土壤,还广泛涉及免疫逃避和对治疗反应的抵抗。肿瘤微环境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患者预后和治疗效果的影响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肿瘤微环境相关基因表达与膀胱癌(bladde
学位
背景近年来,肿瘤代谢和炎症微环境与肿瘤不良预后的关系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本课题组前期基于对血生化数据的初步筛选,发现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球蛋白(Globulin,GLB)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预后指标。而LDH和GLB分别作为肿瘤代谢和肿瘤炎症微环境的标志物,是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可靠的生物标记物,
学位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已成为目前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其急性加重阶段更是明显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第一位诱因是感染,临床医生在面对AECOPD患者时基本上都会予以抗生素治疗,这个背景下,抗生素的滥用率及细菌的耐药率在国家政策干预下却没有收到让人满意的效果。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影响大型三甲医院的AECOPD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的因素及其合理性,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