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皮肤疾病种类繁多,但许多疾病外观相似,颜色相似,尤其是色素性皮肤疾病,通常类间差异细微且类内差异大。普通人想要辨认出其不同子类的可能性不大,而依靠领域专家又速度慢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肤疾病种类繁多,但许多疾病外观相似,颜色相似,尤其是色素性皮肤疾病,通常类间差异细微且类内差异大。普通人想要辨认出其不同子类的可能性不大,而依靠领域专家又速度慢且人力成本高,所以这种细粒度图像分类任务相比传统的大尺度图像分类任务更难也更值得研究。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在大尺度图像分类任务中表现优异,但在细粒度分类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需要针对特定的数据集训练特定的模型。与此同时,移动设备普及,移动端应用发展迅速,如何与深度学习技术有效结合,是一个新的尝试。本文以ISIC 2018色素性皮肤疾病数据集中的皮肤镜图像作为研究对象,开发了一款基于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的移动端色素性皮肤疾病分类系统。首先,对VGG-16、Inception V3、Res Net-50、Xception、Mobile Net V1、Mobile Net V2等几种经典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分析,使用K折分层交叉验证模型训练评估方法,从网络模型参数量、分类准确率、敏感度和F1-score等角度进行评估,选取参数量小、准确率、精度和F1-score值等性能值也合适的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Mobile Net V2作为本文的皮肤疾病分类基础网络模型。其次,对皮肤疾病数据集ISIC 2018存在的数据集样本数量不足和数据集样本分布不均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针对数据量不足的问题,使用数据增强和迁移学习两种方式进行解决,提出基于在线数据增强和迁移学习算法的卷积神经网络训练方式;针对样本分布不均问题,从数据集角度和算法角度寻找解决方式,通过实验对比不同损失函数对数据模型分类效果的影响,设计一种新的基于Focal Loss的损失函数以获得更高的分类准确率。最后,设计了基于Android系统的移动端应用程序。将训练好的Mobile Net V2网络移植到Android设备上,完成皮肤疾病分类移动终端系统设计,包括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数据库模块、模型调用模块等。皮肤镜图像输入方式可从相册选取或实时拍照,输出结果为疾病类型最大概率值。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青少年儿童黄斑前膜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改变情况,同时应用微视野计评价术后黄斑区注视特点,并将其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
近年来,人脸图像补全技术成为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其中基于深度学习,特别是基于生成式对抗网络的人脸图像补全技术更是重中之重。神经网络能通过数据集中学习人
现代社会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已越来越迅速,涉及的行业也越来越广泛。同时,移动设备中的传感器种类和性能也大大提升,使其传感、计算、存储、通信能力逐渐增强。这些因素也
土石坝作为如今最实用的坝型,被水电行业广泛应用。由于其自身优、缺点显著导致其安全性需要高度重视,在世界各地,人们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来维护其安全,而对其安全预测成为了
车联网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将人、车、道路等众多交通因素联系起来,能够增强安全驾驶、提高交通效率并改善驾乘感受。为了实现安全驾驶类的应用服务,车辆需要周期性地广播包含其
在大规模多输入输出(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统中,下行链路预编码可以有效的消除用户间干扰和信道噪声,从而提高系统的通信性能。传统的基于优化预编码算
互联网和物联网的高速发展使无线接口数量呈现指数级增长,为了使海量机器能进行高可靠通信,获得高速率、低延时的体验,基于5G通信候选技术之一的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技术得到了深入研究。与正交多址接入(OMA)相比,NOMA不仅有更高的频谱效率,还能满足海量接口的需求,因此研究协作NOMA系统的性能对系统参数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但无线通信的广播特性会使系统受到窃听和干扰的影响,为了提高物理层的安全性能
医学图像分割在医学研究、临床诊断、病理分析、手术计划、影像信息处理、计算机辅助技术等医学研究和实践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价值。目前,多数前沿的图像分割算法在特
移动4G技术的发展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世界各地的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在互联网上对电影、商品等进行评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应对每秒都会增加数GB的文本信息,探究其内在的情感倾向并将其成功应用在社会舆情监督、股票投资等方面。以往的情感分析多是基于情感词典的方法和机器学习的方法,然而这些方法都是基于人工构建的规则和人工抽取的特征之上,人力成本高。另外基于one-hot词的向量表示上面临着“
羊骨架切割和检测识别是羊屠宰加工过程中的最难实现自动化的环节,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屠宰分割加工,而我国分割和分类加工环节都由人工借助半自动化机械完成。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