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针对英雄母题下塑造英雄的环境因素——顺境和逆境进行比较分析,重点在逆境,并选取文学作品中政治、爱情及财富三个因素作为切入点,通过比较研究,分析中西方文学作品中逆境英雄的定义、审美价值、文学形象塑造过程中基于“逆境商数”分析、承受及反击三个层面而表现出的异同,以及这些异同背后的文化根源,力求比较全面地研究文学作品中的“逆境英雄”形象。引言中阐述了由于环境分为逆境与顺境,因而塑造出两种对应的英雄;正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正文第一章,通过政治题材下顺境与逆境塑造出的英雄形象对比,阐述逆境英雄的定义、审美价值,打破英雄形象塑造中崇拜天赋环境优势的传统模式,旨在说明与顺境英雄相比,拥有强大认识和改造环境能力的逆境英雄更符合英雄的定义,更具备审美价值。逆境英雄是真英雄。第二部分为正文第二章,分析中西方政治、爱情和财富三类题材下逆境英雄形象的异同。引用社会心理学的“逆境商数”概念来阐述。通过人类克服逆境的具体能力(即逆境商数),细致地分析逆境英雄形象,旨在说明中西方逆境英雄形象塑造中的共同特点和各自差异,尤以差异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经过比较分析,确立了中西方逆境英雄的共性在于反击逆境能力,差异在于实现反击的过程中,西方英雄形象侧重分析力,中国英雄侧重承受力;而同样运用承受力时,西方注重转移压力而中方注重直接承受,西方善于承受相对时间短而强度大的逆境压力,而中方与此相反;同样运用分析力时,西方注重找出不利因素进而变被动为主动,中方侧重寻找优势并将其扩大。第三部分为正文第三章,在上述基础上,借助文化意识形态研究角度,依旧从政治、情感及财富三个题材入手,分析造成中西方逆境英雄形象差异的根源——神、人与环境之间的地位关系;此外,审判意识和六道轮回观念也是造成这些差异的深层次动因。在结语中,系统总结了第一、二、三章的研究成果和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