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实际灭火救援工作中,消防员多数时间处于辐射热环境下,其高温造成阻燃防护服纤维原材料的热收缩,会改变服装内部空气层而直接影响整体的热防护性能,给消防员生命安全及消防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际灭火救援工作中,消防员多数时间处于辐射热环境下,其高温造成阻燃防护服纤维原材料的热收缩,会改变服装内部空气层而直接影响整体的热防护性能,给消防员生命安全及消防工作的顺利进行带来严重隐患。因此对阻燃防护服织物热收缩与其内部空气层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选取目前市场中在高温环境下产生热收缩并形成一定厚度空气层的7种(W1-W7)不同热收缩率的阻燃双层织物为研究对象,探究双层织物产生空气层与热收缩关系的同时,模拟低辐射热环境温度,研究热解作用对织物热防护性能的影响。再配以2种防水层(F1、F2)、2种隔热层(G1、G2)、2种舒适层(S1、S2),运用混合水平正交实验设计三层和四层织物组合,研究多层织物组合的热防护性能,并综合多个指标运用多属性综合评价法对双层织物进行综合评价,运用综合评分法对多层织物组合进行最优化讨论。主要结论如下:(1)运用三维扫描和图像处理技术定量表征织物产生空气层的平均厚度和投影面积热收缩率,研究两者间的关系。结果得出织物热作用5min,以作用温度为变量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织物热收缩率和空气层的平均厚度均增大,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但当温度继续升高,织物产生空气层的厚度到最大限度时,空气层的厚度变化不明显,热收缩会继续变大。热作用温度为260℃,作用5min时,织物内部空气层厚度基本稳定,以时间为变量,发现织物产生的空气层和热收缩随时间变化不明显,但两者均有增大的趋势,而此时织物热收缩与产生空气层的平均厚度呈负相关关系。(2)热防护性能方面,双层织物热防护性与面密度呈正相关、与厚度和透气性无显著相关性、与热收缩率呈负相关、与空气层的平均厚度呈正相关,因此热作用下织物产生的空气层增强了热防护性。但当产生空气层达到一定限度,热收缩继续增大,空气层正向影响小于热收缩的负向影响时,热防护性有减弱的趋势。织物TPP值与基本性能、空气层、热收缩间的回归关系分别为:Y1=-31.65+0.22X1(Y1为TPP值,X1为面密度)、Y2=-13.587+0.124X21+1.649X22(Y2为TPP值,X21为面密度,X22为空气层厚度)、Y3=12.896-86.538X31+2.218X32+0.006X33(Y3为TPP值,X31为热收缩率,X32为空气层厚度,X33为透气性)。通过多属性综合评价,7种织物综合厚度、面密度、透气性、阻燃性、TPP值及其测试后质量损失率、受高温作用变色程度、热收缩率、空气层平均厚度十个指标的排序为:W4>W7>W2>W5>W1>W3>W6。(3)运用混合水平正交实验,选取4种较优的阻燃双层织物为外层,研究多层织物组合的热防护性能发现,三层和四层织物组合TPP值均达到(iA 10-2014《消防员灭火防护服》要求。去除隔热层的三层组合实现了为消防服减重的目的,而去除防水层的三层组合透气性、透湿性最大,可用于干态高温工作场所隔热服的设计制造。四层组合中影响整体热防护性能因素主次关系为:舒适层(S)>外层(W)>防水层(F)>隔热层(G),其中TPP值最高的组合为W2F1G2S2,去除隔热层的组合中TPP值最高的为W2F1S2,去除防水层的组合中TPP值最高的为W7G2S2。综合织物组合的TPP值、面密度、厚度、透气性、透湿性五个指标,对织物组合进行综合评价得到:四层织物最优组合为W7F2G2S2,去除隔热层最优组合为W2F2S2,去除防水层最优组合为W7G2S2。
其他文献
由于发达的孔结构、丰富的杂原子和快速的动力学,多维度的多孔炭材料在电化学储能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鉴于新型储能设备对电极材料容量、倍率以及循环等关键性能的全
无麸质谷物馒头不含面筋蛋白,适宜麸质过敏人群食用,但是产品加工中存在不易成型和口味不佳等问题。以大豆粉和大米粉作为原料制备无麸质谷物馒头,在发酵过程中通过添加酶制剂提高加工适应性、改善口感,对丰富乳糜泻患者主食多样化和饮食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利用混合实验仪筛选出大米粉具有良好的粉质特性,以此与大豆粉混合后作为制备无麸质谷物馒头的原料粉。采用二次发酵制备无麸质谷物馒头,一次发酵
市场经济中,竞争是亘古不变的关键词。而作为地方政府,在各项税收工作的开展中也存在着不同程度不同手段的税收竞争。在我国实行“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下,在当时统一收支的经济背景下,地方政府只是中央政府政策推行的执行者,并不具有自主权利来制定具体的政策,也不能充分发挥地方特性来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着地方政府为争夺税收利益而开展的税收竞争。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1
作为一种基于DNA的新型人工金属酶,核酸酶(DNAzyme)最近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尽管它具有优越的催化性能,但结构的不稳定限制了DNAzyme的发展应用。在本文中,我们通过类似仿生矿化(biomimetic mineralization)的过程将G-四链体核酸酶(G-Quadruplex-based DNAzyme)包封在沸石咪唑酯骨架90(ZIF-90)中形成DNAzyme-ZIF-90复合催化
成都粘土下伏地层为褐色粘土和网纹红土,揭示其沉积环境特征差异性对深入理解区域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成都平原地区成都粘土与其下伏褐色粘土和网纹红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样品粒度组成、粒度参数、分形维数等粒度特征以及磁化率、碳酸盐、有机质、全量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等指标的分析,探讨了成都粘土与其下伏褐色粘土和网纹红土的沉积环境特征和成壤强度差异,进而探讨各沉积时期的古气候特征及差异。通过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良好的电子迁移率和极大的比表面积,因其优点众多,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功能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贵金属纳米粒子材料综合了贵金属以及纳米材料的优点,不仅展现出相当强的催化性同时其导电性良好。由石墨烯贵金属复合材料所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的响应信号极高。本研究制备了石墨烯纳米钯、石墨烯纳米铂、石墨烯纳米银三种石墨烯负载贵金属纳米材料,并与成膜性强的聚丙烯酸钠(PAAS)相结合,构建
森林转换是中亚热带一种重要的土地利用变化方式。森林类型的改变会引起陆地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变化,进而导致土壤性质发生改变。天然林转换成人工林导致生态平衡打破,土壤物理性质恶化,生态环境受到威胁。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大背景下研究森林转换对易滑坡体土壤性质的影响对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地位于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滑坡高发区)武坊林场。在易滑坡体的基础上,以阔叶天然林(BL
鸡眼草(Kummerowia striata)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株形优美、生物固氮能力强、生态适应性广等优点。该植物在锰矿废弃地的高锰含量地段生长繁茂,可正常开花结实,这表明
钙铁矿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的能量转换效率(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在短短几年内已经从3.8%跃升到25.2%,具有巨大的产业化潜力。有机无机杂化
振荡猝灭现象主要分为振幅死亡(AD)和振荡死亡(OD),是一种集群动力学行为,其中振幅死亡在工程减震优化控制领域具有广泛研究,而振荡死亡在生物医学方面有重要意义。实际上,影响耦合电路系统振荡猝灭动力学行为的主要因素为内在的非线性项和外在的耦合通道特性,因此,内在的非线性项和外在的耦合通道特性为研究各种形式的振荡猝灭动力学以及它们的特点、条件、内在机制和控制原理提供理论依据,为工程和生命科学中猝灭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