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干预方案在早期宫颈癌术后合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无锡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妇科收治的128例早期宫颈癌术后合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64例)采取基于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盆底康复干预方案,对照组(64例)接受常规盆底护理干预方案。本研究干预周期为3个月,在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干预方案在早期宫颈癌术后合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无锡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妇科收治的128例早期宫颈癌术后合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64例)采取基于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盆底康复干预方案,对照组(64例)接受常规盆底护理干预方案。本研究干预周期为3个月,在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分别采用Oxford盆底肌力评分系统、盆底功能障碍简表、盆底肌肉运动自我效能量表、盆底功能影响问卷和患者满意度量表进行评估,测评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水平、盆底功能障碍症状、盆底肌肉运动自我效能感、盆底相关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结果,评价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在早期宫颈癌术后合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结果:(1)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一致,在年龄、婚姻状况、身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工作状况、术前腹部或盆腔手术史、术前绝经、术后病理分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盆底肌力上,两组患者干预后盆底肌力分级较干预前均有提高,试验组肌力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在干预后各时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407.575,F组间=70.407,F交互=69.733,均P<0.001);(3)盆底功能障碍症状上,两组患者干预后盆底功能障碍简表评分较干预前均有降低,试验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干预后各时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33.780,F组间=2.318,F交互=45.898,均P<0.05);(4)盆底肌肉运动自我效能感上,两组患者干预后盆底肌肉运动自我效能量表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所提高,试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在干预后各时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405.542,F组间=15.631,F交互=113.416,均P<0.001);(5)盆底相关生活质量上,两组患者干预后盆底功能影响问卷评分较干预前均有降低,试验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分组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2.287,P>0.05),但在时间效应与交互效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262.509,F交互=43.809,均P<0.001);(6)患者满意度上,两组患者干预后患者满意度量表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提高,试验组在服务可及性、情感支持、决策控制、专业技能、健康信息与整体满意度六个维度上,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盆底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早期宫颈癌术后合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盆底肌力水平、盆底肌肉运动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减轻盆底障碍症状,改善患者盆底康复效果,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其他文献
工业过程的稳定运行以及产品的产量质量是现代工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作为过程控制领域的关键技术以及研究热点,故障监测技术则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升、传感器以及集散控制系统迅速发展,海量的工业过程数据得到了保存和记录,因此,基于数据的故障监测技术应运而生。多块模型作为一种新的集成监测框架,能够对分布式及具有复杂工况的流程工业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本文在多块模型的框架下,对基于数
钼基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s)被认为是实现纳米技术应用前景的功能材料,未来在量子物理、微电子学、超导等领域有大展身手的可能。当前使用的制备方法之中,化学气相沉积法(CVD)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方法。之前的研究中通常使用固体前驱体(如金属氧化物和硫粉)作为CVD合成TMDs的生长原料。然而,不同的前驱体之间蒸气压差异较大,在CVD反应中实现前驱体的稳定供应较为困难,导致反应可控性和再现性较差。以
基于非冯诺依曼架构的存算一体(Computing-In-Memory,CIM)芯片在处理卷积神经网络算法领域展现了独特的优势。该架构芯片的核心组成是存算器件构成的存算单元阵列,存算单元输入、处理和输出信号均为模拟信号,读出电路负责将存算单元以电流形式输出的运算结果进行取样量化。存算一体芯片意在突破冯诺依曼架构带来的访存功耗墙瓶颈,且该架构芯片中的阵列和读出电路具有高密度的寄生负载,因此面向存算一体
在战场、重大事故中产生的不可控大量失血是许多创伤性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常用的止血方法如按压止血、手术缝合或者纱布包扎无法在创面严重出血或大量渗血的情况下达到理想的止血效果;此外,传统的止血方法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或不适用于人体内部等一些不可按压部位的止血。因此,开发新型止血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人体自身止血机理发现,血凝块的形成是止血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对于新型止血材料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如何
近年来,太赫兹有关技术领域蓬勃发展。超构材料作为一种新型人工复合材料具有普通材料所不具有的奇特性质,可以通过对结构的特定设计获得想要的磁导率和介电常数从而实现操控电磁波的目的。超构材料与太赫兹波相互作用强,因此它被广泛应用在太赫兹技术领域,我们见证了太赫兹超构材料共振器件的快速发展。法诺谐振和电磁诱导透明作为两种典型的谐振效应具有许多奇特的电磁特性,如高Q值、非对称线形、非线性、慢光效应等,它们在
近年来,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引入智能性打印基材则可进一步拓展复合材料的功能和应用前景。借助打印技术引入连续纤维可定制化生产轻质高强复合结构材料,一体成型,降低成本。打印过程中,将形状记忆智能高分子基材与连续纤维复合,能够在特定刺激下改变其形状,可用来设计增强结构的自展开或自适应功能,未来在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前期研究表明,打印工艺对连续纤维
现代处理器普遍采用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来缓解处理器与主存储器之间的性能差距。然而,Cache的访问速度随容量的增大而降低,对于频率要求与处理器核几乎保持同频的L1 Cache而言,其容量注定不能很大,从而限制了高性能处理器的发展。因此,探索Cache容量和频率之间的平衡,设计高频的大容量Cache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处理器性能的需求日益提高,多核乃至众
磁随机存储器(MRAM)是一种基于电子自旋性质实现信息非易失性存储的新型存储设备,是下一代通用存储器解决方案的有力竞争者。本文针对MRAM关键刻蚀工艺中集成密度和刻蚀停止终点两个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工作。首先设计了一种高密度MRAM刻蚀工艺的优化方案,实现了磁隧道结(MTJ)单元侧壁刻蚀角度的改善以及存储阵列集成度的提升;针对刻蚀停止终点问题,提出了一种预测方法,该方法用于准确预测不同刻蚀条件下的刻蚀
作为第三代半导体的一员,AlGaN的研究和发展已取得重大进步,同时基于此材料的紫外探测器也得以空前发展。由于各类型AlGaN基紫外探测器(Ultra-violet photodetector,UV PD)具备不同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其光增益性能也有所不同。为进一步了解相关探测器的增益机制并拓宽AlGaN材料的应用范围,本文设计了不同结构的AlGaN基紫外探测器,包括日盲紫外雪崩光电二极管(avala
细菌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可再生性,易导致食物、医疗设备等污染进而引起严重的感染疾病。作为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这一疾病的方法,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导致了耐药菌的出现,削弱了治疗效果。光线治疗,尤其是光热治疗和光动力治疗,因抗菌谱广以及无耐药性等优势成为了极具应用前景的治疗手段。然而,大多治疗体系基于光热转化试剂和光敏剂的简单组合,需要双波长激发,易导致治疗不同步以及副作用叠加等问题。此外,大多数治疗剂水溶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