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急性卒中的治疗是否有效首要的决定因素为患者送院治疗的是否及时。为了了解温州地区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过程中院前和院内延迟的情况、溶栓治疗的现况和影响溶栓治疗开展的因素,进行对上述方面的调查。
方法:从2008年4月到9月,对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室(ED)就诊的发病7天内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连续性病例调查。调查内容:
(1)人口统计学:性别、年龄;
(2)卒中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卒中史等8项。
(3)院前急救:包括发病时间、主要症状、是否打120电话、120系统到达现场的时间、120系统给予的处理、转运来院方式;
(4)院内急诊处理:包括到达急诊离症状发生的时间、头颅CT扫描离到达ED的时间、收住入院离到达ED的时间、对急诊给予的处理一般治疗、溶栓治疗、急诊手术治疗进行统计分析;;
(5)缺血性卒中溶栓现况:包括缺血性卒中患者是否给予溶栓治疗、用药种类、给药途径、剂量、给药时间;
(6)对未能进行溶栓的原因包括症状太轻、未记录、CT看见低密度灶或大面积梗死的早期征象等12个原因进行分析;
(7)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构成比表示。院前延迟:指从卒中症状发生到到达ED的时间;院内延迟指从到达ED到开始有效治疗用药的时间。以人口学特征、卒中危险因素、主要症状、发病时间、是否拨打120等17项做为自变量,以是否在3小时内到达医院作为应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各项自变量对院前延迟是否有影响做分析。
结果:共调查了47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神经专科检查和头颅CT检查后临床诊断为急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卒中309例(包括脑梗死和TIA),出血性卒中162例(包括脑出血、SAH)和不能分类卒中7例。
(1)479例患者中男性308例,女性171例,男女比例为1.78:1。年龄18-94岁,平均63.54±13.16岁。小于45岁人群占9%,45-79岁占79.8%,80岁以上人群占11.2%。
(2)发病前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的69.5%(333/479),既往中风17.5%(84/479),吸烟15.9%(76/479),糖尿病13.2%(63/479),嗜酒10.6%(51/479),高脂血症4.6%(22/479),TIA史2.7%(13/470),心房颤动2.7%(13/479),明确冠心病1.7%(8/479)。
(3)主要症状从多到少分别为右侧肢体活动障碍33.4%(160/479),左侧肢体活动障碍32.4%(155/479),言语障碍(包括口齿不清和失语)19.4%(93/479),头痛头晕17.9%(86/479),意识障碍8.8%(42/479)和其他5.8%(28/479)。在白天(早上6点到晚上22点之间)发病的71.4%(342/479例),在夜间(22点到早上6点发病)占21.3%(102/479例),不能准确提供发病时间的占7.3%(35/479例)。发病后首诊于二级医疗机构的占46.34%(222/479)发病后首诊为我院的占53.24%(255/479),有0.4%(2/479)为就诊经过不详。发病后拨打120的比例为7.3%(35/479)。在35次120到达的时间在15分钟内的到达率占45.7%(16/35),15-30分钟内到达的占31.4%(11/35),30-60分钟占5.7%(2/35),超过1小时占5.7%(2/35),不能确定是否到达的11.4%(4/35)。479例患者中,由120转运的为6.1%(29/479)(14例为将患者送二级医院后转来我院),由出租车转运的32.4%(155/479),私家车转运的38.2%(183/479),由其他机构的急救车转运的14.4%(69/479),其他方式9.0%(43/479)。在42次120转运的过程中,120给予鼻导管吸氧的占23.8%(10/42),给予量血压11.9%(5/42),询问患者病史的11.9%(5/42),给予输液的2.4%(1/42)例,给予口服降压药的2.4%(1/42),无处理的50%(21/42)例。在没有拨打120的444例患者或家属中,知道但没有打的占74.5%(331/444),不知道可以打的占11.7%(52/444),不能确定的占13.8%(6l/444)。
(4)到达医院的时间范围平均到达医院的时间是0.17-277小时,平均21.15±34.1小时,中位数为8小时。3小时内到达的占27.9%。其中在310例脑梗死或TIA中,在发病3小时内送到我院的有72例,在6小时内送到我院的脑梗死患者有109例。到院后进行头颅CT检查所需的时间为3-178分钟,平均39.3±30分钟。在3小时内到达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有4例接受了tPA溶栓治疗,溶栓率为5.5%(4/72)。479例中有6例接受了急诊手术治疗,其他接受常规治疗,包括甘露醇脱水、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及其他支持治疗。479例患者中收入卒中单元409例,留院观察时间0.5-161小时,平均留观30.5±1.5小时。
(5)4例到院时间在发病3小时内的患者接受了tPA静脉溶栓治疗,剂量为0.9mg/Kg,从症状发生到给予tPA治疗的时间为1.92-2.92小时,平均2.5小时;(6)3小时内未溶栓治疗的原因分析,包括:症状太轻(NIHSS评分<4分)32.3%(22/68),未记录没有溶栓原因的27.9%(19/68),症状太重(NIHSS>25分)16.2%(11/68),CT可见低密度灶或大面积梗死早期征象的13.2%(9/68),年龄大于80岁的13.2%(9/68),因为在睡眠中起病,估计真实发病时间超过3小时的7.4%(5/68),症状迅速恢复5.9%(4/68),家属拒绝4.4%(3/68),既往脑出血史2.9%(2/68)例,近期手术史2%(2/68)例,3月内脑梗死史的.5%(1/68)1例,因为经济原因不能溶栓1.5%(1/68)。(7)对除不能确定发病时间以外的444例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如、卒中危险因素、初发卒中症状、是否120转运、发病时间为白天或晚上等17项因素作为自变量,以是否在3小时内到达做应变量做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发现男性(P=0.006,OR值2.005)、有心房颤动史(P=0.021,OR值4.238)的患者院前延迟时间较短。
结论:目前温州地区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水平还较低,群众对中风症状的识别水平较低,对卒中急救意识还很薄弱。急救医疗系统功能还较弱,急救水平不高,流程尚不规范。由于患者和医生双方面的原因溶栓治疗开展还很不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