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适在《新月》时期的自由主义宪政思想,对于当代学术与社会实践都富有积极的启示意义。本文力图围绕主题,客观、完整的还原胡适在《新月》时期的宪政思想,给与中肯的评价。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展现了新月时期的中国现状和胡适面临的两难境地,面对纷乱的政治环境,胡适暂居上海,发表演讲,组织平社活动,最突出的就是在《新月》杂志上发表政论;第二部分着力介绍了《新月》杂志的产生以及由文艺杂志向政治杂志的定位转变;第三部分展现其人权观、民主政治、言论自由思想的渊源。第二章开始深层剖析胡适《新月》的自由主义宪政思想,其中包括保障人权思想、民主政治、言论自由等方面,首先针对国民政府形式意义上的“保障人权令”发表《人权与约法》一文进行批判,强调只有法治才能保障人权,立宪法约束政府权限;接着对孙中山先生的建国大纲和“知难行易”学说进行反对的同时表述自己对宪法与训政不能同在的质疑,认为制定宪法是首要之事,多接纳知识分子的意见,这才是实现民主的开始;最后以《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一文为引子,揭示国民党的极端保守主义,阻碍思想自由,在其他多篇政论文章中表达自己对言论自由的渴望,呼吁人权中最基本的言论自由权利。第三章从比较的角度来研究评价胡适的《新月》宪政思想,首先将《新月》时期胡适与张君劢的人权思想作比较,从自由主义谱系,对待国民政府的专政态度论点以及人民是否应当参与政治等问题入手详细说明;接着又将胡适该时期的自由主义宪政思想与曾琦的国家主义宪政思想从精神支撑、对外态度、如何实现、对异己的态度等方面作出比较,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胡适《新月》时期宪政思想。文章的最后一部分评价胡适在《新月》时期的自由主义宪政思想,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与前期思想的进步处与消极处一一比对,胡适的《新月》自由主义宪政思想在今天看来,积极的意义也更大,更值得我们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