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与胸腔镜肺叶切除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机体创伤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elfer_hf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随着机器人手术在胸外科的蓬勃发展,肺癌外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和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Robot-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RATS)并驾齐驱成为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的代表,也是目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主流手术方式。关于机器人与胸腔镜在肺癌根治方面的比较,尤其RATS是否较VATS更有利于优化围术期临床指标、减轻机体创伤和手术引起的免疫抑制是目前临床关注的热点。基于这一热点我们设计了该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在比较围术期疗效的基础上,将外周血炎性标志物和淋巴细胞亚群作为衡量手术对机体创伤和免疫损伤的主要指标,并充分比较了机器人肺叶切除(Robot-assisted lobectomy,RAL)与胸腔镜肺叶切除(Video-assisted lobectomy,VAL)之间的差异,为机器人肺叶切除在NSCLC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通过G*Power软件估计样本量,根据纳入、排除和剔除标准,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08月我中心胸外科同一手术组进行肺叶切除的120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行选择的手术方式,分为机器人组(RATS组,n=60)和胸腔镜组(VATS组,n=60)。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总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淋巴结清扫/采样站数、淋巴结清扫/采样数目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等围手术期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测定炎性标志物: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淋巴细胞亚群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T/CD8+T比值)和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B淋巴细胞的水平。应用SPSS软件统计上述指标,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机体创伤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结果:1.RATS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淋巴结清扫/采样站数等方面优于VA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2.同时间点两组间比较,RATS组术后第1天IL-6低于VATS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术后第3天IL-6及术后1、3天WBC、NE、CRP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组不同时间点比较,两组术后第3天WBC、NE、IL-6、CRP均高于术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3.同时间点两组间比较,VATS组术后第1天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均低于RA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及术后1、3天两组间CD4+T/CD8+T比值、B淋巴细胞、NK淋巴细胞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不同时间点比较,两组术后第3天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淋巴细胞均低于术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3天CD4+T/CD8+T比值,RATS组已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VATS组高于术前(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两种微创手术方式均可引起炎性标志物升高和淋巴细胞亚群降低,从而导致机体创伤和免疫抑制。与VAL相比,RAL有如下优势:1.改善围术期指标,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总引流量、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减轻术后疼痛,清扫/采样更多淋巴结站数。2.减轻术后早期IL-6的急性升高程度,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和手术创伤3.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更小,减轻手术引起的免疫损伤和免疫抑制,更好的保护患者免疫功能。
其他文献
一、研究背景胫骨远端通常指胫骨远侧中段的骨干和踝关节周围的松质骨,此处为皮质骨和松质骨交界,胫骨远端骨折分为不涉及踝关节的远端胫骨干骨折(AO分型为远端的42A-C型和43A型)和涉及关节的Plion骨折(AO分型为43B-C型)。胫骨远端解剖结构是“皮包骨”结构,局部软组织脆弱,血液供应较少。若骨折手术后发生感染,治疗难度较大。骨搬运常用于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术后感染,但是其存在佩戴外固定时间较长、
学位
背景及目的腰背肌作为人体核心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脊柱动态平衡、实现屈伸活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既往研究表明,脊柱-骨盆等影像学参数所反映的脊柱形态与退行性脊柱畸形(Degenative spinal deformity,DSD)患者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而忽略了韧带、肌肉等软组织因素在退行性脊柱畸形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由于核心肌群解剖位置的特殊性,现有的腰背肌功能状态的研究
学位
背景在当下注重医疗环境安全的背景下,医疗失误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引起医疗失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手术失误及术后并发症,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医学教学至关重要。目前包括微创外科在内的医学教学方式主要为“学徒式”,存在教学周期长、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增加医疗安全隐患等不足,在当前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挑战。模拟培训教学可克服传统“学徒式”教学面临的困境,国内外研究人员已证明该教学方法可显著提高外科技能教学质量
学位
背景锌指蛋白589(ZNF589)和831(ZNF831)是锌指蛋白家族的成员,该家族是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有证据显示ZNF589基因在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ZNF831基因与乳腺癌中的免疫活性和干细胞调节相关。然而,ZNF589基因和ZNF831基因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方法1.通过TIMER和UALCAN数据库探索泛癌中ZNF589基因和ZNF831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在Oncom
学位
背景肝胆管结石病(hepatolithiasis,HL)以左肝外叶或右肝后叶胆管分布多见,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地区,以我国西南、华南、东南沿海及长江流域等地区的部分区域较流行。HL的病因主要有胆汁淤滞、细菌或寄生虫感染、营养不良及胆道解剖变异等。HL的长期发作可导致肝实质萎缩和纤维化、引起胆汁性肝硬化、胆源性门静脉高压甚至肝内胆管癌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HL的治疗遵循“去除病
学位
【研究背景】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可侵犯全身组织和器官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导致全球每年约17亿人潜伏感染,1000万人患病,170万人死亡,是单一细菌感染类疾病致死的首要病因。临床上结核病往往难以得到确诊,据估计1000万患病人群中只有700万能得到确诊,43%的肺结核不能够从细菌学上得到确诊,肠结核与克隆恩病的误诊率更是高达50%,脊柱结核的漏诊率偏高等等。目前结核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
学位
研究背景和目的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进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在急性胰腺炎的整个病程中,有两个死亡高峰,第一个为病程早期,因胰腺局部炎症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从而造成病人死亡,第二个死亡高峰为病程后期,主要原因为胰腺及胰周组织的各种局部并发症,以及合并感染,特别是多重耐药菌的感染造成病人死亡。在急性胰腺炎后期局
学位
(?)外翻(Hallux Valgus,HV)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足部畸形,文献记载有超过200种手术方式,其中Scarf截骨是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多用于有症状的中、重度(?)外翻、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为14°~20°、跖骨远端关节固定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DMAA)正常或稍微增大、骨量充足的患者。然而,Sc
学位
研究背景:临床上严重创伤、肿瘤、骨坏死、骨感染等原因常导致大段骨缺损。自体骨被认为是修复大段骨缺损的金标准,但二次创伤及来源有限限制了其临床上广泛应用;异体骨及人工合成材料由于组织相容性差、成骨能力弱较少使用于临床。组织工程骨是修复大段骨缺损很好的方法,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以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为种子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Tissue-en
学位
研究背景肿瘤细胞与周围和远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交流是肿瘤生存、发展和转移的关键,而外泌体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于体液中的游离microRNAs(miRNAs),外泌体源性miRNAs能更准确的反应外泌体来源的肿瘤细胞内特定的生理环境和功能变化,同时其在体液中数量多且更加稳定,来源广容易获取,因此,外泌体源性miRNAs有可能成为有助于早期癌症辅助诊断的一种全新生物标志物。然而,由于外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