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自有了人类就有了医疗活动,在远古时代,藏族祖先们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中,不与外伤和病痛低头,想方设法掌握自我保健和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通过言传口授,保存于民间,自从有了文字,便把这些医疗实践经验记载下来,在漫长的岁月中,世代相传,逐步完善,逐渐形成了具有完整理论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医学体系,成为了我国传统医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瑰宝。早在2000多年前,藏医对真布病就有较明确的认识,因藏族人民长期居住在高寒地区,气候及自然环境恶劣,真布病成为了整个藏区的常见病之一,故而藏医对治疗该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四部医典》为首的许多藏医古籍中就有较详细的记载。常真病作为真布病的一种,是所有疾病中多发、常见且病程较久的一种,由于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因各种原因或忽视、或未能及时就医,晚期则表现为关节僵硬和变形,功能丧失,导致残疾。而藏药浴作为十八疗法中的一种,操作简单,经济适用,且没有危险性,不少藏药文献中记录了其操作方法与药物配方。作为一名藏医学研究者,挖掘和弘扬本民族的医学,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研究藏药浴,是为了在临床上能更好的治疗常真病,把陷于病痛中的人们解救出来、彰显藏医药的奇特疗法。研究内容与方法:结合藏医学经典和临床经验文献,分析整理了藏医古籍文献中真布病病因、分类、发病机制等方面,尤其是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常真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等,通过40多种文献古籍来说明藏药浴治疗的概念及特点,寻找临床上藏药浴疗法的功能,并对比疗效成果。选取144名常真病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图标,并收集患者的基础资料、病情、疗效等进行临床疗效的分析与总结。研究结果:1.经典文献方面:通过阅读40多种文献,了解到用藏医三大传统诊断法对常真病进行诊断、以及四种疗法的文献对比,总结并阐述了藏医古籍中常真病的治疗方法。而藏药浴分为天然浴、人工浴、蒸浴和敷浴,其基本方剂为五甘露药,藏药浴的作用是通过发汗解毒的作用将体内的邪气和淤毒排出体外,从而打到除痹、除风湿、敛黄水、消肿止痛的作用。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和总结了藏药浴的基本配伍和相关加味药物。2.临床研究方面:对于144个常真病例的疗效研究中,治愈0%,好转占87.5%,较为好转8.3%,未治愈占4.2%,总的来说有效治疗占95.8%,无效治疗占4.2%。结论:根据文献与临床的研究,汇总了常真病的藏医诊断、治疗的标准,藏药浴的治疗原理是通过发汗解毒的作用将体内的邪气和淤毒排出体外,从而打到除痹、除风湿、敛黄水、消肿止痛的作用,因此,作为“外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藏药浴因简便实用、疗效确切、资源丰富,而成为藏医治疗学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