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2012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面临的压力从未减少,反而有持续增大的趋势。为了解决产品竞争力不足及频繁遭遇知识产权壁垒给我国出口贸易带来的严重影响,我们必须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以此提高产品的知识与科技含量,增强竞争力,减少产权纠纷。然而知识产权保护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会对出口贸易产生有利的影响,如提高产品竞争力,减少贸易摩擦,也会有一些消极因素的存在,比如企业成本和社会成本上升,削弱产品出口竞争力等。由此带来了几个问题,第一,面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所带来的双重影响,我国政府与企业应当如何应对?同时,针对其负面影响,又当如何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以此促进我国的出口贸易?第二,应如何衡量并量化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构建指标体系,以满足时效性、合理性、实用性等方面的要求?第三,综合考虑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当前阶段我国是否应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又会对我国的出口贸易额的增加和出口贸易结构的改善带来怎样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其影响程度又有多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先是从理论出发,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出口贸易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并试着从立法、执法和降低成本费用三个方面来论述我国应如何在知识产权保护框架下,应对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其次,本文从5个方面选取了满足时效性、合理性、实用性要求的共8个指标来衡量我国当前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并以此为基础,实证研究了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出口贸易规模的影响,发现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知识产权保护对出口贸易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够促进我国的出口贸易。为进一步探究知识产权保护对改善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作用,本文选取了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在内的六个影响出口贸易的变量,建立起不同产业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发现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出口贸易对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反应度相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要更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贸易结构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