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国土空间格局的演变加剧,村庄、乡镇等城市边缘地带的发展被忽略,其中暴露了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为了改善村镇发展相对落后的现状,近年来政府对村镇发展给予了政策的高度支持和规划的系统保障,力求实现村聚落镇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快速城镇化为背景,将目光聚焦于承德地区,以承德市区及周边区域村镇聚落为重点研究对象,以1985、1990、2000、2010和2016年的遥感影像及多种空间数据为基础,以ENVI系统、GIS软件和SLEUTH模型作为技术支撑,剖析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城乡关系影响下的村镇聚落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规律,探讨演变的影响因素及机制,构建多因素驱动下的国土空间格局,利用元胞自动机的作用机制预测村镇聚落空间格局发展的前景,在“多规合一”的导向下强化空间规划管控,提出规划应对方案,探寻村镇聚落最优的空间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本文共分为七个章节,共分为基础研究、核心研究和结论研究三大部分。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础研究部分包括第1-2章。第1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和框架,重点辨析了研究相关的概念及理论,梳理了与村镇聚落空间格局及SLEUTH模型相关的研究进展。第2章为研究区域概况与数字技术研究体系,主要介绍了承德地区的基本概况,界定研究范围和研究时间点,归纳需要用到的基础数据和预处理方法,总结研究中用到的ENVI遥感影像解译、GIS空间格局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分析、AHP层次分析法、SLEUTH模型等技术手段,建立数字技术研究体系。(2)核心研究部分包括第3-5章。第3章为基于GIS的村镇聚落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趋势研究,主要以不同时间点解译过的遥感数据为基础,应用GIS空间分析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从空间布局、空间规模和空间形态三个方面对研究范围内村镇聚落空间格局演变的特征和规律进行研究,并归纳其整体的演变趋势。第4章为村镇聚落空间格局演变影响因素及国土空间格局构建,主要从地形、生态、建设和社会四个层面研究村镇聚落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及机制,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空间格局评价体系,分别进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的“双评价”,构建低、高、中不同类型的国土空间格局。第5章为基于SLEUTH模型的村镇聚落空间格局发展预测,主要为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作用机制,建立村镇聚落空间模拟的SLEUTH模型,在不同国土空间格局设置的情景下对2030年村镇聚落空间格局发展的前景进行预测,最终确定中国土空间格局为村镇聚落空间格局发展的最优模式。(3)结论研究部分包括第6-7章。第6章为村镇聚落空间格局优化研究,主要以“多规合一”为导向,根据村镇聚落空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整理空间格局优化的原则,并以中国土空间格局为依据,强化空间规划管控,对不同类型的空间格局提出不同的空间优化建议。第7章为结语与展望,主要总结和归纳了研究过程中的主要结论,阐述了研究过程中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并展望了论文后续的研究方向。本文对村镇聚落空间格局演变的研究旨在为研究空间格局演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但是,本文的研究成果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探讨,丰富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