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当代作家科马克·麦卡锡的第十部作品《路》,自出版以来,在国内外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国内外学者主要从生态主义,虚无主义,存在主义,人性主题,后启示录主题等方面,对小说《路》进行了研究讨论。麦卡锡运用传统寓言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一个遭受未知灾难后生灵涂炭的世界,强调了希望的主题。本论文从萨特的存在主义的角度出发,分三部分对《路》这部时代寓言进行了剖析。第一部分,本论文在对麦卡锡及其作品《路》进行了相关文献的搜集与整理之后,简单介绍了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并肯定《路》中对传统寓言的运用和转型,最后说明了论文的目的及意义。第二部分,为了探究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在小说中的体现,以及探索这部时代寓言给人带来的希望,笔者将在这一部分中,从三个层面进行论述。首先,笔者结合萨特的人与自然,以及自身的冲突,简单剖析小说中主人公自身以及与陌生人之间的冲突问题。其次,结合萨特的“绝对责任”理论,笔者对小说中呈现的对自然和他人所负有的责任问题做出分析。这两个问题正是现代人、现代社会存在的问题。小说在描述现代性危机的同时,也不忘告诉大家应该如何摆脱危机,那就是第三部分所讲述的在绝望中寻求希望。最后,本文运用萨特的“行动即希望”理论,阐释了小说主人公在世界末日,以自己的行动展现出了无限希望。第三部分是结论部分,本论文对小说《路》中呈现出的一些重要问题做出了相关的论述与分析,并说明这部小说不仅讲述了一对父子之间传承希望的感人故事,还充当着时代的载体,揭露了普遍存在的现代性危机。从小故事揭露出大道理,这部警戒式的时代寓言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