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抢占发展先机、提升竞争优势的核心驱动力。美国已连续多次发布《创新战略》;德国于2013年推出“工业4.0战略”,2014年又升级为“智能服务世界”,以期通过科技创新推进新经济、新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也通过实施“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依托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而随着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面对创新主体日趋多元化、创新组织方式愈趋复杂化等挑战,如何从过去单一围绕研发链的科技管理,转为围绕多元化创新主体以及创新各链条进行创新服务,对我国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职能履行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与国民经济绝大部分产业部门有着高度关联性的产业,船舶工业的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对我国制造业整体创新能力提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有着较强的推动效应。论文围绕我国当前亟需通过创新支撑转型升级的重要产业——船舶工业,运用文献、比较和访谈等方法分析船舶工业科技创新管理中政府在职能定位、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优化政府科技创新管理职能的有效途径和办法。论文分为七部分,导论部分提出问题及研究意义,综述了国内外文献中关于科技创新中政府职能研究进展;第一章梳理了核心概念,并基于政府职能理论、市场失灵理论与政府干预理论、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公共治理理论等提出了论文撰写的理论依据;第二章从船舶工业科技创新管理的多部门职能分割维度,阐述当前船舶工业科技创新管理中多部门的职能分工情况,分析其在实际科技事权履行中存在的职能分散化、交叉化、微观化等问题,并剖析指出旧有行政管理体制影响和“全能政府”意识的驱动是职能弊端存在的根源;第三章从政府的政策法规职能维度,剖析当前我国船舶工业创新政策统筹引导情况,从效力、类别、目标维度分别分析了创新政策存在的不足,并指出职能弊端产生的根源在于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和管理体制与市场需求的脱节;第四章从政府的资金支持职能维度,分析政府对船舶工业科技创新投入支持现状,并从投入渠道、投入力度、投入方向三个方面指出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存在的问题,强调传统管理手段的制约以及政府与市场关系定位存在的偏差是职能弊端产生的根源;第五章从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维度,指出当前我国政府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加强创新人才管理等手段面向创新主体履行服务职能,但由于政府对于研发管理的偏重以及“服务政府”意识的匮乏,使得公共服务职能履行存在推动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创新人才服务滞后等问题;第六章在理论和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有限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船舶工业科技创新管理职能模式,并阐述了具体的职能优化举措。当前随着创新经济的深入发展,推动创新链的有效咬合,提升创新主体的多元参与,促进科技资源有效配置,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职能,必须进一步明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聚焦市场失灵领域,重点用好“服务”职能;同时根据产业发展内在规律和现实需求,动态调整、优化完善好政策法规、资金支持及公共服务等具体职能,切实提升政府科技创新管理水平,推动制造业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