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脱贫帮扶队伍的工作成效研究——以H省B县“尖刀班”为例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han_Y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对我国扶贫工作高度重视,自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的要求以后,我国的扶贫工作进入了最后的攻坚期,精准扶贫上升为国家战略,精准扶贫工作在全国广泛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当前,我国扶贫脱贫攻坚任务刻不容缓,在精准扶贫的大环境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亟需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有针对性地实施精准扶贫工程。精准脱贫帮扶队伍作为扶贫攻坚的一线主力军,对精准脱贫的落实起着最直接影响。选取 H 省 B 县“尖刀班”作为研究对象对于理解少数民族地区精准脱贫帮扶队伍的建设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研究过程当中,本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及案例分析法,并具体结合贫困治理理论、公共政策执行理论等相关理论,在总结当前 H 省 B 县农村精准脱贫现状与帮扶队伍工作成效基础上,发现困境与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及建议。研究发现,当前 B 县在精准脱贫的实践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已初步构建了“尖刀班”工作机制,实现对精准脱贫现有资源的统筹管理。目前B县在精准脱贫政策贯彻行过程当中存在多个方面的问题,比如考核监督机制不完善、“尖刀班”自身工作能力不足、工作成效实施不到位等。针对上述问题,B县应该健全和完善执行考核机制、人员队伍结构优化、提高干部素质与能力、扶志加扶智形成帮扶合力等。通过此次研究,能够对现有农村精准脱贫理论研究进行一定的完善和补充,同时也可以为精准扶贫脱贫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帮扶干部队伍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对应精准扶贫转换到精准脱贫的政策转向,不在于一般意义上的数字变化,更强调在数字评价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定性评价,所以,对帮扶队伍的工作成效进行分析有其必要性。
  研究发现,B县“尖刀班”工作成效的提高,需要依靠制度机制的正确引导与约束,才能为帮扶队伍的工作成效提供有力保障。对贫困对象需要精准扶贫和脱贫,帮扶队伍同样也需要进行精准管理,需要实现精准管理的常态化,依靠精准管理机制对帮扶队伍的工作进行常态化的管理、监督、考核及培训。重视自下而上的反馈信息,因地制宜地调整扶贫战略,避免基层一味为了应付考核而扶贫,从而产生的策略性扶贫行为。同时,驻地扶贫部门和组织部门要创新拓展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加强培训力度,完善驻村干部培训制度,落实对驻村干部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帮助驻村干部尽快掌握和适应农村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掌握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规定和脱贫攻坚的具体要求,使驻村干部迅速进入角色,了解农村热点及难点问题,增强帮扶能力,提高帮扶实效。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仍然严峻,农村扶贫脱贫工作已进入攻坚拔寨的攻坚时期。在此形势下,抓好帮扶队伍建设工作,收获良好工作成效,有利于促进精准脱贫政策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政策扩散理论的概念、研究方法和模型的建构在西方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政策扩散现象也逐渐成为中国政策科学领域的关注热点。对于我国的地方政府来说,如何推进政策扩散过程,确保政策落地的质量,实现良好的政策效益,已经成为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河长制自2007年由无锡市首创至今,经过了10余年的调整和完善,已被大多数省份证明是一项符合中国流域治理现状的政策创新,适应了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当前,学
医院是为全社会提供健康服务的主体,承担着维护人民健康权益和解决居民基本医疗需求的重要责任,是带有福利性质的公益性组织。医院要进行改革则必须走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这条路,这是进行整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所不可或缺的,也是我国进行健康中国建设的必不可少的部分。  本文采用基于文献的理论分析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基于文献梳理提出研究假设,其次根据理论分析选取变量,再次基于我国医院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多元回
学位
公益创投是将商业领域中“风险投资”理念应用到公益领域,以“社会影响力投资”模式支持社会目的组织的发展的新型公益资助方式。公益创投活动 20 世纪 90年代中期兴起于美国,随即在欧洲大陆蔓延。2006年,以 “新公益伙伴”(NPP)与上海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NPI,也称为恩派)的成立为标志,公益创投被移植到我国。2009年,上海市民政局委托上海恩派开展了“上海社区公益创投大赛”,这是我国地方政府
学位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利益主体需求多元化与差异化明显,加之我国国土疆域广阔,地方治理特殊性普遍存在,使得我国中央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不得不使用指导性和宏观性的政策表述,从而出台一些措辞模糊、语义抽象、内涵界定不清晰、量化指标不明确的模糊性政策,以此来回应差异化的公共需求偏好和实现国家的有效治理。决策者价值诉求与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有赖于政策具体执行的质量高低。在我国科层体制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学位
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结构性失衡加剧,导致农村养老难题日益凸显。人口老龄化加速主要是由于总和生育率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而人口预期寿命又在不断延长。结构性失衡加剧,主要体现在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和“未富先老”的特点。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更低,社会保障水平也更低,农村老年人面临的养老问题更加突出。养老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而机构养老是其中的重要问题。在此人口结构背景下,系统分析农村
稳定的筹资才能有稳定的收入,筹资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的基础,而基本医疗保险实际缴费率的高低更是筹资环节中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等数据测算发现,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职工医保)实际缴费率长期低于政策规定缴费率,且西部地区的实际缴费率明显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即使城镇职工医保的政策缴费率再高,而其实际缴费率上不去,城镇职工医保基金的收入始终无法得到保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促使农村人口向城市、青壮年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此同时,子女外出务工导致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农村留守老人的规模不断扩大,大量本应退出农业劳动的老人被迫承受着沉重的劳动负担,进而导致其健康状况恶化与晚年福利受损。在中国长期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下,农村老人无法同城市企事业单位离退休职工一样获取稳定的退休金
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环境安全管理的目标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幼师的工作提供保障。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幼儿园环境安全管理的不到位和多种因素的诱发,幼儿安全事故频发,如食物中毒、校车事故和虐童现象等。国家通过颁布实施系列的政策法规,保障幼儿的在园安全,但政策法规的落实不彻底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且关于幼儿
学位
当前由于以下原因使得农民工面临较大的失业风险:第一,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使得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低于城镇居民;第二,经济增速放缓,使得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加大;第三,产业结构升级使得农民工失业可能性加大;第四,农民工本身就业稳定性较弱。  为了降低农民工的失业风险,本文从人力资本理论、托达罗模型、结构性失业理论、摩擦性失业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的角度出发:一、研究受教育年限对失业风险的影响;二、研究非政府
学位
棚户区改造是中央力推的城市化工程,在地方财政压力大、中央加强债务管理的背景下,创新融资体制机制是实现未来棚改可持续性推进的重要环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是地方政府棚改项目的需要。棚户区改造的指标任务、中央政府的债务管理、地方财力紧张的三重压力下,中央政府开口子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这为地方政府提供了融资契机。而当前地方政府已经陷入比较尴尬的局面:一方面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