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建立一种用于鉴别恶性胸腔积液和良性胸腔积液的评分系统,并验证其预测诊断价值,以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310例胸腔积液患者,均通过内科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取活检送病理检查或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病原学等检查明确病因,并且均通过行胸腔穿刺术获得胸腔积液。按诊断标准分为恶性胸腔积液组和良性胸腔积液组。收集患者临床、影像学和实验室数据,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一种用于鉴别恶性胸腔积液和良性胸腔积液的评分系统,并验证其预测诊断价值,以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310例胸腔积液患者,均通过内科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取活检送病理检查或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病原学等检查明确病因,并且均通过行胸腔穿刺术获得胸腔积液。按诊断标准分为恶性胸腔积液组和良性胸腔积液组。收集患者临床、影像学和实验室数据,根据参考值范围将各指标转换为类别变量,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计算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对AUC>0.6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建立恶性胸腔积液诊断评分系统,通过绘制ROC曲线,验证其预测诊断价值。结果:1.310名胸腔积液患者被纳入本研究中。其中,恶性胸腔积液组138例,患者年龄分布不服从正态分布,中位数为67.5岁,四分位数间距为15.5岁;男性78例(56.4%),女性60例(43.6%);肺癌胸膜转移98例(71.04%),恶性胸膜间皮瘤16例(11.6%),消化道肿瘤11例(8.0%),乳腺癌9例(6.5%),血液系统肿瘤2例(1.4%),绒毛膜癌1例(0.7%),黑色素瘤1例(0.7%)。良性胸腔积液组172例,患者年龄分布不服从正态分布,中位数为68岁,四分位数间距为22岁;男性113例(65.7%),女性59例(34.3%);肺炎旁胸腔积液76例(44.2%),结核性胸腔积液36例(20.9%),心力衰竭36例(20.9%),低蛋白血症15例(8.7%),肝硬化3例(1.7%),肾病综合征3例(1.7%),脓胸2例(1.2%),肺栓塞1例(0.6%)。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两组患者年龄,P=0.900>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热(P=0.000)、吸烟指数(P=0.000)、胸水单双侧(P=0.026)、血清CEA(P=0.000)、血清SCC(P=0.012)、血清NSE(P=0.016)、血清D-二聚体(P=0.000)、血清FDP(P=0.045)、血清ESR(P=0.009)、血清CRP(P=0.001)、胸水LDH(P=0.000)、胸水ADA(P=0.000)与恶性胸腔积液的发生相关。3.ROC曲线下面积:发热(AUC=0.630),吸烟指数(AUC=0.604),血清CEA(AUC=0.636),血清D-二聚体(AUC=0.628),血清CRP(AUC=0.602),胸水LDH(AUC=0.622),胸水ADA(AUC=0.685),共7个指标AUC>0.6。4.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热(P=0.032)、血清CEA(P=0.000)、血清D-二聚体(P=0.003)、血清CRP(P=0.018)、胸水LDH(P=0.014)、胸水ADA(P=0.000),共6个变量是MP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并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5.本研究评分系统由发热(-1分),血清CEA(2分),血清D-二聚体(2分),血清CRP(-1分),胸水LDH(1分),胸水ADA(-3分)组成。6.本研究评分系统鉴别恶性胸腔积液灵敏度为90.4%,特异度为70.0%,阳性预测值为78.0%,阴性预测值为86.1%。结论:1.血清CEA、血清D-二聚体、胸水LDH是恶性胸腔积液发生的危险因素;发热、血清CRP、胸水ADA是恶性胸腔积液发生的保护因素。2.本研究评分系统在区分恶性胸腔积液和良性胸腔积液方面有良好的诊断性能,是一种易获得、创伤小、花费低、可推广的诊断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和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以期为临床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院的147例AIH和PBC患者,其中AIH63例,PBC84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结果、临床症状及并发症,比较和分析二者的差异。结果:AIH与PBC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临床症状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
研究背景:克罗恩病(CD)是炎症性肠病(IBD)的一种类型。21世纪以来,CD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升高。大部分CD患者可能会发生肠道狭窄、穿孔、脓肿等并发症,而需要手术治疗。在出现不可逆性肠道损害前,有效治疗CD相当重要。CD的升阶梯疗法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逐步使用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无效或治疗失败后再给予生物制剂。虽然此方案成本较低,对部分CD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也可能
目的:系统评价小剂量聚乙二醇加抗坏血酸与标准量聚乙二醇作为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功效。方法:全面检索在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Embase、维普等数据库收录的有关小剂量聚乙二醇加抗坏血酸与标准量聚乙二醇作为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中英文文献,时间限制为自建库至2020年9月,对其进行数据提取及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和发表偏倚检验。结果:对初步检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的粪便培养及尿液培养结果,研究肠道菌群失调及尿路细菌感染对PBC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期为辅助治疗PBC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PBC患者58例和健康对照58例,收集PBC患者及对照组的尿、便培养结果及免疫功能,PBC患者中先分为早期、中晚期两组,观察PBC疾病进展与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尿、便培养结果各自分组,分析PBC中细菌感染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的临床特征、焦虑和抑郁的发病情况,及焦虑、抑郁与疾病严重程度是否具有相关性,即初步研究UC患者的一般临床特点,以及焦虑、抑郁在UC患者中是否存在,且是否与其分度相关,并探究焦虑、抑郁与UC的发病的之间可能涉及到的机制问题,为明确UC的危险因素及在临床中的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太原市山西医
“新经济”形势下,要求经济从增长速度到增长质量转变,而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则是这一转变的重要推动力。本文利用2012-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质量对投资效率具有正向作用,且制度环境较高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质量对投资效率的正向影响越显著;融资约束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质量与投资效率之间发挥中介传导作用。本文研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不同分期的免疫学特点,探究PBC患者免疫功能变化与肝损害的相关性,为疾病的诊治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到2021年1月31日期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57例PBC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病理和临床分期(Harada方法)将57例病人分为PBC Ⅰ期(6例)、Ⅱ期(20例)、Ⅲ期(12例)、Ⅳ期(19例),并选择我院同期收治的23例性别、
目的:比较药物性肝损伤-胆汁淤积型的肝胆生化指标的特点,并进行ROC曲线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7月因药物性肝损伤(DILI)、胆总管结石(CBDS)或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相关性的胆汁淤积而入住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病例资料,总共135例,分为3组,记录每组的肝胆生化指标ALT、AST、TBil、TBA、GGT、ALP和5-NT。最后运用SPSS25软件,进行正态性检验
目的:探索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早期肝胆生化应答。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13年3月至2019年9月初诊PBC住院患者,依据Child-Pugh(C-P)评分,分A组、B组和C组,组内再分服药前和后组。参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纳入70例,A组24例,B组22例,C组24例。记录PBC患者UDCA治疗3-4周的前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酰胺转酞酶(GGT)、天
目的:通过宏基因组测序,明确肝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肠道菌群特点;探讨肝硬化患者肌量减少组与肌量正常组在不同水平的的菌群相对丰度及其有意义的菌群,为进一步改善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提供线索和理论依据。方法:我们对2019年4月~2019年10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住院的60例肝硬化患者和同期30例健康者进行了研究,收集肝硬化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凝血功能等指标,根据L3 SMI将肝硬化患者分为肌量减少组2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