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益类事业单位主要承担着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职责,是我国事业单位中十分重要的组织类型之一,组织纷繁复杂,员工队伍庞大。我国的公益类事业单位大多都由政府出资设立的,大多数的公益类事业单位也沿用或者借鉴了行政机关的人事管理模式,政府直接或间接管理。原有的公益类事业单位运行模式和薪酬体系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之后,已经不相适应,公益类事业单位的积弊显现出来。存在严重的人浮于事的情况,工作效率低下、缺乏社会有效的监督、服务意识差等问题表现出来,严重制约了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严重妨碍了公益类事业单位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升服务能力,公共需求增长和公共物品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出来。2011年以来,我国加快推行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就是为了要想办法解决事业单位中存在的工资制度的问题,绩效工资改革是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现阶段仍在逐步向深度改革推进。本论文根据自2009年开始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和2011年开始推进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宏观背景,以北京市G单位为案例对公益类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改革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讨论。首先对我国公益类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情况、人事制度改革、工资制度改革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梳理,明确改革的背景和方向。目前我国公益类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模式长期参照政机关的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模式执行。本文主要研究公益类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需要对我国事业单位尤其是公益类事业单位进行梳理,对我国的公益类事业单位薪酬体系改革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为公益类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的确定方向和目标。其次是结合公益类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目前开展的情况,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以北京市某公益类事业单位G单位为例,对该单位岗位绩效工资的实施情况以及取得的成绩进行分析,拓展思路,找出公益类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实施过程和相关制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试图找出科学合理的改革的路径。本文结合G单位的情况,提出下一步推进G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方案以及保障措施,试图通过本论文的研究为推进公益类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平稳推进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G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整体考虑,将G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和以及部门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全部结合起来,全面的考核体系有助于G单位以推进绩效工资改革为契机,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以往绩效工资发放平均主义的色彩,提高单位绩效,改善文化氛围,提高社会效益。本文还认为尽管公益类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困难重重,但是只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认真地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全方面的观察和思考,开阔眼界,我国公益类事业单位通过绩效工资改革后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