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成了当下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农村低水平均衡是指打工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反哺农村力度增大,农村经济水平普遍提高,但是农村养老水平并没有显著提高。农村家庭经济积累更大比例用于支付子代婚姻成本和阶层竞争成本,在家庭财富分配方面,主要向子代倾斜,从而导致养老水平依然处于一个满足基本温饱状态的低水平反馈状态。本文首先从村庄概况和物质供养、生活照料及精神慰藉论述了农村低水平均衡养老的表现。其次,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农村低水平均衡养老出现的原因。再次,本文结合现状与原因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农村低水平均衡养老产生的影响。最后,本文总结并适当的展望了养老的新秩序和新趋势。笔者通过对关中地区A村的调研,关中农村养老现在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笔者从家庭机制、国家政策支持和村庄公共规范的衰退这一角度进行了原因分析。家庭机制包括生产和资源再分配,生产主要指家庭的生计模式;关中农村家庭资源再分配主要涉及婚姻成本和阶层流动、城镇化两个方面。关中农村家庭的生计模式主要是“半工半耕”,即年轻的子代外出务工,由老人在家务农和照看孙代;这种生计模式所能获取的资源是相对较少的。而在家庭资源再分配时,子代导向的家庭伦理使得父代倾向将资源分配给子代,而随着子代婚姻成本的不断上升,阶层竞争愈发激烈,使得子代需求的资源越来越多,分配给父代的资源越来越少,老人养老的物质资紧张,养老水平下降。从国家政策来看,正是由于国家资源的丰富使得关中的本来匮乏的物质养老水平保持在了低水平均衡的状态。最后,由于村庄的公共性衰退,村庄中养老规范衰落,使得关中养老来自家庭的物质支持进一步减少。而这种低水平均衡的养老也影响了代际关系和“孝道”观念,最终导致老年贫困现象的产生。从代际关系来看,随着子代在家庭中地位的提升,儿媳在家庭中的权力上升,使得老人的权威不断下降,老人地位边缘化。“孝道”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养儿防老”受到冲击,儿子的养老责任开始缩减,女儿参与到养老中来,养老主体多元化。最后,本文最终对于当下关中农村养老产生的新变化进行总结讨论,并提出关中农村养老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