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创新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但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与美国、日本等传统科技强国相比,还显得比较低。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是金融体系的主导力量,五大行的市场垄断力较高,银行业的市场竞争不充分,企业在进行研发创新活动时面临比较严重的融资约束现象。但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我国银行业的竞争程度明显增加,这是否有效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又是什么?如何评估?本文拟对此展开研究。在理论方面,本文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银行业竞争对企业创新具有促进作用的假设,并提出缓解融资约束和改善资源配置是两个可能的微观机制。当银行业竞争程度增加时,银行会降低预期收益率及保本贷款额,使得信贷供应得到改善,信贷成本降低,从而缓解了企业研发活动所面临的融资约束。此外,银行还会重视对贷款项目的甄别、评估,改善资源配置,使贷款更多地流向好的研发项目和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在评估方法上,本文将2007-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数据样本,建立计量模型,实证探究了我国银行业竞争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和相应的微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银行业竞争会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更进一步,文章发现,银行业竞争程度的增加使得企业进行研发投入时对现金流的敏感性降低,缓解融资约束是银行业促进企业创新产出的一种机制。但是,实证结果显示银行业竞争并未改善银行的资源配置,引导资金流向创新能力强的企业。采用工具变量回归纠正内生性偏差,采用多个替代性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成立。本文的可能贡献一,从研发投入、创新产出两个维度衡量了企业创新,较为全面地考察了银行业竞争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二,探究了银行业竞争促进企业创新的微观机制,从而对研究银行业竞争与企业创新的文献做出了补充。另外,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我国未来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和优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性和参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