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与学生是教育的两个核心要素。近年来,在英语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重要变化,即人们越来越多地把注意力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课堂教学由学生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目标由注重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转变为提高交际能力与提高阅读能力并重。为适应这种变化,任务型教学法应运而生。任务型教学法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把英语作为一种技能去教,而不是仅仅把它当作一门知识去教。任务型教学法问世后,不少应用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任务型教学法正在成为一种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目前,国内一些教师尤其是高中英语教师还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任务型教学法。一些教师认为,任务型英语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有好处,而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用处不大。同时,我国的大学入学考试仍以阅读为主,因此这些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授阅读课。这种做法不利于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也不符合《英语课程标准》的宗旨。因此笔者认为,研究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是完全有必要的,它将有助于更多的中学英语教师了解该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将之运用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本文共六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论文的框架、内容要点和本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本章详列了有关专家关于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如克拉申的输入理论)、任务相关因素、任务选择及其影响、任务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如真实性原则、形式功能原则和在学中做的原则等),介绍了Willis的任务执行模式(包括前任务、任务环和语言知识要点三个环节)。同时,用批判的眼光论述了传统的3P(呈现、训练和产出)教学模式的不足,该模式虽然有助于学生语言知识的提高,但却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不利于英语教学。综合分析后,笔者给“任务”定义为:学习者在使用目的语中以意义为核心、达到学习目标的活动。笔者提倡在阅读课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第三章是实验及数据采集。本论文的目的是为了验证任务型英语教学法在高中阅读课中的有效性,证明此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实验对象是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两个班的学生,实验班(5班)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对照班(7班)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时间是2006-2007学年的第一学期。实验开始前对两个班分别进行了前测,并将成绩进行数据采集。5个月即实验结束后又对两个班分别进行了后测,并将成绩进行数据采集。同时呈现了两个不同教学法的课例。第四章是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后测成绩的比较、分析以及对问卷结果和课堂教学实践的分析,得出以下结果: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经过任务型阅读培训后,阅读速度明显提高,由原来的每分钟50个词提高到每分钟70个词,阅读理解测试成绩的平均分提高了6.05分。从调查问卷的结果及课堂表现看,学生对英语课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明显提高。这说明只要课堂任务设计合理,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上是可以有效运用的,从而得出这一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是可行、有效的。第五、六章是发现、建议和结论。任务型教学法有很多优点,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综合能力等,笔者认为应当在教学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并提出了一些实施任务型教学的建议,如: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科学、合理的分组;资源的共享等等,以供有兴趣做进一步研究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