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外逃问题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li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学者们开创了几代货币危机理论,从某种程度上解释了发展中国家大量资本流入和较大规模的资本外逃并存的现象(特别是在那些处于危机前夕的发展中国家中,这种现象往往更为明显)。但是已有的理论却无法满意的解释中国在同时期发生的现象,已有的研究认为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存在较严重的资本外逃,却没有发生危机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在这期间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总体稳定;第二,中国的资本市场没有开放。但实际上中国的资本市场正在趋向开放,如果宏观经济受到了突然冲击,资本外逃可能引起中国经济的严重动荡。同时,长期的、大规模的资本外逃还可能造成人力资本的同时流出、私人债务公共化等现象。所以,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中国资本外逃现象的成因、影响因素和影响路径,以尽量避免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本文使用了逻辑推理、经验数据分析、数理和博弈分析、计量实证分析等方法,对中国资本外逃现象的特征、规模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深入探讨了现阶段中国特定的经济环境下,几个主要影响因素对资本外逃的影响路径和从根本上减少资本外逃的方法。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导论。第二章主要分析中国资本外逃现象的核心特征,估算其规模,并分析指导人们实施资本外逃的微观思维基础。第三章对引起中国资本外逃的经济因素进行分析。第四章讨论转型经济和制度变迁对资本外逃的影响。第五章探讨了几种政府政策与资本外逃的关系和相互影响机制。第四、第五章都是对非经济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前者侧重制度性因素,后者侧重政策性因素。在此基础上,第六章对全文的结论进行了归纳,并对相关的政策含义进行了总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 1、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使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明确了资本外逃的核心特征。凭借这个特征,我们可以更清晰的区别“资本外逃”、“资本外流”、“对外投资”等有关概念。以此为依据,对以往的资本外逃规模估计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对近20年来的中国资本外逃规模进行了估算。 2、通过逻辑推理和数理模型的推导,描述了可能影响资本外逃的各种经济因素和影响路径。并采取实证分析方法,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在本文考察期间,以往研究所考虑到的经济因素中,只有财政赤字的变化是资本外逃发生和变化的显著原因。而其它的经济因素的影响则不显著。 3、本文通过数理和博弈模型,分别从制度变迁和政府政策两个角度,对影响资本外逃的非经济因素及其影响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制度变迁和政府的某些政策及其变化,都会引起资本外逃及其规模的变化。同时还比较明确地论述了以上各个因素与资本外逃的相互影响机制。在一些条件下,政府的某些政策可能难以产生预期的效果,比如资本管制政策和对国内非法经济活动的打击,最终会因经济体内部因素的制约,而与政府的预期目标大相径庭。同时,经过经验数据分析和计量分析,我们发现与中国转型经济紧密相关的国内非国有经济和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也对资本外逃有着重大的影响。 4、本文使用经验数据和一些具体的案例,描述了我国资本外逃的几条典型渠道。其中重点描述了两种渠道,第一是基于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外流渠道。第二是基于国际贸易、通过经常帐户实现外逃的渠道。
其他文献
针对飞行器平尾舵机伺服系统比例校正控制的不足,设计了神经网络二自由度PID控制器.将该控制器应用于舵机伺服系统并进行了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神经网络二自由度PID控制器
中国是豆类的故乡,我国人民栽培大豆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因此,在豆类的包装设计中,既要使豆类包装设计有优美的外表展示,又要突出豆类包装设计的文化特征。只有这样,才能使我
自欧文.费雪1906年提出人力资本概念以来,人力资本理论已受到现代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G.S.贝尔克、库兹涅茨、舒尔茨等五位经济学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由于受时代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虽然毛泽东、邓小平没有直接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概念,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包含了丰富的人力资本思想。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从政治的角度阐述的关于干部任用、教育、培养、培训等内容,实际上隐含
桃汁中的PPO是耐高压的酶,200~500MPa的压力处理使果汁中PPO活力逐渐降低,但降低幅度不大,400MPa的压力对PPO有激活作用.高于600MPa的压力,失活PPO的效果开始显著.VC在500MPa
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又一轮过热。其中呈现出来的许多特点是传统经济理论难以解释的。首先,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对投资过热的遏制作用是有限的;其次,单纯依靠经济手段进行间接调控效果并不理想,行政调控更为有效;第三,过热是一种局部现象,并非整体性过热。从本质上讲,企业投资是一种要素需求行为。本文拟从要素需求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传统要素需求理论认为企业敏感于价格变量,而
本文对宏观紧缩背景下的居民消费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在当前经济紧缩的环境中,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公共福利水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农民生活的后顾之忧,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