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学者们开创了几代货币危机理论,从某种程度上解释了发展中国家大量资本流入和较大规模的资本外逃并存的现象(特别是在那些处于危机前夕的发展中国家中,这种现象往往更为明显)。但是已有的理论却无法满意的解释中国在同时期发生的现象,已有的研究认为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存在较严重的资本外逃,却没有发生危机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在这期间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总体稳定;第二,中国的资本市场没有开放。但实际上中国的资本市场正在趋向开放,如果宏观经济受到了突然冲击,资本外逃可能引起中国经济的严重动荡。同时,长期的、大规模的资本外逃还可能造成人力资本的同时流出、私人债务公共化等现象。所以,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中国资本外逃现象的成因、影响因素和影响路径,以尽量避免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本文使用了逻辑推理、经验数据分析、数理和博弈分析、计量实证分析等方法,对中国资本外逃现象的特征、规模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深入探讨了现阶段中国特定的经济环境下,几个主要影响因素对资本外逃的影响路径和从根本上减少资本外逃的方法。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导论。第二章主要分析中国资本外逃现象的核心特征,估算其规模,并分析指导人们实施资本外逃的微观思维基础。第三章对引起中国资本外逃的经济因素进行分析。第四章讨论转型经济和制度变迁对资本外逃的影响。第五章探讨了几种政府政策与资本外逃的关系和相互影响机制。第四、第五章都是对非经济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前者侧重制度性因素,后者侧重政策性因素。在此基础上,第六章对全文的结论进行了归纳,并对相关的政策含义进行了总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
1、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使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明确了资本外逃的核心特征。凭借这个特征,我们可以更清晰的区别“资本外逃”、“资本外流”、“对外投资”等有关概念。以此为依据,对以往的资本外逃规模估计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对近20年来的中国资本外逃规模进行了估算。
2、通过逻辑推理和数理模型的推导,描述了可能影响资本外逃的各种经济因素和影响路径。并采取实证分析方法,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在本文考察期间,以往研究所考虑到的经济因素中,只有财政赤字的变化是资本外逃发生和变化的显著原因。而其它的经济因素的影响则不显著。
3、本文通过数理和博弈模型,分别从制度变迁和政府政策两个角度,对影响资本外逃的非经济因素及其影响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制度变迁和政府的某些政策及其变化,都会引起资本外逃及其规模的变化。同时还比较明确地论述了以上各个因素与资本外逃的相互影响机制。在一些条件下,政府的某些政策可能难以产生预期的效果,比如资本管制政策和对国内非法经济活动的打击,最终会因经济体内部因素的制约,而与政府的预期目标大相径庭。同时,经过经验数据分析和计量分析,我们发现与中国转型经济紧密相关的国内非国有经济和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也对资本外逃有着重大的影响。
4、本文使用经验数据和一些具体的案例,描述了我国资本外逃的几条典型渠道。其中重点描述了两种渠道,第一是基于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外流渠道。第二是基于国际贸易、通过经常帐户实现外逃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