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火针疗法治疗失眠(心肾不交型)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本疗法的推广提供临床依据,提供一套有效的火针治疗失眠(心肾不交型)的解决方案。方法:利用SPSS22.0软件产生随机数字,应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方法,将合格受试者以1:1的比例分配到治疗组(火针+常规针刺组)与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并进行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成果:1.基线比较:治疗前治疗组(火针+常规针刺组)与对照组(常规针刺组)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程、PSQI总分、SAS量表总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火针+常规针刺组)与对照组(常规针刺组)两者之间可以进行分析比较。2.PQSI评分量表总分:治疗组(火针+常规针刺组)与对照组(常规针刺组)经过4周治疗后,将治疗组(火针+常规针刺组)与对照组(常规针刺组)PSQI总分治疗之前与之后的差值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火针+常规针刺组)与对照组(常规针刺组)两种方法均可改善失眠(心肾不交型)患者的PSQI总分,且治疗组(火针+常规针刺组)在改善PQSI总分方面比对照组(常规针刺组)优越。3.SAS评分:经过4周治疗后,将治疗组(火针+常规针刺组)与对照组(常规针刺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SAS总分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火针+常规针刺组)与对照组(常规针刺组)两种方法均可改善失眠(心肾不交型)患者的SAS评分,且治疗组(火针+常规针刺组)比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在改善失眠(心肾不交型)患者的SAS评分方面更有优势。4.临床疗效:经过4周的临床治疗后,对治疗组(火针+常规针刺组)及对照组(常规针刺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总疗效进行对比。治疗组患者经过火针+常规针刺治疗后,33例失眠(心肾不交型)患者的临床疗效评定中有6例符合痊愈,15例符合显效,达到有效水平有8例,其中4例的临床总疗效被评定为无效,可见治疗组(火针+常规针刺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7.9%;对照组接受常规针刺治疗后,33例失眠(心肾不交型)患者的临床疗效评定中仅有3例符合痊愈,9例符合显效,有效的多达数13例,经治疗后被评定为无效有8例,对照组(常规针刺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5.8%。两组临床总疗效采取非参数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经过4周治疗后,治疗组(火针+常规针刺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比对照组(常规针刺组)的高。说明火针疗法对于治疗失眠(心肾不交型)的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比常规针刺有优势。结论:治疗组(火针+常规针刺组)与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对于治疗失眠(心肾不交型)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总体而言,治疗组(火针+常规针刺组)的临床总疗效比对照组(常规针刺组)的高;且对于改善失眠(心肾不交型)患者的睡眠情况和焦虑症状方面,火针疗法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法,故火针疗法是治疗失眠(心肾不交型)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