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并应用“父母学堂”初产妇产后健康教育模式,评价实施效果,验证该模式的实施能满足初产妇产后健康教育需求,提高初产妇母婴护理能力,促进母婴健康。方法:本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编制与应用“初产妇产后健康教育需求问卷调查表”。初步建立初产妇产后健康教育需求表,调查某医院产科48例住院初产妇对产后健康教育内容、方式、时间方面的需求,最终确定初产妇产后健康教育需求。第二部分为:通过前期的调查结果及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初步构建“父母学堂”初产妇产后健康教育模式。第三部分为:实践与评价“父母学堂”初产妇产后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效果。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4月1日~2018年9月30日某医院产科的132例产后住院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三病区产后初产妇为对照组,四病区产后初产妇为试验组,每组各66例,干预时间为6个月。对照组初产妇产后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初产妇产后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父母学堂”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分别在出院前采用《初产妇产后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产褥期母婴护理知识调查问卷》、《产褥期母婴护理技能考核表》、《产科护理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问卷》及出院后42天门诊复查时调查产后42天纯母乳喂养率、初产妇产后42天子宫复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新生儿出生后42天体格发育及疾病发生情况几个维度进行评价,分析“父母学堂”初产妇产后健康教育模式对于产后初产妇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1.初产妇产后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初产妇希望产后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多样化,主要包括:“父母学堂”互动式集体授课、宣传页或健康教育处方、口头宣教等,但以“父母学堂”健康教育需求比例最多。2.两组初产妇产褥期母婴护理知识掌握情况的比较显示,试验组掌握度为98.48%,对照组掌握度为6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3.两组初产妇住院护理健康教育满意度得分的比较显示,试验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满意度为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4.两组初产妇产褥期母婴护理技能掌握情况的比较显示,试验组技能掌握度为98.48%,对照组技能掌握度为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5.两组初产妇产后42天纯母乳喂养率情况的比较显示,试验组纯母乳喂养率为95.45%,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为57.58%,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6.两组初产妇产后42天子宫复旧情况比较显示,试验组初产妇产后恶露时间为(25±2.4)天,产后42天子宫三径之和为(13.6±1.3)mm;对照组初产妇产后恶露时间为(27±2.5)天,产后42天子宫三径之和为(15.4±1.2)mm,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7.两组初产妇产后42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显示,试验组乳管堵塞发生率为7.58%,对照组乳管堵塞发生率为2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8.两组新生儿出生后42天体格发育情况比较显示,试验组体重、身长的发育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9.两组新生儿出生后42天疾病发生率的比较显示,试验组红臀、脐部愈合不良发生率为7.58%和1.52%;对照组红臀、脐部愈合不良发生率为34.85%和15.1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其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1.编制的“初产妇产后健康教育需求问卷调查表”能够较好的反应初产妇对产后健康教育在内容、方式及时间上的需求。2.构建的“父母学堂”初产妇产后健康教育模式能够较好的适用于产后初产妇。通过实施“父母学堂”初产妇产后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产后初产妇的母婴护理知识及技能、提高产后42天纯母乳喂养率、提高产后健康教育服务满意度、降低产褥期妇女不良反应及新生儿疾病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