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管理会计实践经历了时代变迁、体制改革和新经济环境挑战等。如何有效评价计划经济时期的特色管理会计,或者有效评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引进西方管理会计理论与经验快速发展的管理会计,尤其是如何评价当前扑面而来的新经济技术和管理需求挑战下的未来我国管理会计,将成为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都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
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的国内外文献涉及到工具绩效评价、整体绩效评价和战略事业的发展评价的多个领域。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论文提出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的概念和组成内容。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基于能力观视角的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的内在关系:(1)比较了资产观、资源观和能力观三种评价模式,认为能力观评价模式最符合现代新经济发展趋势;(2)通过预算管理工具对动态能力观诠释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的合理性进行了实证检验;(3)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三维能力发挥作用的过程机理;(4)从非正式视角考察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的改进逻辑,证明管理会计非正式控制的存在性和对正式控制的互补效应;(5)在前面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管理会计非正式控制与正式控制的匹配关系,基于样本企业不同生命周期对上述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
本论文的创新主要有:(1)比较了资产观、资源观和能力观理论,论证了能力观视角MA有效性评价理论是符合现代MA发展趋势和要求;(2)基于能力观理论,论证了MA三维能力结构和MA非正式与正式控制的匹配关系,完善了MA有效性评价和改进的内在逻辑;(3)在能力观理论下,提出了MA有效性评价双重属性的要求,提升了有效性评价功效;(4)梳理并界定了MA有效性评价概念和外延,为MA绩效问题做了基础理论的工作。研究结论有助于评价管理会计有效性转向能力视角的探索;有助于探析我国高科技企业管理会计能力的形成效应;在我国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和规范建设中,关注管理会计正式工具功效性的同时,不能忽略非正式控制以及两者相互作用效应,更不能忽视环境变化对工具背后能力转换的要求。
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的国内外文献涉及到工具绩效评价、整体绩效评价和战略事业的发展评价的多个领域。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论文提出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的概念和组成内容。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基于能力观视角的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的内在关系:(1)比较了资产观、资源观和能力观三种评价模式,认为能力观评价模式最符合现代新经济发展趋势;(2)通过预算管理工具对动态能力观诠释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的合理性进行了实证检验;(3)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三维能力发挥作用的过程机理;(4)从非正式视角考察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的改进逻辑,证明管理会计非正式控制的存在性和对正式控制的互补效应;(5)在前面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管理会计非正式控制与正式控制的匹配关系,基于样本企业不同生命周期对上述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
本论文的创新主要有:(1)比较了资产观、资源观和能力观理论,论证了能力观视角MA有效性评价理论是符合现代MA发展趋势和要求;(2)基于能力观理论,论证了MA三维能力结构和MA非正式与正式控制的匹配关系,完善了MA有效性评价和改进的内在逻辑;(3)在能力观理论下,提出了MA有效性评价双重属性的要求,提升了有效性评价功效;(4)梳理并界定了MA有效性评价概念和外延,为MA绩效问题做了基础理论的工作。研究结论有助于评价管理会计有效性转向能力视角的探索;有助于探析我国高科技企业管理会计能力的形成效应;在我国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和规范建设中,关注管理会计正式工具功效性的同时,不能忽略非正式控制以及两者相互作用效应,更不能忽视环境变化对工具背后能力转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