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研究,全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构成分析;第二部分:职业紫外线暴露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第三部分:维生素D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风险的关系;第四部分: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与单用CHOP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研究;第五部分:中期FDG PET/CT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预后价值。第一部分主要总结了201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290例(63.9%),女性729例(36.1%),男女比例为1.77:1。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平均年龄53.9,中位数56岁。NHL中最常见的亚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47.5%。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III期及IV期占90%左右。第二部分首次采用Meta分析探讨职业紫外线暴露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风险的关系,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因仍不清楚。一些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农药接触史、长期使用免疫系统抑制药物、某些病毒和细菌感染如艾滋病毒和EB病毒等。本部分研究首次采用Meta分析的方式探讨职业紫外线暴露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风险的关系,我们的Meta分析数据显示职业紫外线暴露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无关。第三部分首次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维生素D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风险的关系,维生素D在体内通过UV-B途径在皮肤内形成。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较高的体内维生素D水平不是NHL或者NHL常见亚型的保护因素。阳光暴露与NHL发病负相关的机制应该从其他途径寻找证据。第四部分比较了R-CHOP与CHOP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差异。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与单用CHOP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其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有显著提高。GCB组较NON-GCB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有较好的趋势,但统计学差异不明显。化疗能使HBsAg阳性组和HBsAg阴性组患者肝炎发生率增加。无论在HBsAg阳性组还是HBsAg阴性组中,利妥昔单抗均能增加化疗中肝炎的发生率,然而阳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阴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五部分研究中,选取了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意见的关于中期PET-CT的不同SUV值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价值判定。本研究显示化疗中期PET-CT能够一定程度上预测患者预后,然而,若想依据中期PET-CT结果指导后期化疗方案的选择尚有待大样本研究来提供更加确凿的证据。第一部分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构成分析中文摘要目的根据国际卫生组织(2008版)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了解我院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病理类型及分布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2019例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诊断、免疫分型,依据国际卫生组织(2008版)分类标准分类诊断,并作总结分析。结果201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男性1290例(63.9%),女性729例(36.1%),男女比例为1.77:1。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平均年龄53.9,中位数56岁。NHL中最常见的亚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47.5%。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III期及IV期占90%左右。我院NHL患者地区分布上以杭州、绍兴、台州和金华居多。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中老年人。DLBCL是NHL的最常见类型。第二部分职业紫外线暴露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中文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职业紫外线暴露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ISI 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获得相关文献。纳入以相对危险度或风险比及95%置信区间评价职业紫外线暴露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项病例-对照研究,1项队列研究。通过Meta分析,合并后OR显示职业紫外线暴露与NHL发病风险无统计学差异,OR为1.15(95%CI:0.99,1.32;I2=44.4%)。NHL常见亚型的发病率与职业紫外线暴露,也无相关。T-NHL发病率与职业紫外线暴露OR:1.16,(95%CI:0.90,1.50), B-NHL的OR:0.79,(95%CI:0.61,1.02)。CLL的OR:1.13,(95%CI:0.96,1.34).男性OR值为1.25,(95%CI:0.95,1.64)。女性OR值为1.49,(95%CI:0.99,2.25)。均未显示职业紫外线暴露与NHL相关。结论本研究未发现职业紫外线暴露与NHL或者NHL常见亚型发病相关,另外,性别特异性检测也未发现2者相关。第三部分维生素D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中文摘要目的通过收集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数据,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维生素D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ISI 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获得相关文献。纳入以相对危险度/比值比及95%置信区间评价维生素D水平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风险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或者剂量.反映关系线性回归模型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项研究(8项病例.对照、4项队列研究)。通过Meta分析,体内维生素D水平含量最高的组与维生素Dl水平含量最低组相比,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风险为1.01(0.88,1.15;异质性:I2=43.2%)。发生NHL常见亚型的风险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05(0.86,1.28);滤泡性淋巴瘤(FL)1.03(0.80,1.33);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SLL/CLL)0.92(0.60,1.41);T细胞淋巴瘤1.36(0.76,2.45)。剂量-反映关系线性回归模型也得出同样的结果(P=0.197)。结论较高的体内维生素D水平不是NHL或者NHL常见亚型的保护因素。第四部分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与单用CHOP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研究中文摘要目的比较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与单用CHOP台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和生存率。探讨利妥昔单抗对HBsAg阳性组和HBsAg阴性组患者化疗中肝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DLBCL患者总共702例。筛选资料相对较完整的病例共377例。根据患者接受CHOP方案或RCHOP方案化疗分为2组,比较两组间疗效和生存率的差异。并根据HBsAg检测结果分为HBsAg阳性组及HBsAg阴性组,比较2组间不同化疗方案下肝炎发生率。结果CHOP治疗组151例,RCHOP治疗组226例。CHOP组获得完全缓解62例,获得部分缓解45例,总有效率70.9%;RCHOP组获得完全缓解136例,获得部分缓解55例,总有效率84.1%。RCHOP组比CHOP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均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003,P=0.0014)。R-CHOP组和CHOP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4士4.0%和56.9±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1.7士5.2%和39.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亚组分析中,其中GCB组(生发中心型)66例,NON-GCB组(非生发中心型)184例,GCB组的5年总生存率有高于NON-GCB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2士4.2%vs70.6±8.4%; P=0.580); GCB组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有高于NON-GCB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6士5.8%vs54.1±7.8%;P=0.096)。化疗能使HBsAg阳性组和HBsAg阴性组患者肝炎发生率增加。HBsAg+组化疗前后肝炎发生率为17.7%vs39.2%, P=0.0027。HBsAg-组化疗前后肝炎发生率为4.4%vs30.1%,P<0.001。无论在HBsAg阳性组还是HBsAg阴性组中,利妥昔单抗均能增加化疗中肝炎的发生率(阳性组45.9%vs33.3%;阴性组34.7%vs20.0%),然而阳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2),阴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9)。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与单用CHOP治疗DLBCL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提高。GCB组较NON-GCB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有较好的趋势,但统计学差异不明显。化疗能使HBsAg阳性组和HBsAg阴性组患者肝炎发生率增加。无论在HBsAg阳性组还是HBsAg阴性组中,利妥昔单抗均能增加化疗中肝炎的发生率,然而阳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阴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五部分中期PET/CT检查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预后判断价值中文摘要目的探讨中期PET-CT检查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并总结了我院2008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37例DLBCL患者,这些患者均在接受化疗前及化疗2-4个疗程后进行PET-CT检查。根据化疗前PET-CT和中期PET-CT的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PET-CT阴性组与阳组。比较两组无进展生存率(PFS)及总生存率(OS)。结果根据化疗前和化疗中期PET-CT检查SUV值的变化,依据ΔSUVMAX≥70%,≥90%或绝对值减小3.2将中期PET/CT各自分成阴性,阳性2组。ΔSUVMAX≥70%时,阳性组和阴性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7.7±12.9%和64.1±1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2);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8.9±14.9%和76.0±1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0)。ΔSUVMAX≥90%时,阳性组和阴性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9.3±11.3%和80.0±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7.3±12.5%和88.9±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VMAX绝对值减小≥3.2时,阳性组和阴性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1.3±12.1%和85.7±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1.3±11.6%和83.1±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定义ΔSUVMAX≥90%或者SUVMAX绝对值减小≥3.2为PET(-)组,患者OS及PFS均较PET(+)组好,可用于预测患者预后。当定义ΔSUVMAX≥70%为PET(-)组,组间OS和PFS均无统计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