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体思维碰撞中学写细节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agao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学生的习作多是信马由缰,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因此,常常篇幅短小,语言偏于粗轮廓的白描,无论是写人还是写事,写景还是状物,都以写实为主,很少穿插情感、细节的描写。针对这样的习作状态,我尝试循着他们的初思维,引导他们从“粗放”走向“细致”,在前后语言的对比中,斟酌语言、结构的重要性,从而抛开急于求成的习作心理,潜心构思、酝酿,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习作来。
  一、广开言路,广泛收集思维碎片
  在习作之初,学生的头脑中总会蹦出一些与作文命题相关的事件、情节,甚至是其中的一个细节来。在习作指导课上,我总是将这份思维的碎片及时收集起来,通过即时分析,作为接下来教学的起点。因为学生的这些表达,非常准确地呈现了他们当下的思维状态,从这里出发,才最贴近他们的思维发展区。如在一次描写活动的习作课上,班上学生不约而同地提起了刚刚玩过的“赶猪跑”游戏,他们个个眉飞色舞,抢着表达着自己的记忆:“老师一声令下,我拿起棒子就开始顶,‘小猪’很快就向前面跑去了。我回头看一下对手,她总是将球顶出线,导致行程落下了很多。”“我拿棒敲打了它们一下,谁知它们跑得更加快了。好不容易把它追回来,轻轻推它们一下,它们又依偎在一起不动了。”“当时我想了个办法,先把前面的一只‘猪’赶几步,然后再回头来接另一只。老師说‘你就不怕赶着前面的,后面的自己溜走啊!你回头再来把这只赶上了,前面的大概又不知道跑到哪儿去了。’同学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学生的这些描述,很好地再现了当时活动的画面,对于勾起全班的记忆、再次涌起快乐的情感大有帮助。在他们发言时,我借助手机语音录入的功能,将他们的语言一一记录下来,而后转存到电脑中,通过多媒体投影出来。大家读着白板上呈现出来的刚才的发言,新的回忆又出来了。这样,一个个思维的碎片纷纷呈现,学生在互相启发,争相发言着,我则飞速思考着可以从哪些句子入手,指导写得更具体。
  二、斟酌推敲,发挥集体创作智慧
  待学生急切表达的欲望有所降低后,白板上已经有了大量的关于“赶猪跑”游戏的信息,整个活动场面基本能够展现出来了。我挑出几句稍作修改,请他们比较哪种说法更好一些:(1)“小猪”一点儿也不听话,撞来转去的,搞得我手忙脚乱。(2)尽管我小心加小心,“小猪”还是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一会儿跑到这里,一会儿跑到那里,一点也不听话。我手忙脚乱地一会儿拨拨这个,一会儿推推那个,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它们赶进了“圈”里。(3)只见他的两只“小猪”在大力驱赶下,调皮的本性完全暴露出来了,它们一会儿向东走走,一会儿向西转转,有时走着走着就加快了步伐,有时走走就落在了后面。对手左边一棒右边一竿地敲打他们,想让它们安静些。没想到,被敲打的小猪们反而更加调皮了,直跑出了线外,对手好不容易才把它们追回来。他吸取刚才的教训,试图减轻力度推着它们向前移。可两只小猪这时却又像泄了气一样,怎么也不肯挪窝儿。通过对比,学生很快发现“撞来转去”的样子有很多种,需要详细说清楚是怎么个撞法、怎么个转法。我提示他们可以像摄影师那样,将镜头不断对焦人物的表情、动作,然后给出一句供他们修改:他左推右挡,小猪们尽走“S”弯。眼看就要出道了,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唰”地拿出我手中的杆儿……学生很快采用慢镜头的方法进行了细致刻画,个性化的表达、幽默的话语将课堂推向了高潮。
  同样的方法,我又出示了一些缺少心理描写和有生动心理描写的句子、没有观众衬托和有观众衬托的句子,在一次次对比中,那些习作的基本技法都从他们自己的口中总结出来,运用起来,毫无平时教师牵着、引着的别扭。
  三、潜心构思,生成结构精巧习作
  经过了一番集体智慧的头脑风暴式创作,一幅幅详尽、有趣的画面呈现在大家面前。读着被不断推敲、润色的句子,学生又一次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我趁势引导:“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丰富的菜品了,是不是可以一起全部端上来呢?”有学生提出了“要有所选择,有重点地写”;有的说要“推己及人”,按从写自己到写别人的顺序,可以形成对比,总结经验;有的说可以先写别人怎么做的,自己又是怎么想的,设计了怎样的策略,然后怎么赶好“猪”的;还有的认为可以抓住三个典型的场面——我、对手、最厉害的一个同学进行详细描写,其他的都可以略写……一次次思维火花的迸出,都引来新的思考,新的构思。
  关于开头和结尾的讨论,学生则给出了先声夺人、环境烘托、倒叙激趣等构篇方式,平时所学的一系列方法此刻似乎都被激活了。在一番热烈的讨论之后,我再引导他们总结:小芳同学想写两人三足的游戏,可是她不知道怎样写才能更吸引人,你能给她一点建议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给出各种主意,刚才的手法被再一次激活、迁移、运用……
  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需要顺着学生学的方向,方能从容前进。课堂上的放手,其实就是给学生亲自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并在问题解决中形成新的能力。这样,学生所得到的才不会是僵硬的知识、技法,而是能够内化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随着电子阅读逐渐取代纸质阅读,我们也发现阅读正向着快餐化、碎片化发展,图片阅读不知不觉占据了我们的眼球和阅读世界。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读图时代”:一种对图像的崇拜正在让人们陷于感性主义和快乐原则的沉迷之中,读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是对“图片阅读”的无限趋近,却失去了对文字的耐心品味。  一、现状解析:“快感 节约”  毫无疑问,充斥我们眼帘的图文并茂的各类读物,直观形象,读来省时省力,就像考驾照时人
搭建阅读支架是课堂常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可以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刻认知,提升阅读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话题型支架、图表型支架、活动型支架以及综合型支架等几方面搭建阅读支架,以使学生在支架的助力下自主阅读,提升阅读的水平。  支架是指起支撑作用的构架,阅读支架即是学生阅读学习中的脚手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所学课文的特点为学生搭建适切的支架,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帮助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统编本教材充分体现这一理念,不仅增加“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内容,还在单元教学中增添了课外自读内容,目的是让课外阅读进入语文教学体系之中。但从当前学生的课外阅读来看,学生即便读了,也是草草了事。笔者以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一书为例,谈谈整本书的阅读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给他们童年留下烙印。  一、引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要鼓励质疑,搭建平台,转变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要唤醒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不仅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需要,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从思维分类的角度来看,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中国教育有一
我是个脾气比较急躁的人,年轻的时候,曾狠狠地体罚过一名犯了错误的学生,现在想起来,很后悔。着实印证了一句话:冲动是魔鬼。  今天轮我值班。早晨,我早早地来到学校。天空下着细细、凉凉的小雨,我站在新建的教学楼前,注视着络绎不绝进入校园的学生。突然,一阵咚咚声引起了我的注意。  学校塑胶操场南面东边的篮球架的底座上,两个一年级的学生在上面不亦乐乎地跳着。那不停的咚咚声,在较为安静的早晨显得特别刺耳。我
课标指出:“在语文学習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在平日的阅读教学中,我把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经典语句一一摘抄下来,然后认真地写在自制的空白书签上,又把书签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奖励给学生,同时教给学生自学书签内容的方法,激励学生自学内容,并向教师汇报。汇报之后,教师再次把书签返还给学生,学生既可以当作书签用,也可以作
“啪!”一篇习作摆在了小雅面前,小雅不敢直视我的眼睛,因为她知道一篇抄来的习作会让老师多么愤怒。确实,我很生气。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我每天都要批改他们的日记,并用心地写上评语,耐心地提出修改意见。课本中的每一篇习作,我都认真备课,制作精美的课件,甚至花时间写“下水文”,就是为了让学生在习作时不至于抓耳挠腮,无从下手。小雅是个成績不错的学生,竟然抄袭了。“今晚回家重新写一篇,明天交!”望着与网上
不少教师视“流水账”习作为废习作,常要求学生重写。笔者以为,“流水账”习作并不是废习作,存在着不少教学价值点,教师要以客观、欣赏的眼光看待,引导学生将暗淡微小的价值点放大成闪光的“宝石”,让“流水账”习作在修改中实现华丽转身。  一、以客观、欣赏的眼光看待“流水账”习作  笔者曾让学生以“扳手腕比赛”为题写一篇习作,有学生在初稿中这样写道:  今天,我们在教室里举行了扳手腕比赛。比赛用的桌椅放好后
评价是对教育活动的价值  判断,是促进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更是提升学生素养的有效手段。  一、评价要有适度的激励性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不仅是激励,更是一种调控。当提出问题后,我常常会这样说:“我请举手姿势最漂亮、最端正的xxx来回答。”“我请刚才讨论最有秩序的xxx小组来展示。”一方面这是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小组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对其他学生的提醒。这样的评价显然比严肃的命令好得多。  当课堂
猜读是指在读书的过程中,根据已知的内容去推测未知的一种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借助猜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读思结合中开发学生的智慧,启发想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阅读。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借助猜读来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呢?  一、借助插图,猜读课文内容  选入教材中的文章具有文质优美、插图生动有趣等特点,它们不仅给学生的阅读带来美感,还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充满了猜测,尤其是一些连环画中的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