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让学生学会倾听”,要让学生学会对所听的内容进行欣赏、理解、批判等处理。然而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倾听”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笔者做了一些调查,在调查中发现了以下几种现象:
现象一
小学数学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小孩子积极踊跃举手回答问题,但是真的让他站起来说时,往往他的发言和前面的同学一样。
现象二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上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小组长需要不断维持秩序,同时在汇总大家发言的时候也很难把大家的想法记录清楚。
现象三
课堂上,教师在按照教学设计进行着自己的教学进程,请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自己的目光却并没有注视发言的孩子,对孩子的发言并没有切实听取。
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笔者查阅了有关文献资料,调查研究了这些现象,对其中存在的原因做出了如下分析:
1.现如今的小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们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对长辈的话却是很难听得进去,从而形成了不太愿意去听取别人的表达的习惯。因此,课堂上他们往往只在意自己表达自己的意思,不懂得通过倾听去获取知识。
2.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更多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的倾听能力则是一种隐性的效果体现,也许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会把它作为目标之一,但在衡量目标达成情况时会自动忽略。因此教者对孩子倾听习惯、倾听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太好的举措,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
3.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也不能做到很好的倾听,教师的言传身教也似乎在告诉学生倾听的不重要,现象三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倾听”是有缺失的,课堂上的倾听主要产生于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怎样改变目前的状况,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和能力,笔者开展了一些研究,并做出了一些尝试:
一、给予目标——让孩子愿听
1.建立学习小组,提出倾听的要求
在数学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十分常见,设置合作学习的内容, 安排有效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合作中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这对学生能否倾听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学生想要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倾听能力。
2.倾听训练,让孩子知道必须要听
听,似乎人人都会,但是听的效果如何,如何能做到听中思考,听中判断,听中汲取,就需要经过有效的训练。让每个孩子明白倾听训练的必要性,带着任务去进行倾听训练,并提出倾听训练的具体要求才会有较好的效果。
(1)先听再复述。提出听后复述的要求,要求孩子听中强记,及时检查学生倾听的效果,要求复述。
(2)听后要求回答。在数学课中要有针对性地回答,而听清楚、听懂是答对问题的前提。
(3)听写结合训练。语言表达的内容转瞬即逝,学生听了,能否记住,记忆存在的时间是有差异的。教师可以开展以下训练:1、一些课后的作业可以口头布置。2、口算训练。教师口头出题学生口头回答,也可以生生之间开展。3、听记训练。口头述说学生记录。4、应用题口头述说,让学生记录条件和问题。
(4)听辩结合训练。可以采用两种形式:1、专门进行听辨训练,可以安排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进行。2、利用课堂上随机生成可以利用的资源,引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开展辩论,去伪存真。
二、方法指导——让孩子会听
1.让教师自己成为“教材”
(1)教师要静静地听
现在的学生善于表达却不善于倾听,在课堂上有强烈的表现欲,急于发表个人见解。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非常多,课堂上气氛活跃,此时教师应该怎样表现?我觉得教师要让自己成为教育孩子倾听他人的“教材”。自己先学会倾听,耐心倾听,做学生的忠实的“听众”。
(2)真诚地帮助学生解疑
教师作为数学课堂的组织者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和调控能力,良好的倾听习惯,敏锐的分辨和观察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捕捉动态生成,从而更好地驾驭课堂,组织教学,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3)用真实的感受和学生交流
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要发于内心,表露于外,教师要善于应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来表达情感。通过这些把认可、赞赏等信息传达给学生。
2.让孩子掌握方法
(1)认真听取。倾听时做到认真听取,边听边想,听明白他人所表达的意思,理解并弄清这种想法的由来,做到真正听懂。
(2)取长补短。引导学生,要使自己正确发言,就要先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而后进行思考,加工整理使自己的理解得到提炼升华,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耐心诚心。作为一个听众,要耐心倾听发言者的每一句话,诚心学习采集他人之长。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互相尊重和理解。
(4)积极思考。在倾听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倾听思考并学会评价。
三、激励欣赏——让孩子乐听
1.口头表扬:及时表扬正在倾听的孩子,这一点对低年级的孩子更有效。要注意及时言语表扬,促使孩子人人努力参与倾听。
2.活动激励:在课堂上利用小组比赛的形式对小组活动开展得好的进行表扬。内容上,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讨论。组织学生争夺各种倾听能手的荣誉称号,吸引孩子乐于倾听,在倾听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
3.成就激励: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让孩子体验倾听带来的收获和快乐。让他们产生因为倾听而带来的成就感,不单纯的是老师的表扬和肯定,更重要的是自己通过倾听取得了进步。
总之,我们要让学生愿意听、学会听、乐于听,让倾听成为一种习惯;让倾听成为一种基本素养;让倾听成为学习数学的一把金钥匙。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龙池小学)
现象一
小学数学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小孩子积极踊跃举手回答问题,但是真的让他站起来说时,往往他的发言和前面的同学一样。
现象二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上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小组长需要不断维持秩序,同时在汇总大家发言的时候也很难把大家的想法记录清楚。
现象三
课堂上,教师在按照教学设计进行着自己的教学进程,请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自己的目光却并没有注视发言的孩子,对孩子的发言并没有切实听取。
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笔者查阅了有关文献资料,调查研究了这些现象,对其中存在的原因做出了如下分析:
1.现如今的小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们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对长辈的话却是很难听得进去,从而形成了不太愿意去听取别人的表达的习惯。因此,课堂上他们往往只在意自己表达自己的意思,不懂得通过倾听去获取知识。
2.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更多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的倾听能力则是一种隐性的效果体现,也许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会把它作为目标之一,但在衡量目标达成情况时会自动忽略。因此教者对孩子倾听习惯、倾听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太好的举措,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
3.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也不能做到很好的倾听,教师的言传身教也似乎在告诉学生倾听的不重要,现象三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倾听”是有缺失的,课堂上的倾听主要产生于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怎样改变目前的状况,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和能力,笔者开展了一些研究,并做出了一些尝试:
一、给予目标——让孩子愿听
1.建立学习小组,提出倾听的要求
在数学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十分常见,设置合作学习的内容, 安排有效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合作中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这对学生能否倾听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学生想要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倾听能力。
2.倾听训练,让孩子知道必须要听
听,似乎人人都会,但是听的效果如何,如何能做到听中思考,听中判断,听中汲取,就需要经过有效的训练。让每个孩子明白倾听训练的必要性,带着任务去进行倾听训练,并提出倾听训练的具体要求才会有较好的效果。
(1)先听再复述。提出听后复述的要求,要求孩子听中强记,及时检查学生倾听的效果,要求复述。
(2)听后要求回答。在数学课中要有针对性地回答,而听清楚、听懂是答对问题的前提。
(3)听写结合训练。语言表达的内容转瞬即逝,学生听了,能否记住,记忆存在的时间是有差异的。教师可以开展以下训练:1、一些课后的作业可以口头布置。2、口算训练。教师口头出题学生口头回答,也可以生生之间开展。3、听记训练。口头述说学生记录。4、应用题口头述说,让学生记录条件和问题。
(4)听辩结合训练。可以采用两种形式:1、专门进行听辨训练,可以安排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进行。2、利用课堂上随机生成可以利用的资源,引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开展辩论,去伪存真。
二、方法指导——让孩子会听
1.让教师自己成为“教材”
(1)教师要静静地听
现在的学生善于表达却不善于倾听,在课堂上有强烈的表现欲,急于发表个人见解。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非常多,课堂上气氛活跃,此时教师应该怎样表现?我觉得教师要让自己成为教育孩子倾听他人的“教材”。自己先学会倾听,耐心倾听,做学生的忠实的“听众”。
(2)真诚地帮助学生解疑
教师作为数学课堂的组织者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和调控能力,良好的倾听习惯,敏锐的分辨和观察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捕捉动态生成,从而更好地驾驭课堂,组织教学,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3)用真实的感受和学生交流
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要发于内心,表露于外,教师要善于应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来表达情感。通过这些把认可、赞赏等信息传达给学生。
2.让孩子掌握方法
(1)认真听取。倾听时做到认真听取,边听边想,听明白他人所表达的意思,理解并弄清这种想法的由来,做到真正听懂。
(2)取长补短。引导学生,要使自己正确发言,就要先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而后进行思考,加工整理使自己的理解得到提炼升华,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耐心诚心。作为一个听众,要耐心倾听发言者的每一句话,诚心学习采集他人之长。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互相尊重和理解。
(4)积极思考。在倾听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倾听思考并学会评价。
三、激励欣赏——让孩子乐听
1.口头表扬:及时表扬正在倾听的孩子,这一点对低年级的孩子更有效。要注意及时言语表扬,促使孩子人人努力参与倾听。
2.活动激励:在课堂上利用小组比赛的形式对小组活动开展得好的进行表扬。内容上,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讨论。组织学生争夺各种倾听能手的荣誉称号,吸引孩子乐于倾听,在倾听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
3.成就激励: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让孩子体验倾听带来的收获和快乐。让他们产生因为倾听而带来的成就感,不单纯的是老师的表扬和肯定,更重要的是自己通过倾听取得了进步。
总之,我们要让学生愿意听、学会听、乐于听,让倾听成为一种习惯;让倾听成为一种基本素养;让倾听成为学习数学的一把金钥匙。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龙池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