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病房常见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j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ICU护理;护理风险;对策
  护理风险指的是对医院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ICU患者的病情通常都比较危急,患者身上常会有多条和监护仪器、呼吸支持等相连的管道,这些都会护理带来一定风险,护理过程中,若没有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有效防范,就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一定威胁。本研究结合相关工作经验,主要就 ICU 病房中常见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作以下相关分析。
  1 ICU护理中导致护理风险的因素
  1.1 护士自身方面因素
  一是护士责任心不强。一些担负ICU护理工作的护士由于态度不严谨、责任心不强、查对不严而导致的护理差错是造成护理风险的首要因素。二是护士服务意识不强。少数ICU护理工作护士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淡薄,职业道德水平欠缺,对ICU患者缺乏同情心和耐心,态度生硬,极易造成护患矛盾。三是护士技能水平不高。担负ICU护理工作的护士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协作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处变能力差,因此使ICU患者面临一定安全隐患。四是护士沟通技巧不足。担负ICU护理工作的护士缺乏人际交往的艺术和沟通技巧,特别是缺乏与患者和患者家属在危急情况下沟通的经验,对患者的病情及各种检查和护理的目的、注意事项及风险程度没有进行充分的告知,使ICU患者家属因为信息匮乏,在决策时可能出现偏差。
  1.2 护理管理方面因素
  一是人员管理不到位。护理管理者对ICU护理人员管理不及时、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者本身素质不高、业务培训不到位、管理的监督不得力等因素都使ICU护理中患者及家属的风险陡增。二是对护理风险把握不足。护理管理者没有准确把ICU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及薄弱环节,对核心护理制度的执行和对仪器的正常操作发生偏差,造成ICU护理工程中存在技术性的不安全因素。三是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目前,我国医院普遍存在符合资质的ICU护理人员匮乏的问题,从而ICU护理安全难以保证。四是护理执行行为不规范。ICU护理评估不全面,ICU护理计划和ICU护理记录不相符,观察重点不突出,无心理状态描写及相应的ICU护理措施以及记录不及时的现象,这些导致护理难以达到应有效果。
  1.3 ICU患者自身因素
  一是一些ICU患者的特殊身体状况和疾病情况使其本身面临风险。如使用血液和血制品的患者、有坠床或者跌倒倾向的患者,有潜在深静脉血栓危险的患者以及体弱多病、重度昏迷的患者等,自身的特殊原因导致在护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对一定风险。二是ICU患者的不健康生活行为,如不按时服药、不遵医嘱饮食、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个人心理方面的缺陷等因素,也会使ICU护理风险增多。
  1.4 患者家属因素
  ICU患者较之一般患者具有情况紧急、病情严重、不确定性较多、未知风险较大等特点,入院后需要特殊的照料。因此,ICU护患关系不是护士和患者的直接关系,而是护士、患者家属和患者的三方关系。护士对患者实施的治疗、护理工作均在患者家属的直接关注下进行。由于ICU护理任务重,专业技术要求强,时效性和准确性要求较高,加之患者家属的急切心理极易造成不理智的行为等因素,ICU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一般要大于其他科室,因此护理人员工作情绪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而出现波动。所以患者家属的不理智行为也是增加患者治疗风险的因素之一。
  2 应对ICU护理风险的对策
  2.1 提高ICU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ICU护理人员要努力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护理风险管理的有关规定。管理者可以采取重症专业护理学习、ICU护理查房、护士会、晨会、床边交接班等多种途径,组织ICU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执行规则》、《护士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等相关法律文件,开展ICU护理质量安全教育,建立“护理安全教育记录本”。同时每月护理部都要检查开展学习的情况,促进护理人员不断提高防范ICU护理风险事件的能力,实施预见性护理,增强ICU护士风险防范意识,提高ICU护理人员识别风险和处置风险的能力。
  2.2 增强ICU护理人员的职业荣誉感
  一方面,ICU护理人员不仅要学法用法,还要提高职业道德,在工作中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方法对ICU患者进行护理,培养自身良好的医德医风,做到既热爱本职工作、技术精益求精,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自身“慎独”修养,防微杜渐,消除一切侥幸心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ICU护理人员和重点护理环节的管理,增强ICU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通过培训教育加快消除低年资ICU护理人员存在的基本功不扎实、业务素质不强、工作不安心、容易情绪化等问题;遵循患者至上的宗旨,牢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和职业情感,提升ICU护理服务质量,有效防范ICU护理问题的发生。
  2.3 规范ICU护理工作的管理体系
  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加强对ICU护理人员的管理。通过完善护理规则制度、工作标准和操作流程,建立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和绩效评价指标,规范临床护理记录,实施三级ICU护理管理制度措施建立科学完整的ICU护理工作管理体系;以ICU護理部主任、科护士长、质控护士的垂直控制和横向控制相结合,定期检查和每日随机检查相结合。ICU护理部要定期组织质量检查,随时发现不规范操作和其他隐患并加以纠正,总结反馈意见以提醒其他ICU护士。同时,科护士长和质控护士每日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月召开一次风险事件和质量分析会,分析现存或潜在的风险事件,明确原因和解决方案,细化工作流程。此外,应建立防范、处理护理事故的预案,如对ICU患者外出检查风险的预防和处置的预案。
  2.4 强化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
  一方面,为提高ICU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管理者要组织其进行“三基”及新知识、新技术的训练,鼓励其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专业知识讲座、教学查房、科主任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活动,使ICU护理人员吸收新信息,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另一方面,护理部应重点加强ICU护理人员沟通技巧的培训,把增强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作为培训重点,采取专题讲座、科室内学习、模拟角色和经验交流等形式进行,引导ICU护理人员学会并运用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技巧,并把沟通能力纳入质控范畴,以提高护患沟通水平。
  2.5 重视ICU护理工作的法律问题
  一方面,进行ICU护理专题法律培训,组织ICU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及《各种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等与护理工作关系密切的法律知识,请法律专家讲解与医疗护理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提高ICU护理人员的法律常识,增强ICU护理人员学法、用法、守法的意识,自觉把学法、用法、普法等活动贯穿于ICU护理过程中;学会如何利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全程护理服务。另一方面,实现护患风险的合理分散。如购买医疗风险保险、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等方式,一旦风险发生,法庭判决经济赔偿后,可以由保险公司出面负责一部分赔偿,从而实现风险的有效规避。
  参考文献:
  [1]孙艳华.风险管理在 ICU护理中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
  [2]邓梁羽.ICU病房护理风险分析与解决对策[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
  [3]姜慧芬,郑云.ICU常见的护理风险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1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检测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随机抽取的2013年9月~2014年3月本院接诊的30随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记录与分析,并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等指数明显不同于对照组正常患者,差异十分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指标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中检测中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植入式输液港(VPA)在乳腺癌化疗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102例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应用静脉输液港进行化疗,术后行x线片确定导管末端位置及观察有无血气胸等并发症,做好静脉输液港的健康宣教及护理。结果 102例病人均一次性植入成功,未出现血胸、气胸等并发症。结论 植入式输液港感染率低,应用方便,,维护间隔时间长,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为乳癌患者提供了一种长期、可靠、安全的输液通道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综合治疗法在盆腔积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26例盆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本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84.13%,治疗有效率为93.65%;實验组患者治愈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保证产妇安全,提高妇产科医疗质量。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36例产后出血患者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损伤等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经过护理之后,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获得痊愈。结论:产妇产后阴道较为脆弱,容易发生产后出血等并发症,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防止并发症的产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在股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住院部收治的股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74例,随机将样本分为对照组37例与治疗组37例,对照组均给予动力压钢板固定,治疗组均给予带锁髓内钉固定。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時间为在(131.2±22.7)min,出血量为(350.3±34.5)mL,引流量为(85.5±26.8)mL,愈合时间为(21.9±4.5)周,优良率为9
期刊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组织溃烂坏死。据统计很多在家中卧床的病人长时间不改变体位,出现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组织营养不良。尤其是瘫痪、昏迷、消瘦、年老体弱、营养不良、水肿等病人。我科六个月内收治的病人中有23例自家带来压疮,均为不同位置,不同表现,以下将各期压疮的治疗与护理总结如下:  1 对于I期压疮的临床护理  1.1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经常更换体位,使骨骼
期刊
摘要:目的 对辛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治疗原发性高脂血征疗效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有关高血脂的病历进行总结分析,选取其中88例原发性高脂血征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病历单双号随机将这88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组完成后进行比较分析。采取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用药治疗方法的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对患者实施单纯辛伐他汀用药治疗的作为对照组。用药治疗10周为宜,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选择锁定加压钢板小切口入路方法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06月—2014年06月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96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为D1组(观察组 104例)与D2组(对照组 92例)。D2组:选择三角肌入路方法给予临床治疗;D1组:选择小切口入路方法给予临床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完成手术后,对两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并探讨重度烧伤病人霉菌感染的特点及易感因素,制定防治烧伤霉菌感染的措施。方法 自1995年~2012年对8例重度烧伤霉菌感染病人进行观察治疗。结果 4例病人存活,4例病人死亡。结论 导致重度烧伤病人霉菌感染的因素很多,创面局部受压潮湿,机体免疫力下降等,但最重要的因素仍是长期联合应用广谱抗菌药物;且一旦感染霉菌,死亡率极高,已经成为重度烧伤病人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足月妊娠低位水囊引产的护理。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3月期间在我院产科施行低位水囊引产孕妇168例,在放置前均给予心理护理及全面的宣教,配合医生做好评估及常规消毒;术中协助医生完成水囊放置;术后做好一般护理并加强引产效果及异常情况的观察。结果:168例水囊放置顺利,146例自然分娩,22例剖宫产,自然分娩率86.9%。结论:低位水囊引产简单、安全、有效。正确合理的护理加强了低水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