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美好整个校园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uimin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积淀,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最深厚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本文从学、思、习、行四方面阐述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和开展中的思考。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学 思 习 行
  现今,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社会的主题和使命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以各种形式欣欣然走进校园、走入课堂。传承传统,实现对青少年人文素养的提升和品格的塑造,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该有的朴素而现代的教育理想、温润而高贵的教育情怀。
  一、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经典诵读是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切入点。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没打磨前就像普通的石头,人也是一样。在我们学校,经典诗文每日诵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每天下午课前全校经典诵读,放学整齐列队背着古诗离开校园,声音高亢,激情荡漾,共享诗乐。书法、阅读、剪纸等校本课程走进课堂,太极大课间让学生在运动中体会民族古老而蕴含哲理的拳术魅力。
  学校的环境也是一种课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说话”。既然每处环境都育人,那整个校园就该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大课堂,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有教育性。随着活动的深入,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喜人的变化:有体现传统文化精髓的代表性建筑、人物塑像、园林景观;有传统文化宣传园地、名人名言墙;教学楼内的走廊文化展示学生的手工、绘画、书法作品;电子大屏上随时更新着应景的诗、词、语、句,向过往的师生昭示着传统的启蒙教育;班级文化建设也是异彩纷呈。学生随时接收传统教育的熏陶,获得审美的感受。这样的环境,无声却暗香浮动,简洁却彰显着高贵,只要有一颗清净的心,一双没被遮住的眼睛就能感受得到,一切在默默地润物无声中发生。
  叶圣陶先生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为更重要。好学是传染的。学校文化产生的影响是隐性的、持久的、综合的,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真正价值就在于通过这种熏陶和感染积淀文化、养德益智、陶冶情操。
  二、思——学以治之,思以精之
  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汉服秀”、“祭孔大典”、“国学诵读热”、“唐宋诗词热”……我们看到了文化传承的热情和希望,但同时需要深思,难道流传千年的文化,就是读一读、背一背,搞点吸引眼球的活动,走走形式,如果那样,传统文化进校园对学生来说是加重负担。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中,传统文化自身的魅力要有必需的形式展示发扬,但一定不能重形式而轻内容。需要创设情境,立足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从简单的诵读到深入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努力让每一个活动里面都有文化的内涵和教育意义,带给学生心灵的共鸣。
  思考才能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是打开幸福人生的钥匙,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认同的过程。《弟子规》的一词一句,教育我们为人处世应该恪守的规范,朗读与背诵并不难,但由朗读到理解,再到践行,得慢慢来。要用经典提醒和要求学生,督促反省,使学生在感悟中得到一些心灵的启示,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阅读经典文本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形象气质,学会做人。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书中寻找快乐,与贤哲进行精神的对话。带着思考,我们走进中华传统文化,领悟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美,感受儒家的厚德载物、诚信仁爱,道家的自然和谐、淡泊名利,佛学的行善不恶、进退从容……沐浴着书香,浸润着文化,美丽着,思考着,仿佛进入了豁然开朗的桃花源。经典让学生学会孝敬、诚信、友善、勤奋……让学生有了内涵,思考着人的意义、人的价值、人的尊严。
  三、习——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当运用,传统文化才会生根。好的学习是引导行为改变的学习,在日复一日的文化渗透中影响学生整个价值体系重塑,进而带来行为方式的改变,提升素养。
  教育成于细微,要在具体的行为养成上扎扎实实地落实,从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言谈举止、思想心态等细节对学生进行指导、规范和训练,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寓教育于书画展、诗词诵背赛、汉字书写竞赛等各种层次的活动中,使活动制度化、常态化。这种细致的、积累式的教育,是养成日常行为习惯的涓涓细流,最终汇入修为的大海,成就大写的人。
  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唯有让传统文化贴近学生真实的生活,才会重现生机。民族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征与符号,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记忆,是团结与凝聚民族精神的纽带。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怀念屈原实际是在传递着爱国精神的火炬。中秋节吃月饼,除夕夜吃饺子,这都反映了我們民族重团圆、讲亲情、求和谐的情感追求。以传统节日为契机,举办相应的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节日的气氛中感受文化的氛围,在传统文化中幸福成长。
  四、行——为学当有实功,有实用
  信仰是一种行为,它只有在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孔子说:“君子欲纲于言而敏于行。”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重在立行,言行并举、行而后知。让经典成为学生行动的指向标,知道该怎么做才会更好,为美好而努力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文化,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美泽人人。学校教育要从孩子身边的伦理关系做起,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自然行为准则,成为根植于内心的修养。学校要在孩子们还小的时候、在心地还柔软的时候打下精神的底子,在丰富的校园活动中培养人文素养,把美好的东西传递给学生。过早感知社会的不规范、潜规则,这个孩子是灰暗的,春天就该百花齐放、姹紫嫣红,这样才能迎接秋天的肃杀、冬天的飞雪。
  弘扬传统文化,涵养人文情怀,筑牢文化根基,这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让我们的校园充盈着活力与激情、传承与发展的独到魅力,有一群懂礼仪、有教养、守规则的学生,当他们走出校园的时候,都是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模样。一所学校,一个家园,让传统文化美好整个校园。真希望我们的校园是这样的诗境: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参考文献:
  [1]马新,杨朝明,刘德增等.中国传统文化读本[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4.
  [2]陈一平,孙雪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
  [3]陈晓龙.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月读》编辑部.生生不息——从传统经典名句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北京:中华书局,2015.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高职日语教育中日语听写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目前,日语听写的教学方法及模式较单一,高职教育日语听写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必须找寻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最近发展区 分层教学 日语听写  一、最近发展区以及现有研究状况  “最近发展区”是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
摘 要: 作文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然而,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较为薄弱的环节。本文从作文的三个基本要素,即生活、思想、艺术出发,讨论作文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作文 基本要素 生活 思想 艺术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又是一项综合能力的训练,一篇习作从材料搜集到立意构思,再到拟写完成,是语言的倾诉,是才华凝聚,更是一种情感的投入和思想的表达。要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必须从三大基础抓起,这
摘 要: 说课与微型课已经被广泛用于教师培训选拔和教学竞赛上,而微課的出现为英语教学开阔了新的视野。本文从微课的概念、特点等方面入手,对比微课与说课、微型课的异同,总结微课对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微课 说课 微型课  目前,说课与微型课是评定教师资格、培训新教师、开展教学竞赛的两种常见形式,而微课是近年教育界的新鲜事物。以近年广州市中职英语教师可参加的竞赛为例,2011年有广
摘 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基础教学之一,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改革关键,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缺乏新鲜感和活力,课堂教学质量无法提高,降低小学生对新知识的求学欲望,同样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不断的教学验证下将小学语文教学融入师生互动环节,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者针对如何通过师生互动提高课堂的活力阐述建议。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课堂质量 师生互动 新模式  
摘 要: 农村初中学生对政治学科缺乏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只重视应试能力而忽略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品德能力,严重影响学科素养的全面提高。为改变这一现状,本文从三个方面谈谈策略:从培养兴趣入手;重视学习方法的养成;开展探究学习和实践活动。  关键词: 农村初中 政治学科素养 以人为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仅是知识的建构者,而且是学科能力的自我培养者、建构者。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与
摘 要: 智慧的生成,与教育密切相关。在历史课堂上,教师要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引导学生的智慧积淀。教师可以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挖掘历史蕴藏的智慧,运用多视角的史观解读、反思历史,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生成智慧,让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北魏孝文帝改革》 语言 历史 史观  让历史课堂智慧闪烁,符合新课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了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在历史课堂上,教
运动损伤是运动员在锻炼中或者是在比赛中因各种原因产生的身体上的伤病,不同竞技项目的运动员发生的损伤类型及部位有所不同。运动员在锻炼中时常会因为各种原因发生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给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带来影响,有的甚至威胁到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教练员、体育教师在预防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贯彻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具体的预防措施,是教练员和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技巧,若不合理锻炼和预防,就会造成严重的
摘 要: 《分子生物学概论》是园艺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任选课程,通过对教学定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讨论,旨在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加快应用型大学建设步伐,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教学改革 问题 思考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示生物
摘 要: 本文探究了问题导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在具体论述中采用教学实验法,以人教版高中必修1中的《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课为例,选取本校高一年级(5)班(实验班)和(6)班(对照班)为对象,展开对比实验教学研究。结果显示:问题导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问题能力、作业质量都有更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  关键词: 问题导学模式 高中生物 《细胞的多样性
摘 要: 大饥荒爆发前的爱尔兰政治生态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英国通过殖民活动逐渐确立对爱尔兰的宗主国权力;二是通过制定“刑法”限制爱尔兰社会经济的发展。二者成为爱尔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  关键词: 爱尔兰 政治生态 殖民活动 刑法  谈及饥荒前爱尔兰的政治生态,爱尔兰与英国的关系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爱尔兰与英格兰的政治关系可以追溯到12世纪。最初,爱尔兰内部各个王国之间的冲突促成了这种政治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