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探析

来源 :家长·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ing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对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将实际情况作为依据,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能够从多种视角逐渐进入文本学习中,与历史人物产生共鸣,实现思维和情绪的调动,进而使学生在史知识的学习中获得感悟和汲取智慧。为此,本文将基于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历史;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15-0103-02
  Analysis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in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 No. 4 Middle School, Min County,Dingxi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LV Yongqiang
  【Abstract】With the in-dep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urrent teaching. Therefore, in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take the actual situation as the basis and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to students, so that students can gradually enter the text space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 in daily study, resonate in history learning, realize the mobilization of thinking and emotions, and then enable students to gain insight and draw wisdom through learning historical knowledge.For this reason,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in history classroom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Keywords】New curriculum reform; Middle school history; Humanities accomplishment
  人文素养是学生文化品味、思想品德、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中学阶段是学生行为意识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践行新课改理念,促进学生综合学习水平的提升。
  一、对学生人文素养进行培养的重要意义
  在时代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人文素养培养重要性越发凸显,人文精神汇集了民族和国家的文明成果,在人文精神缺失的情况下,国家和民族难以获得较好发展,由此可见,人文素养与国家、民族发展之间联系紧密。现代社会人才不仅需掌握先进技术,也需具备较强的人文素养。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对人文素养的培养属于时代需求,也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人文素养与学生成长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在进行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注重学生成绩的提升,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保证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身心健康得以发展,使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新课改背景下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策略
  (一)對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
  中学历史教材中有较多人文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在教材当中体现得并不明显,需教师对其进行仔细解读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进而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进行自主思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帮助学生合理应用历史知识,夯实学生的人文基础,并帮助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历史人文意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历史故事、历史事件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将自身观点和想法大胆地表达出来。对于中学生来讲,他们通常对历史事件好奇心较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历史事件的引用,使学生在历史事件影响下思维得到启发,增长他们的历史见识。
  例如在教学“抗击八国联军”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详细讲授外敌侵略对我国造成的深刻影响,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促进其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的形成,为实现中国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对教材中历史事件的深入挖掘与讲授,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对历史内容在情感上产生强烈共鸣,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擅长对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当中蕴含的精神进行提取与挖掘,以此实现对学生的感染,使学生情感力量得到激发,不断提升其人文素养。   (二)注重多样性课外活动的开展
  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在教学中开展人文素养教育时,应注重多样性课外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积累,實现对良好人文氛围的构建,深化他们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帮助学生开阔知识视野。
  例如在教学“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竞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对红军长征相关知识进行全面搜集,并对其进行细致分析,保证他们脑海中知识的系统性与全面性,借此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博物馆或者是名人故居的参观,在参观中认识红军长征的不易以及中国的发展史,促使他们深入感受人文情怀。教师通过多样化活动的开展,能够丰富教学途径和教学方式,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创造良好条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加强良好教学氛围的创设
  对于中学生来讲,他们的感性认识往往要多于理性认识,因此,教师在进行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得到培养,教师应注重对良好氛围的构建,为学生构建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直观、形象的优势,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例如在教学“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变化”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的展示不同时期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呈现形式,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发生的改变,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最终实现人文素养的有效培养。多媒体的运用符合中学生有着强烈好奇心的特点,能够使学生充分投入学习中,保证历史教学的整体效果。
  (四)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拓展
  中学教材的内容较浓缩,因此,历史教学的理论性特点比较明显,在此情况下教师往往会使用“灌输式”开展教学,导致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遭受阻碍。为了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借此使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得到培养。
  例如在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这部分知识时,除了教学教材中涉及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解放战争等内容,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为学生查找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借此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了解更多历史知识,认识到新中国在成立前后面临的多种曲折,进而实现其人文素养的提升。
  (五)教师应注重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
  中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对教师有较强的依赖性。就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现状来看,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渗透难以获得较好效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自身缺乏人文素养。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应注重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并与自身详细情况结合在一起,借此使教学活动在开展时获得更明显的效果。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过程中,教师人文素养的广度与深度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实现自我提升与自我充实。如关注和历史相关的公众号,定期对历史知识进行汇总分析,积极观看专家讲座等,进而保证自身历史课堂的丰富性与全面性。
  三、结语
  总之,在开展中学历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深入了解人文素养具体内容,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有清晰的认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热情;注重多样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人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以此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强化自身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曹学文.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路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20(07).
  [2]谢传友.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03).
  [3]张秀萍.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求知导刊,2020(03).
  [4]阿娜尔.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初探[J].魅力中国,2020(02).
  [5]朱小强.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教师博览(科研版),2020(01).
  (责编  杨  菲)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致力于创新教学形式、革新教学理念,促使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更开放、更多样,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在生本理念的支撑下,初中英语教师把学生当作教学的重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科学创设英语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本文对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三个方面阐述核心素养下生本理念构建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从事教育行业的根本教学任务。小学语文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本文就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以期为小学语文课堂的高质量发展助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
期刊
【摘 要】笔者结合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苏孟小学和锁南中学的实际情况,在下文主要探讨了对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控辍保学的策略,以期使该地区的每一位适龄儿童能够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降低该地区适龄儿童的辍学率。  【关键词】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控辍保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15-0081-02  A Study on th
期刊
【摘 要】在遵循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注重教学评一体化,关注主体发展,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原则下,主张通过弹性预设评价教学双方、议题协同评价动态过程、多材并蓄评价直指素养等策略来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议题式教学,完善课堂教学评价,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议题式教学;教学评价;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
期刊
【摘 要】初中数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和今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初中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勇于尝试新的教课方式。合作探究教学法就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了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一些具体的应用策略,希望为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贡献力量。  【关键词】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期刊
【摘 要】初中数学是一门需要较强逻辑性思维和图形空间思维形成能力的学科,初中数学作用为引导学生步入抽象教学理论的入门基础学科,对学生将来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随着“互联网+教育”模式的逐渐发展,将信息技术和数学教育结合在一起,能够改变数学学科本身的抽象性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从而突出教学重难点问题。如何进一步有效运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成了教学探讨的重点关注问题之一。  【关键
期刊
【摘 要】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为我国教育事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作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关键一环,语音教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为了更好地满足新时期的教学要求,需要教师积极革新和优化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其中,自然拼读方法凭借着自身的优势,获得了广大教学工作者的认可和应用。将其应用到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极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自然拼读方法;小学英语;
期刊
【摘 要】传统的英语语音教学基于英语音标而开展,但英语音标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容易导致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针对这一现象,有必要引入自然拼读法这一全新的英语语音教学法并分析其应用策略,以此降低學生的语音学习难度,同时增强语音学习的趣味性,使小学生通过掌握语音来有效掌握英语词汇的拼写方式,打下良好的英语基础。  【关键词】小学英语;自然拼读法;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在当前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教师应用比较教学法进行高中地理的教学。一方面,比较教学法需要教师做很长时间的课前准备;另一方面,比较教学法对于许多教师来说较为陌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不能够熟练地进行使用。因此,本文就引入比较教学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来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比较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期刊
【摘 要】物理教学以实验为主,其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等几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立足于教材,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才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态度和责任心,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物理观念。基于此,本文将分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并探讨利用教学设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