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交流学习主要依赖语言,言语教学是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说的效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从促使学生身心发展出发,正确处理好说什么、由谁说、何时说、怎样说等四个方面的关系。
[关键词]数学 说什么 由谁说 何时说 怎样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交流学习主要依赖语言,言语教学是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说话交流这种手段。我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说的效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必须处理好说什么、由谁说、何时说、怎样说等四个方面的关系。
一、明确说的内容
明确说的内容,就是要围绕一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弄清该说什么的问题。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针对教学的不同课型和不同环节,设计不同层次的说的内容。如说概念、说公理、说算理、说思路、说过程、说结果、说异同等。例如学生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发现与前面学到的“能被2(或5)整除的数的特征”有不同的地方,这时可以启发学生说清楚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从而可以进一步分清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避免思维的误区。
二、分清说的主体
分清说的主体,就是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弄清说的主体,也就是解决由谁说的问题。学习数学不仅仅要求会想、会问、会做,还要会说,所谓的说就是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让学生大胆地说,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求异思维发展,同时还有利于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加强他们语言的逻辑性。然而,在听课中时常发现有的老师只满足于自己讲得舒服,讲得痛快,以自己的讲代替学生的说,根本就没有学生说的机会,也没有说的时间。所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调动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充分地说,以暴露学生的思维,要让最精彩的话语由学生说出来。在课堂上,该由学生说的内容让学生说,该由教师引导和总结的内容由教师说;尽量让学生多说,教师少说,不要因为担心学生说不完整或说不圆转而由教师代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例如:在教学梯形概念时,让学生自己说说梯形是怎样一个图形呢?学生纷纷发言:“梯形是一个四边形”、“有两条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有两条边平行,另外两条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等等。学生的发言已经很接近梯形的概念了。这时我没有作出评判,只是说:“谁能说得比他们更简洁、更准确,‘两条边平行’和‘两条边不平行’这两句话能否用一句话来表示呢?”学生又一次进入了活跃的思维状态,终于准确地说出了梯形的概念。即: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说得如此精彩,老师又何必说得太多呢!
三、把握说的时机
把握说的时机,就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环节的需要,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安排好说的时间,也就是合理解决该何时说的问题。在处理说的时机时,我们要做到依据说的不同内容和说的不同主体的需要,合理安排说的时间,是看前说还是看后说、是做前说还是做后说、是练前说还是练后说、是实践操作前说还是实践操作后说、是听前说还是听后说都必须考虑周到,该说的时候必须说,不能延迟,不该说的时候,绝不能因为教师背时间包袱提前介入而打断学生的探究活动。
如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要使他们理解,消化抽象数学知识,在新课程教学中,要大力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获得知识,并将其动手的操作过程与动脑的思维过程陈述出来,在认数,数的组成,加减计算等教学中,让学生先摆小棒,摆红花等,然后把所摆的请况和摆的方法向师生汇报,由此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先做后说。
又如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还在逐步形成,教学认数和加减计算时,我利用琴声以及玩具敲,打发出的声音,让学生听后,说出用数字几来表示,或说出加法算和减法算式等,这样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特别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四、选择说的方式
选择说的方式,就是要从教学内容出发,从教学环节与实践出发,选择合适的说的形式,即解决怎样说的问题。说的方式可以是教师的引导说,教师的示范说,学生的汇报说,学生的交流说,生生互说,师生互说等。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把思考的动机、过程、结果有条有理的说出来,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如在做简便计算的练习题24×25。学生会有不同做法:
24×25=6×(4×25)=600:
24×25=12×(2×25)=600:
24×25=(24×5)×(25÷5)=600;
24×25=(30—6)×25=600。
等学生做完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通过思考、说练、判断、比较,学生所学习的不仅是一个题目的解答方法,而是这一种类型题目的计算原理。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从促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出发,正确处理好说什么、由谁说、何时说、怎样说的关系,就能充分发挥课堂中说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培养出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教育大辞典》
[3]黄兆光《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广东教育(教研版)2006第4期
[4]王豪杰《小学生数学说话能力的训练》教学月刊(小学版)2006第12期
[5]张玲《浅谈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参考2006第3期
[6]孙衣云《让孩子学会数学交流》浙江教育科学2006第2期
[7]褚春江金洁《美国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中国教育报04/01/12
[8]陆勇《怎樣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云南教育2004第11期
[9]许锦云《数学教学中说话训练的强化艺术》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第6期
[10]郭兆翌《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说话训练》宁夏教育1999第9期
[关键词]数学 说什么 由谁说 何时说 怎样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交流学习主要依赖语言,言语教学是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说话交流这种手段。我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说的效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必须处理好说什么、由谁说、何时说、怎样说等四个方面的关系。
一、明确说的内容
明确说的内容,就是要围绕一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弄清该说什么的问题。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针对教学的不同课型和不同环节,设计不同层次的说的内容。如说概念、说公理、说算理、说思路、说过程、说结果、说异同等。例如学生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发现与前面学到的“能被2(或5)整除的数的特征”有不同的地方,这时可以启发学生说清楚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从而可以进一步分清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避免思维的误区。
二、分清说的主体
分清说的主体,就是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弄清说的主体,也就是解决由谁说的问题。学习数学不仅仅要求会想、会问、会做,还要会说,所谓的说就是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让学生大胆地说,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求异思维发展,同时还有利于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加强他们语言的逻辑性。然而,在听课中时常发现有的老师只满足于自己讲得舒服,讲得痛快,以自己的讲代替学生的说,根本就没有学生说的机会,也没有说的时间。所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调动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充分地说,以暴露学生的思维,要让最精彩的话语由学生说出来。在课堂上,该由学生说的内容让学生说,该由教师引导和总结的内容由教师说;尽量让学生多说,教师少说,不要因为担心学生说不完整或说不圆转而由教师代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例如:在教学梯形概念时,让学生自己说说梯形是怎样一个图形呢?学生纷纷发言:“梯形是一个四边形”、“有两条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有两条边平行,另外两条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等等。学生的发言已经很接近梯形的概念了。这时我没有作出评判,只是说:“谁能说得比他们更简洁、更准确,‘两条边平行’和‘两条边不平行’这两句话能否用一句话来表示呢?”学生又一次进入了活跃的思维状态,终于准确地说出了梯形的概念。即: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说得如此精彩,老师又何必说得太多呢!
三、把握说的时机
把握说的时机,就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环节的需要,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安排好说的时间,也就是合理解决该何时说的问题。在处理说的时机时,我们要做到依据说的不同内容和说的不同主体的需要,合理安排说的时间,是看前说还是看后说、是做前说还是做后说、是练前说还是练后说、是实践操作前说还是实践操作后说、是听前说还是听后说都必须考虑周到,该说的时候必须说,不能延迟,不该说的时候,绝不能因为教师背时间包袱提前介入而打断学生的探究活动。
如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要使他们理解,消化抽象数学知识,在新课程教学中,要大力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获得知识,并将其动手的操作过程与动脑的思维过程陈述出来,在认数,数的组成,加减计算等教学中,让学生先摆小棒,摆红花等,然后把所摆的请况和摆的方法向师生汇报,由此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先做后说。
又如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还在逐步形成,教学认数和加减计算时,我利用琴声以及玩具敲,打发出的声音,让学生听后,说出用数字几来表示,或说出加法算和减法算式等,这样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特别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四、选择说的方式
选择说的方式,就是要从教学内容出发,从教学环节与实践出发,选择合适的说的形式,即解决怎样说的问题。说的方式可以是教师的引导说,教师的示范说,学生的汇报说,学生的交流说,生生互说,师生互说等。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把思考的动机、过程、结果有条有理的说出来,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如在做简便计算的练习题24×25。学生会有不同做法:
24×25=6×(4×25)=600:
24×25=12×(2×25)=600:
24×25=(24×5)×(25÷5)=600;
24×25=(30—6)×25=600。
等学生做完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通过思考、说练、判断、比较,学生所学习的不仅是一个题目的解答方法,而是这一种类型题目的计算原理。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从促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出发,正确处理好说什么、由谁说、何时说、怎样说的关系,就能充分发挥课堂中说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培养出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教育大辞典》
[3]黄兆光《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广东教育(教研版)2006第4期
[4]王豪杰《小学生数学说话能力的训练》教学月刊(小学版)2006第12期
[5]张玲《浅谈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参考2006第3期
[6]孙衣云《让孩子学会数学交流》浙江教育科学2006第2期
[7]褚春江金洁《美国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中国教育报04/01/12
[8]陆勇《怎樣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云南教育2004第11期
[9]许锦云《数学教学中说话训练的强化艺术》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第6期
[10]郭兆翌《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说话训练》宁夏教育1999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