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F308440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激活课堂气氛,深化阅读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美,在教学中怎么融入人文教育,以及如何注重知识的迁移等方面。富有建设性地探讨了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优化;人文教育;知识迁移
  
  语文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因素,闪现着无穷的魅力,这是语文教学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力量源泉。因此,语文教学应充分挖掘教材,美化课堂,让课堂充分体现美、利用美,让学生用心灵拥抱语言,体味语文意境,变被动的学习语文为自主快乐地享受语文。
  然而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却一度陷入沉闷的怪圈,成为一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亚主学科,这实在是令人担忧的一种现象。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力求能让语文课堂更实效,更活跃,更人文,更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几点不成熟的体会,在此与大家共享。
  一、立足课堂,激活课堂气氛
  学习《我的叔叔于勒》,同学们都能看到于勒这个人物形象的可怜、可恨之处,如设置这样的场景——富翁于勒出现在船上,此时不同人物会有怎样的表现?学生兴趣自会大增。一组同学演的是富翁于勒兴高采烈地认下了菲利普夫妇,皆大欢喜,依据是原著中的于勒本质不坏。一组认为富翁于勒根本不会认下全家,于是在表演时由富翁掏出一块金币扔给菲利普夫妇,并与周围的朋友对菲利普夫妇进行恶语嘲讽,用傲慢、不屑一顾的口吻说:“又……一个想来榨取钱财的……”让学生对富翁于勒会不会认菲利普一家进行质疑探讨,让学生学会从人物性格去分析,从更深的社会文化背景去思考,从而发现这一形象的可悲之处,会使他们对人物,对社会的认识更深刻。
  为了激活语文课堂,就要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从文本角色的内心出发,审视和理解人物,探究角色的行为动机,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并将思想和情感转化为令人信服的表演,运用对白、表情和肢体语言,声情并茂地表达出来,努力再现人物的情感。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朗读时的动作、神情、语调,《孔乙己》中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大钱”等细节,都可让学生仔细揣摩,表演,加深体会。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其中,趣味无穷。
  二、深化阅读,感受受语言魅力美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注重每篇课文的预习,让学生有意识地搜集有关材料,包括作者的简介、时代背景、代表作品、创作风格、与课文内容相符、中心相似的作品。我在教学《阿里山纪行》时,让学生体会双音节词的运用,例如:“即令受此巨创,被用碗口粗的钢索系在另几棵原始大树上,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胆汁。”这段文字全部使用成语或双音节词,读来整齐匀称,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显示出音节美。本文有时还妙用助词,使句子完整,音节整齐,便于诵读。例如:“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这里连用助词“之”,不仅使句式整齐,而且使文章足句足拍,起到调节音节的作用。
  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了语言的美,更能体会到美在何处,这样的阅读教学是实效的,学生更乐于接受。
  三、有机融入人文教育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学生从中不能很好地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常常感到语文枯燥、乏味,时间一长就怕学语文,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许多文章都教学生做人,学生读起来很亲切,就会对语文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语文教师也就不会感到太辛苦了。我在教《鼎湖山听泉》时,学生在阅读“鼎湖山的树,种类实在太多。据说,在地球的同一纬度线上,鼎湖山是现存植物品种最多的一个点,已辟为自然保护区,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作生态观测站。当地的同志告诉我,鼎湖山的森林,虽经历代变迁而未遭大的破坏,还有赖于庆云寺的保护。而如今,大约是佛法失灵的缘故吧,同一个庆云寺,却由于引来大批旅游者,反给自然保护区带来潜在的威胁。”
  从比较隐晦的句子中,让学生体会到人文之美,从而将人文教育融入到课堂之中。
  四、注重知识的迁移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必要手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十分重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我采取掌握规律、典型引路、原理迁移的方法,促使学生知识迁移。如:在议论文单元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寻找议论文所共有的内在相同因素,即:
  1.要素相同,都有论点、论据、论证
  2.结构相似,大都有引论、本论、结论
  3.论证步骤相似,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 问题(怎么办)
  4.论证方法相似,理论论证、事实论证、理论事实结合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围绕中心层层论证或从几个方面分别开展论证等;
  5.语言的严密性
  后重点分析一篇范文,进行实践,掌握规律,最后指导学生运用这些原理、规律去分析其它议论文。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十分重视教法的传授,他说:“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 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发生类似的联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联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陶行知文集》第十四页)其实这短短的几句话也精辟地论述了迁移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只“传道、授业、解惑”,而且注重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打开知识大门、开发文化宝藏,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
  以上,只是我对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只要我们大胆实践、勤于反思、努力钻研、善于借鉴,就一定会找到许许多多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好方法,就一定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越来越受学生欢迎,就一定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其他文献
在七年级语文教科书中第三个作文训练的主题是“从生活中找‘米’”,这“米”就是写作材料。“米”从哪里来?当然是生活,生活是写作的“米仓”。叶圣陶曾经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的提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可是,在很多时候,学生捕捉不到写作材料,写作文困难已经成了时下大多数学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随着新课标全面实施,新课标理念指导着课堂教学发生巨大的变化。高中物理课新课标标准在课程目的、结构、内容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大的突破与创新,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这些要求,高中物理教师要积极的转变旧的教学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并把这些理念切实应用于课堂教学第一线。  关键字: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思想    新课标改革的核心理念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它已经成为学生学习不可缺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与补充,也被教师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但由于城区学校班额大,农村学校生源参差不齐,再加上小组学习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自由性等原因,教师稍微调控不当,小组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如何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目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
摘要: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数学概念及原理发生的背景、忽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导致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时常表现为机械模仿、刻板记忆。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有意义的教学情境中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情境;思维;体验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其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更符合数学教学特征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消除学生学习的障碍,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物理,会怀着一颗求知的心去探索物理这个美妙的世界,从而为学好物理奠定基础并提供保证。笔者在教学中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科的魅力。  一、学习物理“有用“  从生理角度来
一、反思教学准备  本节课是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我在研读完教材、教参及课后练习后结合七(1)、七(2)两个班的实际完成了自己的教案。通过与本组的蒋红玉、孔新国两位老师讨论发现了很多问题,经过修改,对教案进行完善。在准备过程中基于两点考虑:  1.在知识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体现分层教学  在设计教案过程中,首先复习了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及有关多项式的一些内容,后让学生利用小学学过乘法分配律的知识计
“文字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头等重要的训练。”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以为,阅读教学中词语的训练,应采取多种方法,扩展学生释词思路,优化训练,指导运用,就能收到较好的语言文字训练效果。  许多教师不能根据学生年龄及认知水平选择适合于学生的释词方法,常让学生翻开字典(词典)说出要理解之词的意思,并要求学生把词义背下来。理解词关键在于会灵活运用,从而达到掌握词的目的。如“雄伟”的意思是“雄壮而伟大”
摘要:通过对Word Power版块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这一版块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期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中有一板块名为Word Power,其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学习词汇。一是学习与单元话题相关的分类词汇,二是通过学习构词法等词汇学习技巧扩大词汇量。学生根据构词法的基本规则学习和掌握单词,扩大词汇量。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的目标观:即变“一维目标”为“三维目标”:直接目标——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目标——陶冶思想情操。笔者在刚开学就以“自主学习、快乐相伴、健康成长”作为班级目标。那么,如何在任教学科的语文教学中指引学生做到自主学习?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做些什么?这是关键的。于是,我想到了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法——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