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研晚生凉 悲歌何慨慷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P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倪瓒绘画以幽远简淡为宗,多借枯索之物寄情寓意,画风疏远萧散,荒寒静寂。这种洋溢于幅面之间饱含着深沉内蕴的意境与情思,正是其据儒、依老、逃禅精神本源的折射和映照。
  关键词 倪瓒 荒寒 精神本源
  
  元季四家之一的倪瓒,其绘画时常在宁静的氛围中,透露着一种冷寂清幽、萧疏荒寒的气息,古木孤亭、淡云微拖,一派凄清的景象。在他的视野中,绚烂的世界凝固成如冰的墨色,雍容富丽的色彩被汰尽,剩下的只是水墨渲淡的心迹呈露。这一切无不来自他在特殊社会境遇中的坎坷经历和儒、老、禅三位一体的内心世界共同作用的结果,后者也正是其荒寒画风形成的精神本源。
  
  一、荒寒造境中的儒家温热
  
  从史料和墓志的记载看,倪瓒年轻时即笃志于儒学,曾是“刻意经史、尊师重友”,对儒家的“礼乐制度、弥不究索,”甚至也有过“轰轰烈烈男儿事,莫使磨砣过此生”的豪迈之辞。但元末特定的政治氛围,使他只能守志读书。直到晚年,他心中暗伏的忧国济世之情亦未有所减,只是在始终未能忘却的同时,又深知此生于此已经难有所为了,故而心情愈加沉重,更加显得空寂和孤苦。他在《述怀》一诗中写到“断送生棋局里,破除万事酒杯中。清虚事业无人解,听雨听时又听风。”其间心境可窥。当然,老、禅思想虽在此时也试图以一种超脱的情怀调释其郁积的心结,但这种调节的重心从始到终都未曾改变,这就是倪瓒心中自我价值的确定和自我道德的完善。身处逆境,虽不能实现儒家的政治理想,然而却能使儒家的道德情操得以自我修成,寄情绘画只是其中作为精神舒络过程的一个媒介。他作品中的空灵与静穆固然是道禅在起作用,但其心灵的脚步却一直不曾离开儒家的方舟。
  倪瓒根深蒂固的儒家情,际,使他在对诗的看法上曾提出“诗必有谓而不徒作吟咏,得乎性情之正,斯为善矣。”同时这也是他强烈主张文艺对情感的阐释应是高度真挚自然而毫无虚假和做作的具体表现,即要寄兴深远,而非肤浅虚伪。这种“发乎情”、“修辞立其诚”的创作思想正是来自儒家美学,同样这种思想在他的绘画创作上表现地也是淋漓尽致。他的画面上既有平淡天真不食人间烟火的一面,但同时又于诗文画跋中充满着愤世嫉俗、不甘寂寞,这种极端的矛盾不是虚伪,而是由性情的真率所致。倪瓒正是将个人情感与时代情绪交融在一起,在荒寒的画境中展露对内在生命的觉悟,从而将山水精神提高到内在生命意识自然袒呈的高度,大大地拓展了画面的表现境界,依此再来读他的画,其中确有着难以企及的深蕴。在《容膝斋图》中仿佛透过一水两岸三段式的荒寒让人能感觉到生命深层的温热,在孤亭独立、荒江寂林的清冷氛围中好似能体味出背后所隐藏着的萌动的激情和暖意,那隔江淡淡的一抹远山仿佛是生命的彼岸,孤亭之中又曾寄托几许在尘世中受伤的心灵。倪瓒正是对儒以近乎“迂”的心理在纷纭造化中发掘真与善,他的荒寒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冷漠,而是绚烂之极后所呈现出来最为纯粹的真相。
  倪瓒的绘画讲“自娱”,这是有着冲破儒家伦理教化对绘画束缚,充分发挥绘画的审美功能,并使之与个体情感的自由抒发联系起来的积极意义的。如果不把绘画重大的社会作用仅仅理解为教化的话,那么倪瓒所说的“自娱”同样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作用,它更易于呈露儒家道德的内涵。他在《写墨竹赠顾友善》中称顾为“深身洁行读书史,思友天下之善士”的隐君子,并能以画竹来写照他的人格“绿竹猗猗蔚才美,独立不惧群不倚。长吟挥毫为君起,写其形模唯肖似,谅哉直清可与比。”所以倪瓒还是通过绘画来表露深埋于心的儒家情怀。他关注社会,但没有信心去改变它,于是只好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逃向自然,绘画则是他用来稀释苦痛的手段,故其在画中地老天荒、空漠寂寥的景象,无不是他孤寂心绪的投射。
  
  二、“依老”、“逃禅”和宇宙般的孤清
  
  倪瓒在《立菴像赞》中有“逃于禅、游于老、而据于儒”之说,在《良常张先生像赞》中又提到“据于儒、依于老、逃于禅”,这说明其在思想上企图融儒、道、禅三家于一炉。当儒家的理想不得实现的时候,他就幻想在依老、逃禅中逃避现实、解脱自己。从《水竹居图》的青绿设色,到水墨渲淡的《容膝斋图》,正是倪瓒对人生从抱有期待的热情到历尽劫难之后一种精神的解脱和彻悟的嬗变。这种变化使其在绘画上终摒弃了丹青颜色,而纯以水墨营构萧散荒寒的意境。在此渐变的过程中,道家的人生观、认识论和佛教禅宗的修习体验使其对人生进行超现实的思考。
  他的绘画中所表现出来的“至清”、“至静”的内容,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表现了大自然的清幽、静谧的画境,但往往流露出一种没有人间烟火,远离人间社会的冷僻、空虚、孤寂、凄凉的情调,这和他依老、逃禅的精神世界是一致的。倪瓒将自己的孤独放在凄冷荒寒的境界中,他选择枯树、孤亭、幽竹、远山这些独特的意象,将自己的生存感受和宇宙体验相融为一体。正如他的《幽涧寒松图》,境界苍凉凄清,幽涧寒松于此正可以象征其身世的多蹇。但如果仅仅停留于此,还不足以体味画中的孤寒之意。萧瑟的古树中我们分明可以看到了画家天真荒率、纵横高标的情怀,看到了极荒寒处与宇宙并立。与苍天同流的浩落心字。萧疏古树,出之尘格,荡以远思,令人产生与天化游的感觉,体昧那来自宇宙生命深处的孤清。倪瓒的孤清荒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的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进。究其本源,实际上这里表现的正是他对个体生命和宇宙意识的一种通达领悟。他就是要在依老、逃禅的过程中去摒弃那些妨碍大自然原样呈现的因素,传达对生命真趣的悉心玩味。倪瓒荒寒造境之中蕴涵着的永恒也正是依老、逃禅精神之所旨。禅宗主张在非因非果的境界中遁入虚空,当下即永恒,一刻即千古。倪瓒于其画幅之中也依此将坡坨孤亭、远山遥岭这些须臾之物在刹那间都幻化为了永恒。山水以形媚道,而荒寒之境也最易于呈露道的精神,我们在倪瓒许多的作品中均能强烈的感受到地老天荒般的萧疏气息,他于苍凉中将绘画提高到了宇宙创化的境界,从道而直人永恒,其作品正是通过视觉的空阔达到心灵之远,远处即寒处,在片荒远中即能展露宇宙般的永恒和孤清。宗白华先生的一段妙语正是对这种境界的最好阐释,“至于山水画如倪云林一丘一壑,简之又简,譬如为道。损之又损,所得着的一片空明中金刚不灭的精萃,它表现着无限的寂静,也表现着的是自然最深最厚的结构。”
  倪瓒荒寒之境中映射出来的精神本源,正是其纯化笔墨、超越造化实体,使丘壑人格化的原动力所在。据此,我们或许能更清晰地窥察其高逸画风中包孕着的忧郁、怨愤、平和、超脱,能更近距离地感受到那宇宙般荒寒孤清背后所寄寓着的宏深雄厚的生命内蕴。
其他文献
日本著名的动画电影大师,宫崎骏的动画电影风靡世界。他的作品充满了丰富的情感与人性的光辉,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宫崎骏作品中饱含了日本的传统文化,而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文化上具有较多的相似性,这便使其作品中表达的文化与思想能够很顺利地在中国传播与接受。电影作为宫崎骏动画作品的载体,其十分形象地承载与呈现了宫崎骏动画作品中所表达的文化与思想内涵,使之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提升了日本文化与日本电影
“我们是谁?我们像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活着?”源于哲学的种种发问,加拿大现代画家阿历克斯·柯尔维尔将其重复。那些古老的命题在时间中恒常煎熬,纵使是填海造山的现代人也未能幸免。焦躁、疲惫、困惑……战争与和平、工业与自然、人类与动物、“我”与“我自己”,现代人往往处于种种复杂而紧张的关系中。游走在现实与虚构之间的柯尔维尔,用艺术寻找答案。  一、手枪  手枪这一并不具美感的形象作为柯尔维尔画作中的常客,
我们常说影画同源,照相术发明之初,摄影师经常模拟绘画作品的情节、构图及透视等技巧风格进行创作。现在我们又迎来了迅猛发展的数字大潮的挑战,利用电脑技术的便捷,影与画在张德福的手中,仿若“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影画”一般,让人难辨其委,但是由于摄影不似绘画,它的视觉效果更逼真、更立体,实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002年后我开始接触电脑,年近六旬,一切从零开始自学操作。软件是“我形我速”3.0
[摘要] 无论是《简爱》原著,还是2011电影版《简爱》,都体现了简爱对血缘亲情、男女爱情、人间真情的追寻,也正是她体验的、以及她理解和追求的人间同类之爱照亮了我们孤寂的生命之路。从童年到成年,寻找生命的暖色,是每个生命都要经历的情感成长历程,《简爱》原著及2011电影版都展现出了这样一种浑厚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 《简爱》 电影 成长 孤独 暖色  自1847年问世之后,夏洛蒂·勃朗特的《简
[摘要]《夜宴》讲述了一场权力与欲望交织的历史中衍生出的宫闹政变。它的音乐,也更多地倾向落寞和凄凉。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失望中更加绝望。这些音符仿佛跨千年而来,尽情地诠释着这场古老的悲剧。  [关键词]《夜宴》 音乐 表现力    五代十国,烽火四起的年代。一段宫廷政变,即是一场血腥之灾。弑兄夺嫂、子报父仇,权力与欲望交织的历史中衍生出了一场豪华奢侈的“夜宴”《夜宴》庞大的叙事场景给我们呈现出一片
2020年,一部由喜剧短片编织而成的集锦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引发广泛关注,折射出了短片艺术多维度、多形态地介入到当下的影视创作之中。虽然这部电影由张艺谋担任总监制,但在宁浩、徐峥、陈思诚、闫非与彭大魔、邓超与俞白眉等人的执导之下,五部风格各异的喜剧短片呈现出了不同的导演思维以及艺术个性,这部喜剧电影也为当下的影视研究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即如何看待短片电影的作者问题。可以说,在喜剧短片创作日益显露的
王情 1988年出生,山东沂水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供职于上海嘉禾拍卖有限公司,国家注册拍卖师。  20世纪中国画坛的主流是以徐悲鸿为代表并享有盖世之誉的徐悲鸿学派。这个学派坚持走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借鉴西方艺术之长,继承和发展民族绘画优秀传统,融中西艺术成就于一体,开中国绘画新境界。在这个学派的徐悲鸿弟子中黄养辉是其中最杰出者之一,研究黄养辉先生的艺术成就可得徐悲鸿学派之精髓。著名
摘要 静物画是油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类型,经过数百年的不断发展,涌现出了众多的优秀艺术家和杰出的作品来。何婴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之上,以独特的韵味和手法,将静物画的意境表现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层面,映像出人们不同环境下的心理变化。这种表现方式不仅构成了作者独有的语言符号,也丰富了我们对于现代语境下的静物画艺术发展历程及方向及的认知。  关键词 静物画 表现主义 后印象主义    静物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最
摘 要: 本文以南京仙林大学城9所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电话调研的方式对该校学生及其就业信息平台建设的负责人员、实施状况及效果进行调研分析,进而提出高校就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思路。  关键词: 高校就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内涵 建设目标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幅度增加,2014年将达到727万人,就业形势复杂严峻。为推动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国发[2011]1
摘要: 自黑格尔以来,艺术终结的论调始终不绝于耳。然而,舒斯特曼比较乐观地认为,如今“艺术的终结”的美学现状只不过显示了一种旧有的哲学框架的衰落,一种身体和精神两分、艺术和生活两分模式的崩溃和不合时宜。正像其著作《生活即审美》副题“艺术终结后的审美选择”所提示的那样,舒斯特曼认为,对于今天的审美选择来说,审美复兴最有前途的选择应该是发现并扩大艺术的领域,使得审美经验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并最终朝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