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唐朝中期三位著名诗人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曾先后出任苏州刺史,成为苏州史上佳话。三位姑苏诗太守热爱苏州,歌咏苏州,留下许多名篇佳作。通过姑苏诗太守的生花妙笔,人们可以欣赏到苏州这座魅力无穷的人间水天堂,特色鲜明,令人向往。
关键词:姑苏诗太守 诗咏 水天堂
白居易《送刘郎中赴任苏州》诗曰:“何似姑苏诗太守,吟咏相继有三人。”唐朝中期三位著名诗人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曾先后出任苏州刺史,担任行政长官,成为苏州史上佳话。三位姑苏诗太守热爱苏州,歌咏苏州,留下许多名篇佳作。通过姑苏诗太守的生花妙笔,人们可以欣赏苏州到这座魅力无穷的人间水天堂,特色鲜明,令人向往。
一、韦应物诗咏水天堂
姑苏诗太守第一位是韦应物。韦应物出身于高门贵族。曾任左司郎中、滁州刺史、江州刺史、苏州刺史等。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平和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后世以“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并称。唐德宗贞元四年(788)秋,五十二岁的韦应物被任命为苏州刺史,因此后人称他“韦苏州”,有《韦苏州集》。韦应物是从盛唐过渡到中唐的重要诗人。他对大自然的观察体验十分细致,又有很高的审美能力和语言技巧,因而写出了不少浑然一体、情景交融的诗歌,既清新朴素又精巧华美。白居易称赞韦应物的五言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其诗风被后人称为“韦苏州体”。在苏州任职期间,韦应物勤政爱民,关心百姓疾苦。为政之余,韦应物喜欢与吴中文人诗歌酬唱,交流感受,比如他曾设宴招待被贬官的顾况,并写下了《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一诗,抒发了诗人与苏州文士宴集吟咏的场面和感想。通过与文友聚会时的情景描绘,写出闲适生活的情趣。末尾四句很著名: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疆。
“大藩”是指大的诸侯国,这里指雄州大郡。这几句盛赞苏州不仅经济发达财赋富足,而且文化发达人文荟萃,全面展示了唐代苏州的盛况。关于苏州的富庶繁华,韦应物在《登重玄寺阁》诗中进行了具体详细的描写,诗曰:
时暇陟云构,晨霁澄景光。
始见吴都大,十里郁苍苍。
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
合沓臻水陆,骈阗会四方。
俗繁节又暄,雨顺物亦康。
禽鱼各翔泳,草木遍芬芳。
于兹省氓俗,一用劝农桑。
诚知虎符忝,但恨归路长。
此诗写于贞元六年(790)诗人任苏州刺史时。诗题中的“重玄寺”,在苏州皋桥东甘节坊,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中。唐代,全国经济中心南移。虽经历安史之乱,但苏州经济日趋繁荣,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云构”指高耸入云的建筑物。“吴都”指苏州,因苏州是春秋时期吴国都城,故称。因为诗人是在高阁上俯瞰,登高望远,因此其视野宽阔,境界高远。诗中描写了苏州苍山叠翠,湖泊纵横,水路交通便利,风调雨顺,物产丰饶的美丽画卷。苏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享有“东方水城,人间天堂”之美誉。韦应物笔下的姑苏水天堂景色明丽而迷人。选录两首欣赏如下。
野水烟鹤唳,楚天云雨空。
玩舟清景晚,垂钓绿蒲中。
落花飘旅衣,归流澹清风。
缘源不可极,远树但青葱。
(《游溪》)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夏至避暑北池》)
《游溪》诗中“楚天”是指苏州,因苏州战国时期地属楚国。诗中描绘了一幅典型的姑苏水乡烟雨迷蒙的美景。诗中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地上溪水长流,天空云雨迷蒙,清风徐徐,落花飘衣,树木青葱。诗人在这烟雨蒙蒙的诗情画意中,游溪荡舟垂钓,悠闲飘逸,犹如仙人,令人陶醉。
《夏至避暑北池》不仅表达了诗太守对民事与民生疾苦的关切,也抒发了诗人安闲自在寄情诗酒的生活情趣;诗中描写了北池一带绿竹含粉、圆荷散芳的美景,画面清晰,色彩艳丽,语言浅易,意境优美。
苏州阊门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可谓苏州的地标性建筑。韦应物写过一首咏阊门的五言绝句,题为《阊门怀古》。诗云:
独鸟下高树,遥知吴苑园。
凄凉千古事,日暮倚阊门。
“吴苑”指春秋时吴王游猎的长洲苑,在苏州市西南。阊门,苏州西城门,吴国伐楚时,大军从此门出。作者由阊门想起春秋时期一代霸主吴王阖闾励精图治,发愤图强,在谋臣伍子胥的协助下,任贤使能,广纳天下名士,發展经济军事,促使吴国成为雄踞一方的强盛国家,吴国的大军就从雄伟的阊门浩荡而出,西进伐楚。终于在柏举之战打败楚国。一时间,吴国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慑越人,霸气冲天。只可惜,好景不长,阖闾之子吴王夫差骄奢淫逸、听信谗佞、残害忠良,终致亡国丧命。诗中的“阊门”借代“苏州”。诗人孤身一人登临阊门,想起吴国兴亡成败的往事,触景生情,百感交集,惆怅之情油然而生。诗中既缅怀千古旧事,感叹兴亡成败,又对时事悲悼、对个人遭际感怀。此诗篇幅短小而内涵丰厚,沉郁蕴藉,具有历史的穿透力,可谓尺幅之中有波澜之势。
二、白居易诗咏水天堂
姑苏诗太守第二位是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后因直言遭贬,做地方官。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过半百的白居易被任命为苏州刺史。第二年十月,因病辞职。虽然在苏州为官只有十七个月,但诗太守白居易与苏州结下了深厚的情缘,写下许多描绘苏州水城的好诗。
农历新年正月三日,白太守在古城水巷闲行漫步。但见河中鸳鸯戏水,河岸杨柳飘拂,敏感的诗人感觉到一丝春意,不禁诗性大发,写下了《正月三日闲行》:
关键词:姑苏诗太守 诗咏 水天堂
白居易《送刘郎中赴任苏州》诗曰:“何似姑苏诗太守,吟咏相继有三人。”唐朝中期三位著名诗人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曾先后出任苏州刺史,担任行政长官,成为苏州史上佳话。三位姑苏诗太守热爱苏州,歌咏苏州,留下许多名篇佳作。通过姑苏诗太守的生花妙笔,人们可以欣赏苏州到这座魅力无穷的人间水天堂,特色鲜明,令人向往。
一、韦应物诗咏水天堂
姑苏诗太守第一位是韦应物。韦应物出身于高门贵族。曾任左司郎中、滁州刺史、江州刺史、苏州刺史等。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平和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后世以“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并称。唐德宗贞元四年(788)秋,五十二岁的韦应物被任命为苏州刺史,因此后人称他“韦苏州”,有《韦苏州集》。韦应物是从盛唐过渡到中唐的重要诗人。他对大自然的观察体验十分细致,又有很高的审美能力和语言技巧,因而写出了不少浑然一体、情景交融的诗歌,既清新朴素又精巧华美。白居易称赞韦应物的五言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其诗风被后人称为“韦苏州体”。在苏州任职期间,韦应物勤政爱民,关心百姓疾苦。为政之余,韦应物喜欢与吴中文人诗歌酬唱,交流感受,比如他曾设宴招待被贬官的顾况,并写下了《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一诗,抒发了诗人与苏州文士宴集吟咏的场面和感想。通过与文友聚会时的情景描绘,写出闲适生活的情趣。末尾四句很著名: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疆。
“大藩”是指大的诸侯国,这里指雄州大郡。这几句盛赞苏州不仅经济发达财赋富足,而且文化发达人文荟萃,全面展示了唐代苏州的盛况。关于苏州的富庶繁华,韦应物在《登重玄寺阁》诗中进行了具体详细的描写,诗曰:
时暇陟云构,晨霁澄景光。
始见吴都大,十里郁苍苍。
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
合沓臻水陆,骈阗会四方。
俗繁节又暄,雨顺物亦康。
禽鱼各翔泳,草木遍芬芳。
于兹省氓俗,一用劝农桑。
诚知虎符忝,但恨归路长。
此诗写于贞元六年(790)诗人任苏州刺史时。诗题中的“重玄寺”,在苏州皋桥东甘节坊,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中。唐代,全国经济中心南移。虽经历安史之乱,但苏州经济日趋繁荣,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云构”指高耸入云的建筑物。“吴都”指苏州,因苏州是春秋时期吴国都城,故称。因为诗人是在高阁上俯瞰,登高望远,因此其视野宽阔,境界高远。诗中描写了苏州苍山叠翠,湖泊纵横,水路交通便利,风调雨顺,物产丰饶的美丽画卷。苏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享有“东方水城,人间天堂”之美誉。韦应物笔下的姑苏水天堂景色明丽而迷人。选录两首欣赏如下。
野水烟鹤唳,楚天云雨空。
玩舟清景晚,垂钓绿蒲中。
落花飘旅衣,归流澹清风。
缘源不可极,远树但青葱。
(《游溪》)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夏至避暑北池》)
《游溪》诗中“楚天”是指苏州,因苏州战国时期地属楚国。诗中描绘了一幅典型的姑苏水乡烟雨迷蒙的美景。诗中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地上溪水长流,天空云雨迷蒙,清风徐徐,落花飘衣,树木青葱。诗人在这烟雨蒙蒙的诗情画意中,游溪荡舟垂钓,悠闲飘逸,犹如仙人,令人陶醉。
《夏至避暑北池》不仅表达了诗太守对民事与民生疾苦的关切,也抒发了诗人安闲自在寄情诗酒的生活情趣;诗中描写了北池一带绿竹含粉、圆荷散芳的美景,画面清晰,色彩艳丽,语言浅易,意境优美。
苏州阊门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可谓苏州的地标性建筑。韦应物写过一首咏阊门的五言绝句,题为《阊门怀古》。诗云:
独鸟下高树,遥知吴苑园。
凄凉千古事,日暮倚阊门。
“吴苑”指春秋时吴王游猎的长洲苑,在苏州市西南。阊门,苏州西城门,吴国伐楚时,大军从此门出。作者由阊门想起春秋时期一代霸主吴王阖闾励精图治,发愤图强,在谋臣伍子胥的协助下,任贤使能,广纳天下名士,發展经济军事,促使吴国成为雄踞一方的强盛国家,吴国的大军就从雄伟的阊门浩荡而出,西进伐楚。终于在柏举之战打败楚国。一时间,吴国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慑越人,霸气冲天。只可惜,好景不长,阖闾之子吴王夫差骄奢淫逸、听信谗佞、残害忠良,终致亡国丧命。诗中的“阊门”借代“苏州”。诗人孤身一人登临阊门,想起吴国兴亡成败的往事,触景生情,百感交集,惆怅之情油然而生。诗中既缅怀千古旧事,感叹兴亡成败,又对时事悲悼、对个人遭际感怀。此诗篇幅短小而内涵丰厚,沉郁蕴藉,具有历史的穿透力,可谓尺幅之中有波澜之势。
二、白居易诗咏水天堂
姑苏诗太守第二位是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后因直言遭贬,做地方官。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过半百的白居易被任命为苏州刺史。第二年十月,因病辞职。虽然在苏州为官只有十七个月,但诗太守白居易与苏州结下了深厚的情缘,写下许多描绘苏州水城的好诗。
农历新年正月三日,白太守在古城水巷闲行漫步。但见河中鸳鸯戏水,河岸杨柳飘拂,敏感的诗人感觉到一丝春意,不禁诗性大发,写下了《正月三日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