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治疗严重哮喘呼吸衰竭45例临床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c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治疗严重哮喘呼吸衰竭的方法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接收治疗的45例严重哮喘呼吸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炎、吸氧以及解痉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中加上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结果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进行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结果中PaO2,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诊治疗严重哮喘呼吸衰竭中在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的同时加上机械通气方法,效果显著,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 严重 哮喘呼吸衰竭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531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462-02
  近年来,严重哮喘引起的呼吸衰竭在临床治疗中越来越普遍,随着医学科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治疗严重哮喘呼吸衰竭的药物也越来越多,但是常规治疗严重哮喘呼吸衰竭的方法普遍出现了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如何有效治疗严重哮喘引起的呼吸衰竭成为医学界热议的话题。经过多年临床研究发现,在抗炎、吸氧以及解痉等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加上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能有效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患者的生理代谢过程[2]。本研究主要对我院45例严重哮喘呼吸衰歇患者进行急诊方法以及疗效的探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接收治疗的45例严重哮喘呼吸衰竭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分布49-78岁,平均年龄60.5岁,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理特点上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抗炎、吸氧以及解痉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中加上机械通气进行治疗,机械通气的具体治疗过程包括:选择呼吸比为1.6∶1.0~2.1∶1.2同步间歇指令的通气模式,机械通气的呼吸频率控制在12~22/min,通过加压力的方法支持机械通气,同时加用适当的呼气末正压进行通气。机械通气的时间宜为2-102h。
  1.3 统计学分析。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16.0软件实现。其组间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进行相关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组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表2。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4h后生命体征变化比较
  *为两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为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4h后动脉血气结果比较
  *为两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为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
  由表中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结果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结果中PaO2,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一直以来,有效治疗严重哮喘呼吸衰竭都是临床治疗总会亟待攻克的难题。临床研究发现,采用机械通气方法对严重哮喘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能及时抢救患者的生命,为患者病情的进一步治理提供充分的抢救时间。但是机械通气治疗在实际临床治疗中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通常是在抗炎、吸氧以及解痉等常规方法中配合运用,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严格评估患者肺部病变情况,把握运用机械通气的准确时机。
  本研究中,对严重哮喘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在常规治疗方法中加上机械通气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结果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进行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结果中PaO2,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上所述,急诊治疗严重哮喘呼吸衰竭中在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的同时加上机械通气方法,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动脉血气,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梁群,刘又宁,王睿.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型哮喘合并呼吸衰竭[J].中国急诊医学杂志,2010,17(4):430-432
  [2] 解立新,刘又宁.不同原因所致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策略[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31(10):56-7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卵巢妊娠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到2013年4月,我科确诊卵巢妊娠的28例病例资料。结果:22例(80%)有腹痛症状,17例(60%)有停经史,19例(68%)有人流或清宫术史,15例(53.6%)有2次以上妊娠史,5例(17.9%)有宫内节育器,6例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有辅助生育史;27例(96.4%)行手术治疗(15例开腹手术,12例腹腔镜手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本次观察研究选择23名供应室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职业危险因素,并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性管理措施,回顾分析所有23名供应室工作人员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职业伤害的发生率。结果:结果经过防范管理,所有工作人员的职业伤害发生率都明显降低。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供应室是各类污染和职业伤害发生率最高的科室,对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门诊退药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从而减少门诊的药房退药情况,提高门诊的用药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方法:通过对2013年1月到2013年6月份我院的退药情况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和分析。结果:我院门诊药房退药的主要原因为患者对药品出现不良反应以及医院的服务水平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等。结论:要提高医院的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  关键词:门诊药房 退药 服
期刊
摘要:住院药房属于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机构,是直接面对病人展现医院医疗能力的重要窗口。笔者在文中具体分析了住院药房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对应的具体措施,讨论怎么规范住院药房的管理、提升药剂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保障病人的用药安全,从而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药学服务。  关键词:住院药房 药学服务 管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500  【中图
期刊
摘要:本文就手术后顽固性头晕警惕梅尼埃病1例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做如下报告。  关键词:手术后 顽固性头晕 梅尼埃病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534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465-01  患者蔡某,女性,34岁,全麻下行颧骨、颧弓降低术,手术时长1.5h,术中失血约300ml,麻醉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乡镇医院消毒室内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保证护理人员健康安全。方法:结合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对乡镇医院消毒室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预防措施。结果:实行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了工作过程中操作不当带来的伤害以及感染等职业危险事件的发生。结论:保证医护工作者的工作质量最根本的是要保证乡镇医院消毒室内的工作环境安全,因
期刊
摘要:阴茎折断又称“闭合性阴茎海绵体折断和白膜破裂”是临床较少见的男科急症。由于阴茎在充分勃起状态下受到外力的作用致使阴茎海绵体折断及白膜破裂或者并发尿道损伤。保守治疗多不采用,尽早手术治疗为临床重要手段。我院收住1例外科病例经阴茎修复术后,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阴茎折断 阴茎修复术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539  【中图分类号】R3 【文
期刊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消化内科常见的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以实现消化内科合理规范用药。方法:以消化内科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3250例,通过分析病患在治疗过程中得到的具体用药种类及用量,进一步研究不合理用药的实际情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通过对3250例患者的临床跟踪发现,这些患者当中不合理用药的有261例,其中经统计发现不合理用药问题主要在,抑制性药物的使用,抗生素药物的
期刊
摘要:目的:对晚发性VitK缺乏导致的颅内出血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晚发性VitK缺乏导致的颅内出血患儿,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60例晚发性VitK缺乏导致的颅内出血患者,48例治愈,10例好转,死亡2例,死亡率为3.33%。结论:针对晚发性VitK缺乏导致的颅内出血的治疗,要掌握患儿的早期表现及病史特征,早期通过CT或腰穿进行辅助检查,当患儿表
期刊
摘要:临床离不开检验,检验服务于临床。随着检验仪器和检验技术不断进步,检验医学从可测项目范围到技术先进程度都得到了空前发展。因此,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联系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检验科 临床 联系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506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441-02  临床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