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拓展激趣——文言文学习方法初探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le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诵读琅琅上口,提高记忆效率
  
   诵读即有声之读,诵读是感知文言文的一种手段。朱自清说:“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就化为自己的东西。”实践证明,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言文的丰富的内涵,体味到其韵外之致,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语言不是静寂的字符,学语文就要诵读。读文言文方法多种多样:配乐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两人对读、分小组读、竞赛读、模仿读等,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摇头晃脑、自我陶醉、深受感染,读之以情、读之以趣、 读之以思、读之以法,在读中领悟文言文学习的乐趣,还原学习语文的真正魅力。
  
   二、尝试断句分段,学习其乐无穷
  
   文言文离我们现在的环境相去甚远,古人当时又未断句分段。这几年考试,对文言文的标点又相当重视,我在课堂上加大了这方面能力的训练。在学生初读几遍的基础上,就把无标点、无分段标志的原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试着标点、分段,然后与课文的标点分段比较异同,并且只要言之成理,学生自己的思维成果可以保留。这种学习方法避免了老师的全堂硬灌,学生的死记硬背,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辅助以多媒体, 拓展学习环境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辅以画面想象,拓宽形象空间;辅以音乐品味,美化内容意境;辅以声、色、影,开拓想象的空间。我常自制教学课件,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上、悦耳的音乐中,开动感官尽情享受,从而快速理解内容,加深记忆,提升认识,带动学习的积极性。如《陈情表》一课,课文很长,我播放自制的配乐朗读加画面的课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兴趣高涨,背诵的任务轻而易举就完成了。文言文教学中辅以多媒体,能够化文字为形象,化机械为生动,化繁为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学习方法交流,示范力量无穷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十分注重方法的引导,主要方法有:(1)归纳总结法。学过一个单元后就应该对文言文的知识作小结,按照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重点实词、重点虚词概括,把松散的知识加以梳理,知识就系统化、科学化,便于复习、应考;(2)自出试题法。把文言文的知识用习题加以整理,编成一道一道的题,清晰、醒目,在编制试题的过程中,就可以对学过的知识再一次巩固、复习,并通过试题提炼出重点、难点、考点,对知识的梳理更有条理。大致的题型是:字音字形字义、句子的翻译、大意的理解、人物的性格分析、朗读的节奏把握等方面,使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出好试题后,全班交换做题,起到了知识的补充、交流作用;(3)积累名句法。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学到优美的句子,有警示意义的句子就摘抄,积累写作素材,这样一读多得,其乐无穷。
  (滦县职教中心)
其他文献
一、问题提出    不少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反应这样的共性:课上总有一些学生不时窃窃私语、做小动作或招惹他人等,导致课堂效率上不去,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老师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三番五次、苦口婆心地采用种种手段,如谈话、说服、劝诫,甚至通过与家长联手教育,但效果甚微,即使有的同学多次认错,过几天又故伎重演,在老师眼中成为“屡教不改”的“顽固分子”,这确实让教师头痛,一筹莫展。    二、学生课堂缺
心理学研究表明,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最初的而且是最重要的活动。同时,也只有在观察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对事物进行判断和推理。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过程,让
摘要:笔者试图从教给方法、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三个方面,探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实现以读为本。  关键词:以读为本;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又重新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追捧。下
结合客户在使用TD-SCDMA终端中反映的USSD业务异常响应问题,依据3GPP技术规范和信令流程,对问题进行了准确定位并得出合理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