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活动要从幼儿抓起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un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健康教育是以人和环境为中心,帮助人们获得健康知识,形成良好生理、心理生活习惯的过程。幼儿期是身体素质和健康行为的印刻期,因此,进行健康教育必须从幼儿开始。
  关键词:幼儿健康教育活动
  
  
  目前幼儿健康教育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如:现在幼儿多为独生子女,老师和家长的爱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但过分溺爱和袒护会使幼儿形成不良的健康行为,有的幼儿过分保护后形成脆弱、依赖性强,适应能力差等不良行为。那么如何真正发挥健康教育的独特作用,我想只有我们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健康教育规律出发,把握好时代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增强现代健康教育意识。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的现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健康观是实施健康教育的前提,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良好的教育观应确立明确的目标意识,从幼儿健康发展状况和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确定明确的教育内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及时鼓励和巩固幼儿的健康行为,让幼儿初步明白健康对人的重要性。
  二、向幼儿传授健康知识
  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后,幼儿也对健康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向幼儿传授健康知识非常必要。健康教育中健康知识的传输,健康态度的形成,健康行为的养成,需要运用多种的教学手段,方能较和谐完满地达到。
  1、重视感知与体验
  幼儿由于年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育时通过幼儿的亲身感知和体验,则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如:在大班“食物的旅行“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喝豆奶,让他们感知并说出食物在身体中经过了哪些地方,通过讨论知道了食物在身体中经过的器官。在帮助孩子们了解食物在各器官的变化时,又让他们嚼一嚼硬硬的饼干,体验饼干在口腔中变软变碎的过程中,由于幼儿多种感官参与感知,使得他们知识与经验获得自然、生动。
  2、重视动作与行为练习
  幼儿一些良好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的养成,需要在群体中通过模仿练习获得,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对一些生活技能,健康行为我们反复让幼儿练习,从而加深理解,形成稳定的动作和行为习惯。如:在“预防龃齿”教学中,让小朋友手持小牙刷在录音的伴奏下,学习正确刷牙的方法,在“东东的眼睛为什么会近视?”活动中,大家一同来练习握笔和书写的姿势,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在“我会叠衣服”教学中,小朋友们互相学习穿脱衣服,顺序叠放衣服的方法。通过群体的练习、参与,从改变群体行为习惯入手,加速了健康行为的形成。
  3、重视趣味性手段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动形象手段的运用。使知识的传输更贴近幼儿。如:在“人是怎样呼吸”的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互相摸摸胸腔,在人呼吸时有什么变化,说出感觉,再通过电脑动画来模拟演示,使幼儿知道了肺部吸气,呼气产生了胸腔的运动。这一知识生动地教给了幼儿。在“爸爸妈妈不在家”活动中,我们用录象录下了小朋友爸爸妈妈不在家时的表现,引导幼儿讨论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做法是危险的,借助形象的电教媒体,幼儿学到了知识,同时也学会了自我保护的方法。
  健康知识内容非常广泛,我们教师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选择一些让幼儿能够接受,易于理解,便于掌握的健康知识,如:教会小班幼儿正确使用手帕,正确洗手,不将异物塞入耳、鼻、口内,学会走、跑的技能;引导中班幼儿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和功能,懂得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学习避开危险和不做危险的动作;引导大班幼儿注意个人卫生,知道食物的主要营养,能样样食物都爱吃,让他们认识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不玩水、火、电,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掌握投掷、跳远等技能。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
  首先,通过开设专门的健康教育课实施。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效应,不是以呆板、机械式的教学方式,而是充分调动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創造性。开放幼儿的双手和大脑,充分调动幼儿的情感效应。如开展“长大了想干什么”主题讨论,在讨论中让幼儿知道,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具备强健的身体,良好心理素质等。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和增强了幼儿的健康意识,使幼儿变“客”为主,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吸取健康的知识和能力。
  其次,游戏是健康教育的好手段。能过开设角色游戏“海带真好吃”、“他为什么看不清”、“我会用筷子”获取生活卫生习惯的知识;通过“红灯和绿灯”的游戏,懂得安全保护;通过“揪尾巴”、“老鹰捉小鸡”“学做解放军”等活动,发展幼儿的身体基本动作,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
  第三、健康教育还要贯穿于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如在晨检、午餐、午睡、散步等非正式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抓住机会,进行指导幼儿按规则进行,并注重随机教育。
  四、形成有益的健康行为
  对集体幼儿实施健康教育可以促进每个个体健康行为的形成。教师的话具有权威性,当要求孩子做什么,一定会有大多数孩子按要求去做,有些孩子虽没去做,那只是暂时的,在从众心理的趋使下,他们会很快跟着大家一起做的,在老师的讲解、示范、表扬鼓励下,经幼儿多次练习巩固,幼儿的健康行为便可望形成。
  健康教育内容广泛,形式灵活,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都可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尚需我们进一步的实践与探索。相信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会使我们拥有一批批更加健康的下一代。
  
其他文献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徳,是德育的最基础内容。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青少年学生养成良好文明礼貌行为的重要场所,所以孝敬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手段之一。我校作为重庆市一所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从初中义务教育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根据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关于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因此,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方法,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寓创新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   一、引疑激趣,激发学生情感态度,诱发创新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学習,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关键词:新课程,会学习,会思考
摘要:课堂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灵活的设置问题,以形成学生学习的动因,促进思考,激发创造性思维,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创新思维及创新思维的特点。这样才能开辟一条培养创新思维的途径。创新思维的主渠道在课堂,关键在教师。教师要精心备课,要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索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基本原则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
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思想品德课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是德育工作的其它途径所不能代替的。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呢?本文试从以下几点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教师要注重自身德育意识的培养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这某种意义上说明了人的意识决定人的行动。教育学和心理学把12~16 岁这一阶段称为“少年期”。这段时间,学生心理和生理变化比较迅速,身心各方面都比较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