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创造思维的培养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sky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灵活的设置问题,以形成学生学习的动因,促进思考,激发创造性思维,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创新思维及创新思维的特点。这样才能开辟一条培养创新思维的途径。创新思维的主渠道在课堂,关键在教师。教师要精心备课,要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索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基本原则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创造良好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精心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丰富想象,发展思维,力求做到看似无疑处生疑,看似平常处见奇。教师要时刻树立创新意识,让课堂教学绽放出创新的火花。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问题情境
  课堂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的,问题是教学的基本要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既定的观念转化为问题,已形成学生学习的动因,促进思考,强化主体性思维,以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不仅知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开拓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一、新思维的特点
  所谓创新思维,就是指人们通过对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运用,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综合,探索新的现象和规律,产生新的思维,新的概念,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成果的一种思维方式。
  创新思维的特点是推陈出新,不墨守陈规。就教学活动而言,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表现为: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要有新的理解,新的见解,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将问题引向深入。
  二、培养创新思维途径
  培养创新思维的途径在课堂,关键在教师。教师要转变观念,精心备课,要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攻的基本原则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新知识引入时,能否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教师应巧妙的设置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我在讲数列这一章时引用了这样一个著名的故事:阿基米德与国王下棋,国王输了,问阿基米德要什么獎赏?阿基米德对国王说:“只要在棋盘上第一格放一粒米,第二格放两粒米,第三格放四粒米,第四格放十六粒米…。按这个方法放满整个棋盘就行。”国王以为要不了多少米就随口答应了,结果发现就是全国的粮食都给阿基米德都不够。接下来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1)国际象棋共有64个格子,则第64个格子中应放多少米?(2)求出国王输给了阿基米德多少粒米?
  这样,学生急于想知道其中的道理,出现了学习新知识的最佳状态。
  2、反向设置问题,创造学生提问的环境
  “疑”是学习的需要,思维的开端。教学要精心设计,做到问题引路,设置悬念,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标新立异,另辟新径。例如高一代数一例:求 的值。除常规用的利用二倍角降幂公式、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求得其值为 外,可设问:此题形式与完全平方公式类似,是否可利用(a3+b3)/(a-b)解出。还可以设问:“sin +cos +sin cos =3/4, 、 需满足什么条件?这种做法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培养敢猜想的精神极为重要。
  3、精心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浓厚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联系教材与实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问题引路,巧妙导入。我在讲“数列极限”时用“龟兔赛跑”引入:“一只兔子与一只乌龟赛跑,起跑时,乌龟在兔子前方100米处若兔子的速度是乌龟速度的10倍,问兔子能追上乌龟吗?”如此引入学生感到好奇,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这样就轻松的引入了这节课的内容。活题与兴趣成了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起点。
  三、丰富想象,发展思维
  想象是根据头脑里已有表象,经过思维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通过实物或直观教具,为学生提供直觉感和获取想象的源泉。如讲“三角形全等”,教师可先用硬纸片剪出两个全等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其特点,通过将其重叠,改变重叠的方向,探讨重合须具备的条件,归纳总结。
  总之,教师要以搞活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出发点,利用各种形式,营造生动活泼有利于探索创新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要勇于探究,允许学生在探究中出现错误。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一个无限广阔、自由发展的空间。
  
其他文献
一、情境教学,可以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而不断丰富其内容的。情境教学可以适用直观手段,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气氛,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思考进入情境。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故事喻理法  喜欢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寓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体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学生明理悟道受到启发教育,这就是“故事喻理法”。运
著名的教育学家巴特尔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老师承载着爱的目光,哪怕仅仅是投向学生的一瞥,孩子们的心灵都会感光显彰,映出美丽的图案……”今天我想说的是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掌握教育艺术的基本功,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必须具备这样的基本功。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学生,就有可能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尤其是新班,如果班主任摸清了一个班几十个学生的学习、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徳,是德育的最基础内容。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青少年学生养成良好文明礼貌行为的重要场所,所以孝敬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手段之一。我校作为重庆市一所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从初中义务教育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根据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关于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因此,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方法,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寓创新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   一、引疑激趣,激发学生情感态度,诱发创新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学習,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关键词:新课程,会学习,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