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绿色生态德育 呵护儿童生命成长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cy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汉市洪山区南望山小学创建于1951年,地处碧波荡漾的东湖之滨,坐落在群山耸翠的南望山脚,秉承“聆听生命的成长,让每一个南小人都幸福地沐浴在绿色生态的阳光里”的办学理念,经历“环保一环境一绿色一生态”四个发展过程的探索,坚持走“绿色生态德育”之路,确立了“关爱生命、联系生活、构建生态、自然生长”的绿色生态德育工作理念,建构了“和而不同·格物致知”的绿色生态校园文化,打造了一所“体验学习、知识延续、珍视生命、生态共生”的绿色生态学校。
  一、营造绿色生态校园环境
  好的环境会说话,学校将绿色生态德育理念融入校园环境,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绿色生态德育的氛围。
  1.建绿色校园环境。走进南望山小学,立刻会被它的绿色植物所吸引。校园内植物种类繁多,乔木、灌木错落有致,陪伴着学生每一天的成长。校园里有众多的绿色景观——“童眼看天气”气象观测站、湿地探幽园、物候园、二十四节气墙、江豚戏水池、江南水域图、绿韵古诗廊等。这些景观不仅营造出清新典雅、充满生机的绿色校园环境,更让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亲近自然、观察气候。
  2.建绿色校园文化。学校在教学楼打造了“四横三纵”的楼层文化,突出绿色生态的主题。“四横”以春之华、夏之阳、秋之实、冬之雪为名,以二十四节气为径,让学生徜徉在经典的唐诗宋词中,与四季相遇,与节气融合,用自创的童谣小诗将传承与创新交融。“三纵”从节气中国、星光大道、生态坐标三个维度,用传统文化符码唤醒师生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用星光大道的表彰形式引导学生确定目标、勤奋努力、追逐梦想;用生態坐标引领学生向“身心健康、善于学习、绿色低碳、学会改变、审美雅趣、天下情怀”的目标迈进。
  3.建绿色活动平台。(1)物候园。学校物候园创建于2014年,2019年学校整改扩建,特意在操场西侧建成集百草、百花、百果、百蔬为一体的物候园,学生们称为“绿精灵物候园”。物候园为学生提供了观察植物成长、欣赏大自然之美的绝佳去处。(2)湿地探幽园。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的称谓,学校地处东湖之滨,湿地教育资源得天独厚。学校湿地探幽园里面栽种了12种湿地植物,在校园改建过程中又增加了武汉江南湖泊图、水生动物微缩景观等具有武汉地域特点的水生文化,不仅丰富了校园的生态环境文化,更是以湿地地图、湿地风光、湿地鸟类、湿地植物为主线,从专题的角度传播湿地文化,为学生提供了又一个体验绿色生态德育的场所。
  二、探索绿色生态课程实施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课程育人是德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在绿色生态德育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作用,将绿色生态德育融入课程,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绿色生态德育校本课程。这些课程因学生的需求而生,由学生的兴趣而设,应学生的发展而变,注重课程纵向递进设计,做到知识学习与动手体验、学科学习与跨学科综合学习的有机统一。
  1.气象课程。学校毗邻湖北省气象局,与该单位开展了近30年的共建。在气象局的扶持下,学校“童眼看天气”气象观测站是武汉市唯一的全自动六要素观测站,设有百叶箱、雨量器、手持风速风向测量仪等人工观测设施,为学校开设气象课程提供了物质保障。学校自编校本教材《绿色时代——观云识天》,以经过培训的教师为主、省气象局专家为辅组成执教团队,在四年级开设气象课程。在气象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认识了天气现象,掌握了必备的气象知识和仪器操作技能,还参与了气象趣味实验、播报天气预报、气象小课题等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
  2.种植课程。学校以物候园为基地,为五年级学生开设种植课程。校本教材《绿色时代——开心种植》会教给学生一些关于种植的理论知识,但更多的成长和提高则来自物候园里的实践活动。学校为五、六年级每个班分配了一块自留地,由他们负责所有的种植工作,松土、播种、浇水、除草、捉虫、人工授粉……这种亲身体验和研究学习,让学生们零距离地观察自然界的生态环境,学习更多的种植知识,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和不易,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究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环保课程。学校还在不同年级开设了环保课程,一年级设有“绿色时代——保护环境”、二年级设有“绿色时代——观鸟爱鸟”、三年级设有“绿色时代——童趣物候”、六年级设有“绿色时代——低碳出行”。环保课程丰富了学生认识自然伙伴、学习自然生活、体验自然责任的情感体验,也增强了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主题课程。2020年初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汹汹来袭,其间,发生了太多感动我们的故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学校抓住疫情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将身边真实的人和事编入德育课程,引导学生真正懂得敬畏生命、尊重科学、责任担当、感恩他人……在学生、家长、老师、志愿者的共同参与中,南望山小学德育系列课程“春天的故事”(24辑)孕育而生,成为学生在武汉封城期间最好的陪伴。它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指导学生明确做人做事的努力方向,学会正确地看自己、看他人、看社会、看世界,帮助他们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三、开展绿色生态体验活动
  活动是生动的教育形式,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体验、领悟到的东西,会对其成长产生很好的作用。学校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策划德育活动,把德育诉求转变为学生需求,将绿色生态德育寓于活动中。
  1.梦想剧场——激情绿色展演。学校以绿色生态为主题,每周五在梦想剧场进行绿色展演,吸引了众多学生家长及社区居民观看。学生通过编排、表演童话剧、课本剧以及诗朗诵、T台秀、时装秀等,提高了综合能力,增强了自信。这些节目都以引人人胜的故事情节和惟妙惟肖的表演让观众身临其境,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教育学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培养了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
  2.垃圾分类——把握绿色时尚。学校早在2012年就在“校园垃圾减量、变废为宝”低碳生活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学校联合武汉市红十字会在校园内设置了爱心捐助箱,让书籍、文具、衣物等废旧物品发挥新的作用。2018年,学校将垃圾分类工作列入德育工作计划,同时纳入学校常态化管理范围,让垃圾分类工作落地生根,推动学校的绿色发展。学校围绕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开展以“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班队会,组织以“垃圾分类,全民行动”为主题的手抄报展览,开展垃圾回收箱制作比赛,组织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开展“超级变变”展示,利用废旧物品进行环保DIY手工创作, “旧物找新主”跳蚤市场, “小手拉大手”社区宣传活动等。   3.绿之七节——驱动绿色参与。学校根据月度工作主题,陆续开展绿之韵艺术节、绿之润植物节、绿之星科技节、绿之行习惯节、绿之声读书节、绿之帆体育节、绿之美男生女生节七大节日活动。每年寒假结束,学生会收到装有植物种子的福袋,通过种植、观察、记录等过程参加植物节活动;在科技与环保主题的科技节中,学生们动手动脑,创意无限;足球班级联赛、篮球对抗赛、趣味游戏等让体育节常开常新;读书海报设计、课本剧表演、亲子阅读、演讲、朗诵等活动让读书节精彩纷呈;尤其是针对毕业年级学生设计的男生女生节,以“相约南小·筑梦起航”为主题,将回忆、向往、兴趣、爱好、分享融为一体的离校课程,用一天时间去印记童年时光,思考成长的意蕴与内涵,理解长辈的关爱与教诲,确立下阶段的学习目标,不断追求卓越。“七节”活动为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健全人格营造了生态道德体验场域。
  4.十八游戏——强化绿色体验。学校立足自身教育资源,组织教师设计“生命的网”“鸟的迁徙”“盲道”等18个生态道德体验游戏活动,以“左手教育右手游戏”为名集结成册,供全校教师使用。这些生态道德体验游戏在校园中就可以进行,场地限制小、趣味性强、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游戏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互惠共生的生态道德观出發,启发引导学生自觉形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的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帮助他们树立关爱生灵、包容厚德的价值观。
  5.生态研学——培育绿色素养。学校立足周边众多的人文科技、绿色教育的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到校外研学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研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研学过程中开拓视野、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与中航181所的“筑梦航空”、水生研究所的“保护水生物”、地质博物馆的“地球探秘”、植物研究所的“植物世界”、省气象局的“童眼识天”等研学项目都坚持了近三十年。其中,学校学生参与武汉中科院植物园开展的“好吃的猕猴桃是怎样长成的”项目研学,在2020年武汉市自然生态研学成果汇报会上,荣获小学组唯一的一等奖。
  四、实施绿色生态德育评价
  学校力图在和谐、自主、人文的生活和生态环境中培养学生向善、向真、向美、向上之情,珍惜自我、尊敬别人、喜爱自然之心,成为拥有绿色气质的现代文明人。围绕培养目标,学校以“每天进步一点点” “只要在某一方面有点滴进步,就能成为闪亮的明星”为原则,以“绿色少年成长记录册”为载体,以习惯养成为基础,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的开展绿色生态德育评价。
  绿色生态德育评价通过“绿动嘉奖令”达标活动落实。该活动从2012年开始在学生中全方位开展,以争积孝敬星、活力星、诚信星、好学星、文明星、健康星、环保星、读书星、种植星、守纪星十项达标卡为载体,依学生年级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点滴的进步可以获得“基础卡”,7张“基础卡—可以换取1张“十星卡”,任意2张“十星卡”可获“绿色宝贝”称号,任意5张“十星卡”可获“绿色儿童”称号,任意1 0张“十星卡—可获“南南小小”奖章,2个“南南小小”奖章可换1个“绿色少年”奖杯。获得2次“绿色少年”奖杯,学校颁发一级“绿动嘉奖令”,获得3次“绿色少年”奖杯,学校颁发二级“绿动嘉奖令”。以此类推,荣获“绿色少年”奖杯次数越多,学校颁发“绿动嘉奖令”的等级越高。
  绿动嘉奖令的评价注重学生成长的全过程,用十个维度评价学生品行发展的方方面面。评价中又注重发挥学生自身、同学、教师、家长在过程中的协同作用。通过多元化、多角度的过程性、激励性评价,突出学生的闪光点,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学校还以最美班级、绿色小组、岗位明星等评价方式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采用“一榜(光荣榜)、一道(星光大道)、一墙(笑脸墙)、一网(绿精灵App)”的表彰形式,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每月的绿色评比、星光大道表彰是学校绿色评价表彰体系的重要部分,亦是南小各班级和学生积极争取的荣誉之一。每月,学校都会邀请星级评比、班级评比、参赛获奖的各类“绿动明星”走上星光大道,接受全校师生的祝贺。
  在绿色生态德育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学校一直坚持以课题为引领。“十一五”期间的市级规划课题“绿色德育评价内容的研究”、 “十二五”期间的省级规划课题“学校生态园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十三五”期间的市级重点课题“小学生态道德教育平台的建设及活动设计的研究”,以及2019年开题的湖北省规划课题“生态文明教育理念下‘和·格’学校文化建设研究”,都指引着学校不断向纵深发展。
  绿色生态德育高度契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与要求,符合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能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更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与生命的和谐发展。武汉市洪山区南望山小学将不忘办学初心,坚定地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在绿色环境氛围营造、生态德育课程实践、绿色生态体验活动开展及绿色生态德育评价实施等方面不断提炼与创新,让每一个南小学子都具备绿色生态气质,为生态文明代言。
  【李莺,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望山小学校长;王坤,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望山小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 靳晴晴
其他文献
教师引导学生基于学科观念理解真实的情境,通过有效的对话交流,学生就能從课堂体验和反思中获得知识、情感与技能,学生在体验知识生成与应用过程中进行学习,自觉反思,改变自身的行为。  当前,很多学生学习时只知道死记硬背,而不去深入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这种以死记硬背为主的学习就是浅层学习,这种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是一种惰性知识。针对浅层学习存在的问题,专家学者提出了“深度学习”的概念。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
妻子成为母亲既不是灾难也不是第二次蜜月。小宝宝的到来,会使家里发生很大的变化。对于男人来说,有些变化会让他们很难适应,好像家里突然闯入了一个来自“小人国”的入侵者。  在怀孕初期,妻子的身体正在发生着很微妙的变化。虽然你在一些介绍孕期的书籍当中看到过这些内容,知道在她的身体内部,一个生命在成长,但是你还是觉得她和以前比起来,没什么两样。当妻子抚摸着渐渐隆起的小腹喃喃自语时,感觉她好像在同一个水晶球
做了妈妈,我们的生命中就多了一个幸福的支点。如果妈妈感到幸福,孩子就会感到安全;如果妈妈善于营造幸福,宝宝就会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在母亲节到来之际,父母必读杂志社委托北京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进行了“母亲幸福感”的调查活动。作为献给妈妈们的节日礼物,希望年轻妈妈们能够关爱自身,不断提升幸福感。    母亲幸福感大调查    李维榕:条条大路通幸福  不管做什么选择,只要是发自内心的,你的
1.从母亲背后走出来    在中国,祖父母帮助带孩子的现象很普遍。这也给爱偷懒的爸爸们(年轻的爸爸可能略多一点)找到了借口:我母亲替我完成了相当一部分责任,我偷偷懒倒也无妨。实际上,我们一直没有搞明白一件事情——父亲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父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需要从母亲的背后走出来,去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    2、相信自己能成为好父亲    就像梁静茹在歌中唱的
不懂音乐没关系,没有专业器材也无所谓。只要用心,美妙的声音不绝于耳。    把孩子送到各种音乐学习班就万事大吉了?自己“不懂”音乐就不能参与孩子的音乐教育了?我们也许恰恰忽略了自己的家。一点点的用心,可以让家随时成为没有门槛的音乐厅!    听——唾手可得的资源    听什么   莫扎特的早期音乐教育也不过只是聆听而已。一些研究表明,经典音乐的波型与脑电波十分吻合,对孩子大脑的发育非常有益。  那
教师礼仪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要建设一支具备礼仪素养的教师队伍,学校应针对目前教师在礼仪方面存在的仪表不端、不注重细节、缺乏仪式感等问题,组织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師礼仪教育和培训,以此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礼形于外,而德诚于中。文明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表示互相尊重而形成的共同认可的程序和规范,它既具有内在的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的行为表现。《
作为嘉兴市首批红船精神进校园示范校,嘉兴市第四高级中学不断发挥德育特色优势,打造红船德育,弘扬红船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船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促进学校持续优质发展,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一、红色校本资源的挖掘  学校在红船德育的实践过程中,紧跟时代要求,将资源有机搭配、灵活运用。学校持续关注红色校本德育资源的生成,立足学生情况,把握校情、学情,以此作为德育起点,重视校园自身固有德育资源的整合利用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阿 兰  在很多中国父母心里,英语是高贵的、有身份的、国际化的象征。  在中学、大学乃至研究生时期,他们不知在英语上花费了多少心思。于是,当小宝宝还在妈妈腹中的时候,父母便开始制定英语教学计划。  在英语学习的一片诵读声中,有些父母也在很自然地和孩子讲着英语。只是他们的目的并不是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而只是想告诉孩子:英语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一样东西。  英语只是一种交流工
“2007年中国首次城市儿童家庭美育环境大型调查”活动结果揭晓  你给孩子的美育环境如何?孩子第一次画画时多大?第一个说出的颜色是什么?平均一年去几次美术馆?……截至2007年10月25日,参与“2007年中国首次城市儿童家庭美育环境大型调查”活动调查的家庭已有6213个。我们随机抽出其中1047个家庭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相关数据的统计,同时采访了几个营造出优良美育环境的家庭,请此次调查活动的总策划胡
出场人:徐刚,北京木马时代国际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负责玩具的研发。  和玩具亲密接触:10 年。  快乐事件:有一个2 岁多的可爱宝宝,使他不断有灵感去提升玩具的品质。  玩具观:不会因为自己是做玩具的,就让孩子无限制地玩玩具。  木马:中国品牌玩具。产品13 大类,600多个品种。以自然、环保的木头为材料,这使它在崇尚自  然的今天,受到了越来越多父母的喜爱。现已成为奥运产品生产商。    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