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st_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发散思维,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我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在解决问题时,与众人、前人不同;独具卓识,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从而具有一定意义的首创性、科学性。而这种独立性的特点往往体现在思维中的怀疑因子:对“司空见惯”的质疑,对“完美无缺”的质疑,对教材的质疑,对教师的质疑,等等。
  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当然,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对小学生来讲,有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
  1.激发兴趣,养成质疑习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打消那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实际上,只要教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不断提出问题又能不断解决问题。
  2.教给方法,提高质疑水平。要指导学生从文章语言因素、表达形式、篇章结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发现问题,避免脱离教材内容和语文教材特点的不着边际的滥问。以语言因素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在标点不同处、字词精当处、语句重复处等质疑。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质疑水平会逐步提高,一些学生能提出具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如《燕子》最后一节有这样的句子:“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有个学生读到这里,提出疑问:“这里的细线指的是电线,为什么不用‘条’或‘根’而用‘痕’呢?”这些问题,无不体现着学生独立思考、深入读书的主动求知心理。
  二、激发想象,培养思维的连动性
  爱因斯坦说:“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往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放飞思维的翅膀,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使互不相连的聚合黏结……它渗透在小学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象更是具有重要作用。
  1.观察感知,丰富表象积累。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智能。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指导观察与课文有关的事物,如实物、图片、影片等,与作文有关的景、物,如风霜雨雪、花鸟虫鱼、人情风俗、亲戚朋友等,并且注意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善于将观察到的用于课文的理解和作文的训练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想象的发展。
  2.启发引导,拓宽想象空间。如果我们单纯地谈教学,忘记了教学活动背后还存在着一个广阔的、丰富多彩的世界,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会变成一种缺乏生气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观察、思维及各种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活泼、深入、全面,有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小学作文训练为学生创造性想象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运用想象思维指导学生写作,利用写作培养学生创造想象,是打开学生思路、丰富文章内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可以通过编故事、续故事、续写、扩写、科幻作文、写童话、看图作文等富有创造性想象因素的作文训练形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以看图作文为例,让学生根据静止的画面想象画外的“动”,包括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具体的情节,等等,再把画面本身和想象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表述。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想象思维的参与不行。
  三、打破定势,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存在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认真考虑它的两种作用:一方面,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使产生学习的正迁移。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知道,从个人的内在因素看,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习惯从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无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常常受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帮助学生冲破狭隘的老框框,开阔视野,在形成求异思维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当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方面的工作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总结。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需要我们创新性地教学。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从“小”处着眼,小学生的一点新看法、一个新观念对于社会来说可能不具有创新性,但相对于其本身的知识水平来说,它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我们应该肯定它的创新性意义;二是要紧密联系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否则,它只能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不可能有成效。
其他文献
摘 要: 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努力给学生创设一种愉快的教学氛围,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那么如何进行语文学科的愉快教学呢?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善于调控扣人心弦的教学节奏;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关键词: 语文学科 愉快教学 教学方法    当前,伴随语文课程改革的步伐,语文教师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涌
摘 要: 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随意解读课文的现象往往得不到矫正,或把初始化阅读当成课堂阅读,这是因为教师放弃了自己的职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又要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  关键词: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主导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为根本,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把知识的传授作为培养学生能力
摘 要: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学生于无疑处善生疑,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求异思维,在边读边思中寻疑问难,养成好思想问的习惯。自问自解,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经常提问的学生,自然就会自觉地思考问题,寻求问题的答案分析问题的能力就很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促进学、思、疑、问、悟的结合,并注意循环反复,不断提高。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反映。搞好阅读教学,对学生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品德教育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活动的根本价值在于为人的发展提供食粮,它把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产品提供给每个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他们的灵魂,丰满他们的血肉。  一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如何?就乡村普通中学而言,在应试教育与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授道理、教给学业、解答疑惑,古人已将师者的职能加以延伸。新课标对教师有所要求:强调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注重人格和智力的协调发展,加强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渗透和融合。因此,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而且要成为人文精神的传播者,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应当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勤学多思,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才能称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一切为了每位学
摘 要: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中学生而言,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巧妙把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融为一体、互补兼容,使学生获得各方面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误区 情感教育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启发、激趣、组织学生,使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
摘 要: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初中语文教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许多学校的语文教学负担过重,老师和学生身心俱疲,课堂效率十分低下。此外,初中语文教育的课时不断减少,这更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压力。本文分析了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并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益提出了几点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现状 对策    一、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1.学生对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