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育并举”看信息技术课程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pingdu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的“2035年远景目标”中,教育的目标依然锚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向未来,在这一大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在“五育并举”的高站位上重新审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
  在传统的认识里,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上。信息处理、数据分析、抽象建模、算法编程……这一系列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让课程在“智育”方面彰显了独特的价值。
  但当我们把视角拓展到“五育并举”的时候,会发现,在“智育”之外,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的德育、美育、劳动教育乃至体育,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信息技术课程中蕴含了大量鲜活的德育素材,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在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促使我们深入思考人与技术的关系,理性反思技术的合理运用。立德树人是课程不变的价值观,培养数字时代具有良好道德规范的高素质公民永远都是课程重要的职责所在。
  信息技术课程看似与美育无关,但却无处不渗透着美。无论是在“三维设计与创意”还是在“开源硬件项目设计”中,都很难想象,一个缺乏审美的学生能设计出好的技术作品。在严谨、理性的编程中,程序的简洁优美、语句的结构清晰,无不体现着艺术和美学的一面。而STEAM在STEM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個“A(Arts)”,就是认识到了艺术、审美对于技术创造的不可或缺。
  在劳动教育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与时俱进地提出了“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而信息技术课程中借助数字化工具形成创新作品的创客方式无疑属于由“新兴技术支撑”的“劳动新形态”。
  即使体育,也在新时代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它不再只关注于学生身体机能的提升,更呼唤一种健康生活的方式。而如何正确对待电子产品、如何让人与技术和谐相处,正是对学生全面身心健康的塑造。
  在新时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智育,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德育、美育、劳动教育乃至身心健康发展。从“五育并举”的高度看课程,让我们拥有了更多的自信,因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信息技术课程不会缺席,更大有可为。
  (本刊特约撰稿人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魏宁)
其他文献
在互联网学习盛行的今天,获取知识,不再是难事。各种学习网站、微课网站、电子或视频类教程,图文并茂,给学习者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只要有学习的想法,一定可以在这众多的学习方式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但在目前的各种学习方式中,很少有一种能将学习与创作实践深度结合的方法。  在NOC活动中,赵娜老师的《滤镜效果》学习工具,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我想到了深度学习这个目前国内外正在研究的学习方式。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李副局长,您好。多年来,溧阳市一直高度重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构建起了与教育现代化相符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和应用体系,为溧阳教育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条件保障。那你们是如何真正做到配好教育技术装备的呢?  李建新: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的
相传明朝年间,有位秀才乡试屡试不中。此次乡试放榜亦名落孙山。愁闷之余,信步来到一古禅寺。秀才无心参禅,亦无意阅览佛法和风光。唯呆立一古松下,口作吁叹之声。寺内方丈见此情境,合十问曰:“施主莫非为榜上无名而惆悵?”见秀才面露惊愕,方丈拈须一笑:“施主着儒生衣冠,放榜之日面露愁容,必为榜上无名而负寒窗之苦。”秀才面露羞愧之色:“老方丈所猜不错,学生十年寒窗,九载遨游,读圣贤之书,习兵法列阵,非为功名利
新课程实施以来,摩课、磨课成了一种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然而,由于部分教师对新理念的认识缺乏一定的深刻性、科学性,导致教学理念和行为出现诸多的偏差。不少教师虽然照搬了观摩课的设计但没有模仿出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的精神实质,问题思考空间狭窄,缺少思维的提升;课堂环节宽松了,但忽视了对课堂常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评价中注重了激励性,但又忽视了对错误的纠正。此类“邯郸学步”式的课堂教学设计
我与开源硬件结缘于十年前,那时的开源硬件还是小众文化,在国内的传播刚刚起步。2011年左右,我在做DIS(数字化实验系统)的研发工作,常常往返于北京景山学校和北京师范大学之间,探寻DIS在中小学实验教学中的教学案例。那时候,吴俊杰老师刚到景山学校任教,跟北京师范大学项华教授在做T-Bare(基于艺术、研究和工程的技术教育)课题研究,从事国内早期STEAM与教育相关的探索工作。T-Bare項目在软硬
空巢老人的平安总是令人担忧,然而比这更令人担忧的,是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  张大爷老伴去世有两年了。张大爷身子骨还可以,但没什么爱好,仍自己单独过,有时自己做点饭,或在外面买点吃的勉强凑活了。最近半年,张大爷不知怎的总想起老伴,心情逐渐不好起来,总是郁闷、沮丧,感到孤寂,愁容不展,焦虑不安,长吁短叹,不思饮食,睡眠也不好,有时会哭泣、自责,自觉活着没意思,甚至想伤害自己。  空巢:不得不面对的生活
四月,从常州参加STEAM教育论坛回来,我在动车上看了一本讲述为大山深处的学生送午餐的书。书的名字让我很有感触——《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  作者邓飞是一名调查记者,十一年来用他锋利的眼和笔揭露中国社会的阴暗面。如今,他换以温柔的力量,发起名为“免费午餐”的公益项目,帮助山区学生免于饥饿。一夜之间,无数像你我一样善良的人们,用网络时代特有的方式,为山区学生送去一份份热腾腾的午餐。让我们真切地感
6月29日,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农广校组织种养殖农村致富带头人共30人赴上海培训学习。此次培训采取理论学习和现场教学的方式,学习都市农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措施以及数字农业、智慧农业、设施农业的高效安全等方面的知識。组织学员参观孙桥现代农业园区、荷兰温室、表型育种平台、水培蔬菜工厂等。学员们表示此次学习收获很大,会将好的经验和做法带回去,结合本村实际,积极创新产业发展工作思路,做大做强集体经济,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各学段各学科在探索未来教室环境下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的过程中,不断与未来教室环境融合,优化教学,创新教学形式。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也需突破机房传统教学模式,利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及软件工具,开展未来教室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研究。  未来教室融合了平板电脑、无线网络、互动式教学平台等资源,硬件环境完全区别于信息技术课堂的传统教室环境。要突破传统计算机设备的限制,把学习环
● 微课翻转  自我介绍下,我是重庆市聚奎中学的一名普通英语教师。2011年学校开始搞翻转课堂那会儿,我没有入选首发阵容。虽然没真刀真枪地干过,但我对翻转课堂还是有自己的认识的——把课堂需要讲的知识制作成微视频,然后让学生在课前观看,课堂做题。这样在课堂上得到信息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与问题,并针对问题进一步讲解和阐述。  这样的课堂正是我想要的形式,因而心里一直很羡慕那些给翻转班上课的同事。不